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先生的结局是怎样的?

上海韩春早

在雍正得大位之后,雍正曾经问过邬先生将来的安排。邬先生拒绝了高官厚禄。给自己一个半隐的安排。所谓半隐就是雍正知道邬先生的行踪。邬先生也能通过李卫、年羹尧、田文镜得到皇帝的消息,跟雍正还有交流。

其实,这个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在高福被毒杀之后,邬先生就知道自己将来也有可能为了防止泄密而被处死。所以,邬先生在辅佐雍正登基之后,选择了这条退路。邬先生也估计到,凭自己的功劳和雍正的感情,这种退路雍正是不会太为难自己的,自己的后半生也可以得到保全。

刚开始,邬先生帮过李卫,然后是田文镜,还有年羹尧。邬先生严守秘密,田文镜甚至都不知道邬先生的来龙去脉,只以为他是李卫的师爷。一个靠给人出主意而挣钱养家的小人,这个小人还很贪财,一个河南巡抚都养活不起。

离开京城的邬先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老老实实。直到雍正彻底确信邬先生不会泄密,才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当然,电视剧和小说有出入。但电视剧还是保留了小说的这个思想的。大的脉络没有问题。自从四爷府一别,雍正和邬先生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东东历史

文/炒米视角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邬思道的结局叫“逃出生天”。至少邬思道自己认为她是用了一个及其巧妙的方式逃出生天了。


夺嫡成功当晚,雍正回潜邸。邬思道早算准他是回来处理像他这样帮他搞阴谋,做秘事之人,坎儿先例在前。所以他一方面仍然不动声色帮雍正出谋划策,比如有人求见雍正,他代为阻拦道“天子没私事”,若有公事,请转告张廷玉处置,若有关防上的事,请转十三爷处置,若有私事,就说天子没有私事。


这让雍正感受到邬思道的确是高人一等,而且对自己仍是一心一意。

另外对邬思道的安排,

邬思道自己提出了要“中隐”,自己不要高官厚禄,要在一个可以受雍正监视的地方,但远离雍正的地方。离开雍正是因为自己是先帝朝刑余之人,避免雍正难处。


这些话听起来都是为雍正考虑的,但实际上都是为了自保,一句“天子无私事”就提醒了雍正潜邸的奴才一个不能留。
雍正也的确动了恻隐之心,于是答应他去李卫那里,李卫是雍正外放的心腹,这样雍正也就放心了。这是邬思道金蝉脱壳第一步。

所以邬思道到了李卫处就大门不迈、二门不出,帮李卫出出主意。所以李卫很快就放心了。这是邬思道金蝉脱壳第二步。


那么时间一长,他从朝廷发给李卫的廷寄里发现了另外一个脱壳的机会。那个机会就是田文镜,田文镜也是雍正的改革重臣。但是相对而言,他就比雍正和李卫笨多了,也好糊弄多了。于是通过帮其解决”诺敏造假案”,戏说要李卫“八千幕酬将自己卖给田文镜”。

这是邬思道金蝉脱壳第三步。


李卫把此事上报给雍正,雍正略一思索,反正田文镜也是自己的人,而且田文镜做事没有李卫灵活,的确是应该有这样一个师爷辅助一下。于是便同意了。

邬思道到了田文镜处,帮忙解决了很多事,特别是帮田文镜押运粮草到西北年羹尧处,助年羹尧找到叛军主力,叛军主力就在离年羹尧不足百里的法源寺,之所以年羹尧思维定势,是因为“灯下黑”。


后协助田文镜在河南开展”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时值黄河决堤,田文镜焦头烂额之际,邬思道算准了雍正要来,所以借口要幕酬,和田文镜发生口角。拿了四千银子,被田文镜赶走。这是邬思道金蝉脱壳第四步,也是功成之步。邬思道临别给田文镜也留了句肺腑之言,“可疑之利不可受,得之易时失之易。”这是继给十三爷留的那句肺腑之言(劝十三爷拼死辞掉铁帽子王,以保一世平安

