葵花寶典的武學理念,比張三丰的武當武學更具創新性

1.

說起金庸小說裡武學的顛覆式創新,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張三丰和他的武學。

葵花寶典的武學理念,比張三丰的武當武學更具創新性

武當派的武學確實是成體系的重大創新。在張三丰之前,中土武學無一不是秉承著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的理念。

而張三丰卻拓展了武學的新邊界,將後發制人、圓轉不斷的全新理念貫徹到了極致,並且融合了武林中曾零星出現過的以柔克剛、以虛御實、以靜制動等法門。

從此,中土武學就分成了兩大流派:少林武學和武當武學。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功,要麼源出少林,要麼就跟武當大有干係。在這以外的,都是非主流武學。

葵花寶典的武學理念,比張三丰的武當武學更具創新性

2.

可是,無論是傳統的少林武學,還是後起之秀的武當武學,都十分崇尚內力。沒有渾厚的內力作為基礎,招式就不可能有像樣的威力。

就算你天賦異稟,領悟到了太極的圓融之意,可如果沒有內力,你使出太極拳也比公園裡晨練的老大爺強不了多少。

因此,張三丰的武學,也落入了“內力崇拜”的窠臼

葵花寶典的武學理念,比張三丰的武當武學更具創新性

可是有一個人,在觀念上徹底擺脫了對於內力的依賴。這個人就是《笑傲江湖》裡提到的“前朝太監”,也就是《葵花寶典》的作者。

這個人的具體身份,無從考據。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他將速度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內力再強,也練不成銅頭鐵臂,也還只是血肉之軀,抵受不住利刃的穿刺劈砍。

虛竹和段譽的內力震古爍今,還不是被普普通通的匕首和判官筆刺穿了身體麼?如果他們被刺中的是要害器官,那就命喪當場了。

只要你能把利器招呼在敵人身體要害部位,那你就贏了。而實現這種目標的最佳方式,就是不斷加快身法和出招的速度,讓敵人來不及反應——這就是《葵花寶典》的設計理念

葵花寶典的武學理念,比張三丰的武當武學更具創新性

3.

有人說,練習葵花系的武功代價太過巨大,要自殘身體,所以這門功夫太過邪門,不算上乘武功。

這麼說有一定道理。但我們要知道,葵花系武功打破了武林中延續數百年的“內力崇拜”,這是武學基礎理論的顛覆性創新

提升速度的大方向絕對是沒有錯的,只是具體的實現方式有待商榷。

葵花寶典的武學理念,比張三丰的武當武學更具創新性

也許是那位“前朝太監”還沒找到更合適的方法去提升速度,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採用引刀一割的方法。

但這不正是學武人士應該努力鑽研、改進的方向嗎?令狐沖、任我行他們,如果願意去研究如何在不自宮的前提實現速度躍升,很可能會取得巨大的創新成就。而不是一味地嘲笑東方不敗。

從某種意義上說,東方不敗、嶽不群等人,甘願拿自己當小白鼠,去驗證武學方面的創新理論,也是為武學做出了貢獻的。

葵花寶典的武學理念,比張三丰的武當武學更具創新性

4.

實戰是檢驗武學理論的唯一標準。

林平之內力平庸,連三流好手都遠遠算不上。可是練了辟邪劍法後,立即就能吊打餘滄海、木高峰等江湖大佬。

東方不敗練葵花之前,對任我行畢恭畢敬,只因實力不及。但練了葵花之後,就翻轉了實力對比,變成能秒殺任我行的神級存在。

注意,東方不敗練的只是《葵花寶典》的殘篇,嶽不群、林平之他們練的,則是殘篇的殘篇

可想而知,完整版的《葵花寶典》威力有多大了。

葵花寶典的武學理念,比張三丰的武當武學更具創新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