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的箭術五絕:大部分都是劉備的手下

這裡聊的是《三國演義》裡的人物,既然是聊小說人物,那就不考慮史書裡的記載。

說起《三國演義》裡的神箭手,有一些人會首先想起呂布,因為“轅門射戟”實在是太有名了。

實際上,呂布的箭術並不是最神奇的。真正的“箭術五絕”都有超級驚豔的箭術表現,難度都比“轅門射戟”更高

1. 趙雲

先看原文:

趙雲拈弓搭箭,立於船尾大叫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奉令特來接軍師。你如何來追趕?本待一箭射死你來,顯得兩家失了和氣——教你知我手段!”言訖,箭到處,射斷徐盛船上篷索。那篷墮落下水,其船便橫。趙雲卻教自己船上拽起滿帆,乘順風而去。

這一射的難度分析如下:

第一,趙雲和徐盛的兩艘船都在行進和顛簸中。特別是,徐盛因為要追趕,所以他的船是滿帆狀態,高速疾駛,兩船之間存在相對運動。

第二,江面風大,細細的繩索當然是在高頻顫動著的。

第三,大風對於箭本身的飛行軌跡有很大影響。

因為這3個因素的存在,趙雲必須瞬間精確計算多個複雜的變量,實時修正射出的方向

三國演義裡的箭術五絕:大部分都是劉備的手下

要知道,現代的狙擊手身旁都會有一到兩個觀察員,幫忙觀察距離、風向、風速、溼度等參數。而趙雲卻沒有這樣的支援,全靠自己一個人。

再說了,狙擊槍的子彈射速極高,風力的干擾影響相對小些;而箭的射速慢,軌跡更容易受風的影響。

趙雲這一射的難度之高,無法想象。

三國演義裡的箭術五絕:大部分都是劉備的手下

2. 黃忠

原文:

雲長急閃,又無箭;只道黃忠不會射,放心趕來。將近吊橋,黃忠在橋上搭箭開弓,弦響箭到,正射在雲長盔纓根上。前面軍齊聲喊起。雲長吃了一驚,帶箭回寨,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今日只射盔纓,正是報昨日不殺之恩也。

關羽騎著赤兔馬高速移動,因為是騎馬,所以身體必定是上下起伏,腦袋上的盔纓當然也是一顫一顫的了

如此高速運動又細小的目標,黃忠也是想射中就射中。隨心所欲,無往而不利,當真是出神入化的箭術。

但也必須承認,這一箭的難度比趙雲的那一箭略低些。因為趙雲那一箭,自身所在的船也在運動中,而黃忠卻是立定在橋上射箭的;而且,趙雲射箭時風大,黃忠射箭時卻並沒有提到有什麼風。

所以,黃忠排名在趙雲之後。

三國演義裡的箭術五絕:大部分都是劉備的手下

3. 徐晃

原文:

晃曰:“汝奪射紅心,不足為異。看我單取錦袍!”拈弓搭箭,遙望柳條射去,恰好射斷柳條,錦袍墜地。徐晃飛取錦袍,披於身上

這一箭的亮點在於,柳條很細,又在隨風擺動,兼且距離遙遠;而且柳條柔軟,須得很強的力道才能射斷(這跟船上的蓬索又有不同

)。

不足之處在於,徐晃是勒停馬足,然後才拈弓搭箭的。如果胯下坐騎在奔跑中,徐晃怕是射不中那麼小的目標。

三國演義裡的箭術五絕:大部分都是劉備的手下

4. 關興

原文:

關興挽弓在手曰:“射中紅心何足為奇?”正言間,忽值頭上一行雁過。興指曰:“吾射這飛雁第三隻。”一箭射去,那隻雁應弦而

落。文武官僚,齊聲喝采。

這一箭的最大難度不在於準頭。因為大雁的飛行軌跡,在短時間內是接近於直線的。只要是神射手,計算好提前量,準頭上就不會出大問題。

問題是,你必須膂力夠猛,才能把箭射到那麼高。所以,這一箭,不僅要射得準,還要射得猛。

三國演義裡的箭術五絕:大部分都是劉備的手下

5. 太史慈

太史慈出彩的箭術表演有兩場。

原文1:

城上一員裨將,左手託定護梁,右手指著城下大罵。太史慈就馬上拈弓取箭,顧軍將曰:“看我射中這廝左手!”說聲未絕,弓弦響處,果然射個正中,把那將的左手射透,反牢釘在護樑上。城上城下人見者,無不喝采。

這一箭的難度與呂布的“轅門射戟”大致相當。射箭者身子靜止,目標也是靜止的。難度比上面4個都更低些。

所以我們需要看太史慈的另一場表演。

原文2:

慈連搠死數人,透圍而出。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請救兵的,便自引數百騎趕來,八面圍定。慈倚住槍,拈弓搭箭,八面射之,無不應弦落馬。賊眾不敢來追。

這次表現的亮點是,單人連珠快射,百發百中。這在戰場上是極為實用的高超技能。不像“一箭釘掌”那樣炫技的成分更多。

三國演義裡的箭術五絕:大部分都是劉備的手下

其實,“箭術五絕”除了上面說的5個人外,還有幾個人可以作為替補選手

1. 呂布

不用解釋。

2. 沙摩柯

甘寧騎馬奔逃,沙摩柯在其後一箭射出,正中甘寧後腦勺。這一箭準頭好,力道足。

趙雲和黃忠都不曾射死過敵方大將,但沙摩柯卻射死了東吳的大都督,戰績太耀眼了。

3. 魏延

魏延射中的人,不是一般人,而是曹操!

《三國演義》裡,除了魏延,再無別人射中過君主

三國演義裡的箭術五絕:大部分都是劉備的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