)的第二句。

但关于这次黄河决堤,真实历史上,雍正并未亲临现场。而且田文镜实际上采取的是隐瞒不报,结果淹死、饿死饥民数万。这事换了别的皇帝,杀一万次头,也不为过。可是雍正最终选择原谅了田文镜,并且田文镜死后被允许陪葬。而真是历史上,十三爷允祥也的确获封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死后甚至连名字都改回“胤祥”,无需避讳,所谓哀荣备至。张廷玉也获得非凡殊荣,成为了有清一朝,唯一一个没有爵位但配享太庙的汉臣。

所以道理是那么个道理,真正的结局就连神算“邬思道”也算不准。邬思道的两句肺腑之言,都未成真。反而显得有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如果邬思道不知进退,结果会不会和坎儿一样,也未免可知。


炒米视角

雍正王朝这部影视作品一出让人深深的记住了邬思道,不由有人问到邬思道,历史上真有其人吗?这个谜底明显至今都没有得出论断。这个拄着手杖的瘸子却成为了师爷的标杆人物,成为了行业的一个原则


  邬思道是浙江绍兴人,从小就爱好念书,然则往往加入科举考试均没有上榜。因为家庭贫苦,起初去到开封做了一个师爷,人又称冯师爷。其人身有残疾,是个瘸腿之人,走路只能寄托拐棍能力行走。以后遭到石友田文镜的引荐,来处置一件辣手案件,田文镜其时担负的工作是巡抚一职。邬思道对此案件处置的非常适当,不同凡响上报刑部总部的时刻顺遂经由过程,这让邬思道垂垂遭到了重用。

  一天邬思道问田文镜想不想当督抚,因而就给田文镜出谋献策。邬思道写了一份奏折,让田文镜上交给天子,只需天子看到这份奏折就可以成绩大业,然则条件是田文镜不能看奏折内容。田文镜深知邬思道的为人,以是就爽直准许了。但是这个奏折的文章主体是弹劾隆科多的,是现今天子的母舅,是金枝玉叶,并且位高权重,固然以前屡立奇功,然则恃宠若娇更加不把天子放在眼里,雍正也是对此头疼不已。朝中大臣都晓得隆科多的欠好的地方,然则没有人敢动隆科多,没有一个人敢上书检举隆科多的罪名。



  这件工作后田文镜的位置日趋爬升,遭到了天子的重视,邬思道也盛名远播。起初田文镜逝世,而邬思道成为了雍正的谋士,替雍正做事。

  人生轨迹:邬思道本想以考取功名来报效国度,无法屡考不中,到绍兴县衙里当了一个师爷,结识了石友兼引导田文镜,尔后赞助帮忙田文镜处置政事,办理案件。康熙驾崩,雍正当政,发明田文镜与邬思道两人,并且对邬思道另眼相看。对这个小师爷的才华深深信服,田文镜身后,邬思道上位,在雍正的重金聘任下为雍正做事。



  史书中并无记录邬思道是怎样死的,众口纷纭,一种说法是邬思道是老死的,邬思道是一个聪明人,晓得位于高处的味道也晓得皇欠好奉养,以是勇于弃取,以后就辞去工作辞职归里。回到故乡后的邬思道出了2本书,然则不因此自己的名义出版的,而因此石友田文镜的名字刊行的,报告的主如果游幕之道。书刊行后,成为了行业标杆,被同业师爷们广为传阅自创。绍兴师爷就此成为了绅士大腕,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偶像,师爷这个行业也以绍兴地区最为闻名。

  别的一种说法是到死都没有见雍正一壁,隐居山林,做个学堂老师,悠然自得的过着下半辈子。


方言讲史

《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可谓是个诸葛孔明一样的人物,博学多识、算无遗策,正是在他的辅佐之下,四爷雍正才能最终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容登大宝。



自古有言“伴君如伴虎”,因为邬思道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雍正继位之初曾想杀他灭口。但考虑到自己刚刚继位根基还不牢固,如果杀了功臣,难免会让年羹尧、隆科多等人寒心,另外也确实怜惜邬思道的才能,所以最终答应了邬先生提出的“半隐”,把他交给李卫做幕宾,一方面可以辅佐李卫在江南推行新政,另一方面由李卫负责监视,自己也可以放心。

在江南,邬思道辅佐李卫推行“摊丁入亩”新政,短短一年时间就打开了局面。后来在李卫的推荐之下,邬思道又去了河南巡抚田文镜幕府,在河南帮助田文镜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日子就这样看似平静的过着,但邬思道知道,虽然自己时刻处于雍正的监控之下,但雍正杀自己的心思从来都没有放下过,有一天自己必然会死在他的屠刀之下,所以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脱身的机会。

