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里的黄磊,为啥让人觉得讨厌了?

《深夜食堂》里的黄磊,为啥让人觉得讨厌了?

字数:2127 写作时间:1小时40分钟 阅读需要4分钟

深夜食堂,摧毁了一个中年大叔的形象。

在《深夜食堂》此剧中,黄磊饰演的老板沉默寡言,但总让人觉得欲言又止。这种心有骚闷却憋在嘴边的感觉,对酒屋老板这样的演绎,我觉得简直是崩溃性的。

假如一个食堂老板,只是语速放慢,面无表情,认真的烧一大锅新接的自来水,下一碗路边小卖部进的方便面,问顾客要不要加一根青菜----这会是个什么形象?会是隐匿在市井之中,看透世事又风轻云淡的小摊贩老板吗?

这更像是工作之余,下班之后却不回家,开着宝马停在路边,半夜开店来玩票,采集生活素材和谈资的小老板。人到中年,却还怀有追求伪文艺之心----此时的故作深沉倒也是可以理解了。

日本原版故事里的老板还会到打烊之后,半侧身的背影,沉默的坐在那里抽根烟。黄磊又做了些什么呢?


当然可能深夜食堂的恶评的锅,也不能完全让黄磊一个人背。

深夜食堂此剧仅仅刚播放几集,在豆瓣上,就收获了3万多人的评价,总分低至2.3分。略显刺眼的是,下面就是高达9.2分的日本原版深夜食堂。日本原版是2009年拍摄的,到现在8年的时间,进步是没有的,丢掉的分数,倒好似和年头的差异有着对应的关系。这样看来,翻拍完全没有什么价值。

有热心网友们鼓励说没关系,拍4部,加起来就可以到9.2分了;还有网友评价宁可去看深夜灵堂。

布景的无脑照搬,情节的僵化简陋,某些演员的尴尬演技,都是减分项。减分的关键是没有灵魂。

大家纷纷表示,国内那么多好吃热闹的经典夜宵小吃不去描写,非要搞在日式居酒屋中卖4块钱一桶的老坛酸菜面。就算是多放了三片牛肉、一支青菜,也没见什么商家良心。

这样的片子,要么以美食作为灵魂,要么用演技撑起骨架,要么用故事打动人心。显然此剧没有一样是做到了。

黄磊在里面也并没有撑起一方天地,他也只是混在里面演戏,像个有钱的文艺老青年,装成无可奈何的样子,然后依然眉头紧锁的烧开水泡老坛酸菜面,作一盘只放5个的脆皮香肠。我们感觉不到他是个被生活压得疲累不堪的老板,也没有什么文艺的感觉,倒像是僵尸片里大脑被吃掉的僵尸。

在这个片子里,他辛苦的维持着人设,但人设依然在缓慢地崩塌。我觉得最大的症结在于:他的情绪是不怎么流动的。

与其说黄磊打造人设的失败,不如说是他与这个角色气质的万分不契合。也只有厨艺还贴点边。其他的,比如聚散过后的疲惫,阅尽世事的沧桑,完全看不到一点影子。

角色的违和感,也许可能和以往黄磊以往在电视屏幕上,竭力打造的本体的人设,给我们的印象太深有关系。


黄磊人设崩塌,可能受到他综艺节目一贯形象的影响了。他往往是一个模范教育家的样子。什么事情总能给你讲出道理来。虽然张嘴不一定就能到马哲毛思邓论的级别,但是那些颠扑不破的人生价值观,总是张口就来。

看他参加的非诚勿扰,爸爸去哪儿,总给人这么一个形象。

例如非诚勿扰。每当嘉宾分享经历、困惑、价值观,他马上可以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且给与高屋建瓴的解释,或者理论上的引经据典的支持。这让人感觉他并不是很愿意深入感受你的情绪,只不过是愿意给这个情绪一个理论上的解释而已。与其这样,还不如有的时候不说话更好一些。

事实证明深刻的理解另外一个人很难,需要不断的揣度试探了解。而讲大道理却很容易。而且这套语言技巧是很容易学习的。例如我们每个人悲伤、愤怒、郁闷,都是比较私人的小情绪,交由讲大道理的人,很容易就把你个人的感情归类上升到地区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整个人类的共有情感。他可以把今天你跟女朋友吵架的郁闷,归纳出对全人类的启发。

被人讲道理,是我们从小就有的深刻感受。比如小学校长,每次都会说“我简单讲一下……”,然后口若悬河讲了2个小时,你可能还记得那种无奈与崩溃的心情。

给人讲道理,是一种单向的教育。处于绝对输出方,在气势上就高于人一头。被教育方的感觉如此之差,没有人会愿意总是处于被教育的地位。

无论什么时候,讲大道理目的往往就是评判。

当进入评判时刻,评判方本人往往会升起一种全知全能感;相对应的,被评判方,就会被强制置于一种无知无能的状态。

人心其实是很敏感的,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对方是不是真的在感受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在自顾自的制造理论喷泉。

好多人把感受无能隐藏起来。因为讲大道理实在太爽了。


网上也潜伏着很多教育爱好者。酷爱讲道理。不讲不舒服。如果某位公众人物有了黑历史,犯过什么小错,那些道德狂们一下子就振奋起来,呼啸而来,把道理讲的天花乱坠----这其实都是源自这种处于道德制高点的快感。

虽然道理是提炼的生活,但缺乏的恰恰是感受能力。

借用心理学家李雪的一个例子,比如你打篮球回到家,满头大汗,跟你父亲说:今天打篮球太爽了。然后他说,打篮球好啊,打篮球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锻炼意志,促进发育,还能磨练团队意识……这种讲道理,保证你不愿再多说一句话。因为你的情绪被阻断了,听这些道理都是无价值的废话。

所以为啥我们觉得这个片子,每个演员表现都不自然呢,我个人感觉是因为缺乏情绪的流动。或者他们再假装感动。(这样说可能很片面,所以我只特指前面一集,后面也许有很好的演员有很好的表现,也未可知)。

据说演员高手过招,互相之间情绪都是会互相感染的,而不怎么好的演员,似乎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但是就是那么不自然。因为缺乏情绪的流动,就好像血液变得粘稠一样,怎么都让人不舒服。

没有情绪流动,每个人都在尴尬的演戏,是本片最失败的地方。

一直以来我对黄磊总是有一种隐隐的感觉。感觉到他平时活得既累也爽。累是因为因为他为了自己的道理和道德标准,会给自己设置很高的要求。爽的地方是,在自己达成这些标准后,就有资格可以俯视、评判别人拉。

这样的生活未免无趣,生活在各种高大上的思维架构的无比正确之中,用理论包围了自己,真实的自己却潜藏起来,可能有一天自己都会忘记。

也许当有一天,黄磊可以不沉湎在那些政治正确却苍白僵硬语境中的时候,他会感觉到轻松,也更让人感觉到亲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