脱身的机会终于来了,雍正二年,年羹尧在西北平叛,眼看国库一天天消耗殆尽,却苦于找不到罗布藏丹曾的主力决战。于是邬思道主动请缨,以押送军粮为名去青海帮助年羹尧。



在邬思道的帮助之下,年羹尧很快找到了叛军主力,在法轮寺决战中大获全胜。西北平叛大功告成,从此再无战事,新生的雍正王朝终于站稳了脚跟。正当雍正沉浸在西北平叛胜利的喜悦之中时,邬思道却在回河南的途中神秘消失了。雍正得知消息后很是恼火,急忙派出大批人手秘密查找,可那里还找得到,自此邬先生就这样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雍正驾崩后乾隆皇帝继位,感念于邬先生大才,早年曾是自己的授业恩师,乾隆也曾派人四处寻找他的下落,也都是无功而返。

乾隆五年曾有传言,有人在云贵之地曾看到过貌似邬思道的身影,但也只是传言而已。


认真学历史

《雍正王朝》中邬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现实性极强,所以结局也受到了很多人的猜测与深思。



邬思道这个人早年喜欢读书,可成绩就是不好,科举考试尝试了很多次但就是不中,而且家境贫寒没有背景,但是却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值很高,这种人活在现实中应该会很累。





田文静死后,邬先生被雍正请入宫中并深受皇帝宠爱,并多次替皇帝出主意并采纳,也参与了很多的大型政治案件,同时也引起了雍正帝的猜忌。聪明的邬先生深知帝王心术,所以千方百计想离开京城脱离雍正,之后被恩准到江南辅佐过李卫、到西北辅助年羹尧,在众人凯歌高奏的欢乐中,邬先生不辞而别趁机逃跑了,之后四处打探却渺无音讯,应该是隐姓埋名归隐山林了,人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从小角色到大人物,再由大人物到小角色,一辈子活的很精彩丰富,让我们祝福邬先生吧。


纳兰轩若

《雍正王朝》以演技集体在线、主创剽悍云集著称,焦爷、唐爷什么的,不用介绍了吧!二月河老爷子的本子,胡玫导演,还有黎叔掌镜(没错,就是“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那个张黎),这阵容也是没谁了,能成经典,必有其道理,举个小栗子,八一八邬先生最有可能的结局,博众乡亲一乐。


有道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话说四阿哥弯道超车,终成新主,邬先生首居一功。上位成功后,入朝堂当宰相,或留在幕后当军师,岂不快活美哉!

先说结论:邬先生深知雍正,只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历史课早就划过重点,勾践一朝功成,就是范蠡溜号时,文种却还傻乎乎的要帮助勾践二次创业。结果呢,勾践逼死了文种,范蠡因主动离开,得以保全。为何患难之后起杀心?道理很简单,为求自强之时,受尽污辱,人格上自贱才得以保全。而这一切,全被小弟们赤果果地目击了,辣眼晴呀有木有!成功依然无法消除持久的耻辱感,每次面对“功臣”,受伤的小心灵就会经历一次折磨。所以,二人不死,勾践的人格难以恢复常态。君主毕竟是虎,是虎就会伤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范蠡洞察人主的自卑心态,赶紧溜了,才保全小命。文种参不透这一层,所以不明不白地挂了。


邬先生和范蠡一样,为保雍正上位,用了很多见不得光的谋略,雍正府上的那些个密闻,邬先生也心知肚明。雍正继位后,回潜邸,假借探望,实已暗起杀心。邬先生“不死”,雍正将和勾践一样,人格上会严重的不自在。再者当了皇帝,一朝大权在握,掌握了优势资源,雍正自视甚高,认为已用不上邬先生了。


天下之大往哪里逃呢?到了天边,也是雍正的地盘。所以,范蠡是全隐,邬先生只能选择半隐,向雍正表忠心,保证自己上道,绝不乱说,还会保持在他视线之内,跟着李卫(由二狗子看管),就是这层意思,随时掌握一举一动,好让雍正放心。

李白有云:“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萧何看透了刘邦,所以自污图保全。韩信看不透这一层,还嚣张自吹,结果中了刘邦的忌。邬先生明了,功成身不退,必遭主忌,雍正杀自己,不过一句话而已。

邬先生以剑柄授人主,让人主操剑,掌握对自己的生杀之权。让人主明白对方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又成全其“念着旧情”,剑走偏锋、兵行险招,终究得以侥幸保全。


上书房走走

文/日尧居口古史

雍正帝的影子“邬思道”他的结局非常好,关键是邬思道履行了他的诺言没有离开雍正帝的视线,虽然登不了大雅之堂,落个半生荣华富贵!

想象一下;邬思道虽然是一位穷酸书生,但是他满腹经纶,饱读诗书不算,还经历了大闹贡院,蹲过大牢,虽然落个残疾,相比之下要比太子胤礽的师父王掞好多了,他曾亲手扶持了四阿哥胤禛登上帝位。

作为一个皇帝师父有三种下场;

一、扶持对了人,或者你扶持的人的确有才华、有德性,一旦被扶持的登上了皇帝位置,那你就光宗耀祖,享尽人间荣华富贵。

二、扶持错了人,那你就声名狼藉不算,还有可能与被扶持的人一起倒霉,还会留下帝师无能的骂名。

三、当你扶持这位登上了大宝,还有另一个危险在等着你,那就是灭口!一个皇帝位置,多少人在拼命的争取,难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或者你就是那位出诡计的人,这就危险了,如何进退这是必须想到的。

邬思道在以上的第一点与第三点就做的很好,不但做到了,还能全身而退,这就说明邬思道是位高人!

在雍亲王府,邬思道与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有情有义,当邬思道发现这位丫头是一位政治牺牲品的时候马上撤出,不做儿女情长、藕断丝连的绊脚石,能以大事为重。

给四阿哥胤禛出主意的时候,毫无私心杂念,为了帮助太子胤礽还债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发现的魏忠贤寺院雕塑所藏珠宝献了出来。

当四阿哥胤禛真正的登上了皇帝位置,邬思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动了雍正帝,彻底的退出了官场。

临别邬思道与十三阿哥胤祥的娓娓道来,掏心窝子的话语让这位亲王另眼相待,这些都是邬思道我自己以后的生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邬思道自己明白自己耍的是阴谋诡计,同时掌握了大量机密,雍正帝能放他走,已经是网开一面,所以他先到了山西李卫处,因为李卫是雍正帝最信任的人。

后邬思道又辗转来到了河南田文静处,而且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领着十三阿哥胤祥送给的丫头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一年八千里两银子的工钱,他缺钱吗?一定不缺钱。

以邬思道的性格,只要不开口乱说话,荣华富贵一生是一定的。当然在雍正帝去世以后就更安全了。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们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k古史

相信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们对于邬先生这一角色都不会陌生,他可以称得上雍

正的政治启蒙老师,他才智超群,目光如炬,虽然一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对朝局的洞


悉力却异常透彻。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四阿哥胤禛也最终荣登大宝,获得了那至高的权力。


但是,也正是在那一刻,这位邬先生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了。古往今来的君王都一

样,共患难易,同享福难哦。前有文种勾践之事,后有明太祖诛功臣之例,这位老谋深

算的邬先生难道还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


所以,在那个夺嫡成功之夜,雍正匆匆的赶回自己的府邸,第一个召见的果不其然

是他:邬先生,要知道,在夺嫡之路上,雍正遇到了诸多的苦难,有催讨库银的难事,


有八王党的阻挠。但是,都被邬先生以巧计化,无论是阴谋阳谋,这位邬先生都用了。

所以,在这一刻,雍正想要将这些事划上一个句号了。


虽说之前帮雍正解决了不少困难,但现在两者之间的关系陡然发生了变化,王爷变

成了皇帝,客卿变成了臣下。雍正自然也不希望他不光彩的手段被公诸于世。所以,急

于回来安置这个从龙之臣。但是,老邬也不是白给的。早早想好了三条理由来脱身啦。


1.他是一个残疾人,难登大雅之堂。所以,无法在朝为官。

2.他只能出出阴谋诡计,至于治国之道,他就不行了。

3.他是一个前朝罪臣,如果这朝立马为官,有对先帝不敬之意。


看的出来,这三条理由看似牵强,但又不是没有道理。说出了这三条理由,又道出

了自己并不会全隐,只会半隐。为何呢?全隐若是脱离了皇上的视线,岂不是会受到皇


上的猜忌。唯有半隐,时刻呆在皇上的监视下,才能活下去。所以,后来,他自愿呆在

李卫的身边,目的就是为了打消皇上的猜忌心。


就这样,雍正在权衡之下,看着这数十年来为他出谋划策的老人,一时心软,便答

应了他的请求。而后,邬先生在李卫处也替李卫解决了不少的难处。最后更是利用激将


法逼田文镜将自己辞退,就在那一刻本可以与雍正再见上一面。但是,他仍然选择了远

遁于江湖,不为其他,只为打消君主的猜忌,因为他知道皇上一见到他,必会想起夺嫡


的阴暗与险恶,也势必不会放过自己。与其在官场上受到君王的猜忌,倒不如潇洒于江湖,还落得个自在。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可以说,邬思道是一个知进退、明得

失之人,能够获得善终,亦是他的不凡。



小小呆萝卜

“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这句话是在四爷胤禛夺嫡成功当晚,邬思道对兴高采烈的十三爷胤祥所说的一句推心置腹的话。邬思道是《雍正王朝》中最高深莫测之人,他深黯帝王心术,通晓人心世故,将一个本无继位希望的皇子一步步扶上帝位,通过十余年的朝夕相处,他非常了解胤禛,一旦大局已定,无论是否得位,自己和粘竿处一干人等必定成为胤禛的心腹大患,因为他们所知道的秘密实在太多了。于是,在胤禛继位回府当晚,邬思道向他表露心迹并提出辞呈。邬思道老谋深算,料定雍正不会轻易放他活路,为了打消疑虑,他主动提出三忌之说,一说自己身有残疾,为官有损朝廷体面;二来曾经是犯罪之人,虽蒙恩赦但不愿陷万岁于不义之境;三说自己所擅长的都是阴谋之术,于治国无益,自己也无心仕途,请求万岁批准他告老还乡,颐养天年。雍正听完这位亦师亦友的谋士一番披肝沥胆的剖白之后也动了侧隐之心,不让他大隐于朝,不准他小隐于野,而是让他中隐于市,实际上是找个靠得住的人将他看住,以防止他勾结八爷胤禩或者其它阿哥,泄漏机密。

邬思道也明白雍正的心思,正所谓响鼓不用重捶,先到雍正心腹李卫府上当师爷,足不出户,一副古代大家闺秀的作派,一门心思给李卫出谋献策。后来又表现出一副重利贪财的模样,跳槽到田文镜府上当师爷,田文镜虽说也是雍正的心腹,但比起八面玲珑,聪明绝顶的李卫来,这个一根筋显然更好对付,一年八千两银子的幕酬,加上有金凤姑,兰草儿两位美人相伴左右。逍遥人生,岂不快活!当然,这一切都是小说作者的艺术加工,邬思道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还真是田文镜聘请的幕僚师爷,因替田文镜起草弹劾大学士隆科多的奏章而闻名朝野,连雍正皇帝都知道了。有一次田文镜上了一道请安的折子,雍正批道:
“朕安,邬先生安否?”


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讨论!


历史茶坊

清宫政治漩涡大戏《雍正王朝》中由李定保扮演的邬先生的聪明机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剧中那个邬思道在康熙的皇四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身边,不动声色、算尽先机。他腿瘸,走路拄着拐杖,被皇四子尊称为“邬先生”



在剧中,他作为高级幕僚,在皇四子当皇上的坎坷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提出的“以不争为争”的策略,很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那么邬先生的结局是怎样的?

当雍正继位当晚,雍正问邬先生将来的打算时,邬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想当管了。他说了三个原因:1:他腿瘸,是个残疾人2:先皇康熙废弃之人3:他虽有点才气,但是以阴谋为主。总之他找了一些借口打算归隐



当雍正追问他以什么方式归隐时,邬先生答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臣打算采取“半隐”。他编的理由如下:1:有银子晚年生活有保障2:想主子的时候可以来看看主子3:主子需要奴才的时候,能够找得着

他的那几句实在话说到雍正的心里去了,于是他能够得以功成身退,得以采取半隐自保,可以算得上绝顶聪明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