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混得比较差?

货币战争19901010

我们知道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出身于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正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农村的大学生和城市的大学生养成的思维方式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的较差呢?我觉得可能是以下两点优势是大部分农村大学生比较欠缺的

1.不具备优秀的资源

我们知道一家企业、公司要发展,要壮大,其中不仅需要上下一心,内部所有职员的共同努力,正确的领导,除此之外也是很考验和依靠资源的支持的。其中的最重要的就是人脉资源和财力资源。有了这些资源的支持的成功的道路会好走很多,也会更快的成长。

那么放在个人事业发展也是同理但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多数父母是属于农民或者外出务工劳作的,对于他们来说家境属于一般甚至贫寒,他们的家庭不能为他们创造有力的背景和一些优质的人脉关系,更不能获得雄厚的财力支持。然而一旦毕业进入社会,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人脉资源的力量都是不能小视的。

试想有家人或者亲人在一家大企业作为董事或者高级管理层工作和什么都没有相比,所获得的机会和照顾当然是不一样的。但是没有这些优势的农村大学生只能从底层做起,一步步成长。在这些资源的作用下,付出相同的努力和汗水,取得成功的差距至少是时间上的差距。我不是在宣扬这种风气,而是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这是不可避免的。


2.思维方式的不同

在不同的环境法下成长,那么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也会截然不同。因为来自的大学生大多都经历过辛苦,因为家庭经济不是很好,所以必定会养成勤奋节俭的习惯。在这我不是说这个习惯不好,勤俭节约当然是非常好的。而是节俭容易催生出胆怯,犹豫,害怕失败,遇事不敢尝试。这些才是区别与他们的思维和态度。胆怯不敢尝试、害怕失败,所以无形中也错失许多的机会。

所谓爱拼才会赢,多少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不是凭着那一腔热血,不怕输的精神杀过来的,倘若遇事只会胆怯,徘徊犹豫不决,势必会失去很多的机会,自然成功的道路也会来的更漫长些。




“优秀的资源”或许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但是思维方式和做事的态度是可以自己努力改变的。或许他们有着你没有的资源,但是请相信天道酬勤,努力的人都是幸运的。所以那些什么都没有的大学生们不要气馁,正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才有无限可能,成功的意义才更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路过的小伙伴可以留下一个赞吗,告诉我你来过。


骨子里的谦卑

我就是来自农村的,我现在在北京,过的不能说多好,比一部分人还是可以的,我分享一下,我自己对自身发展的思考。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会给我们很多影响,影响我们初期性格、行为的两个关键点:模因遗传、基因遗传,都是来自原生家庭。


敲黑板,看清楚是“初期”。也就是说,在你脱离原生家庭,进入大学之后,如果你能从自身角度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并合理调整自己。还是有机会突破自己的。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局限的主要有两个方面:1、视野。2、思维方式。


熊培云说:“年轻的时候,要么多读点书,要多赚点钱。”我觉得这话对于我特别重要,我特别庆幸我大学时看到了这话,并且在图书馆和各种经济类纪录片拓展了视野,并且通过阅读思维方式类的书,改变了原生家庭带给我的思维方式。


这种开放式的思维方式,让我得以迅速的提高并成长,在最好的时候,做了属于自己的选择。也是因为大学时读的书,我找了自己的方向,通过学习,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我给你的建议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努力,就是这一刻,不要等第二天,不要等以后。通过大量的功利性阅读来提高自己。


敲黑板一定要先学会功利性阅读。在一片反对功利性阅读的声音中,没人关心过我们农村孩子,因为基础教育的缺失,连功利性阅读还没学会呢!是的,你们都已经开始讨论功利性阅读的弊端了,我们还没有进行过大量的功利性阅读,从而对自己的各方面水平进行系统性提高呢!


先推荐给你功利性阅读的基础书籍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这是一本叫你功利性阅读,把读过的书,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自己能力的书。我个人觉得很有帮助。


其次不要陷入社交误区,很多农村孩子进入大学生涯后,都会因为自卑,进入社交误区。我推荐《精简社交:用可视化图谱解决人际关系难题》

所谓精简社交,就是建立一个可视化的人际关系生态系统,帮你智慧应对身处的环境,看清周围:谁站在你身边(同盟关系),谁在背后挺你(支持关系),谁在暗中叫板(竞争关系),谁在背后捅你一刀(敌对关系),从而扮演好自己在各种关系中的角色。


开始你的海量阅读,主要是针对几个方向思维方式、沟通、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你需要书单,可以翻看以前的答案或者看我以前的专栏。


除了书,你还可以通过各种纪录片拓展视野,下周我将更新几个能够帮你拓展商业社会视野的经典纪录片。


鼹鼠的土豆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的比较差?

这是一个让很多农村大学生看得心痛的问题,但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在过去通过自己的勤劳刻苦,努力拼搏还是能换取更好的生活品质。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寒门难出贵子”,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人脉关系的悬殊,情商的差距。都制约着农村大学生能不能“鲤鱼跳龙门”。


1.教育资源不平衡,起跑线的起点不同

现在存在一个这样的现象,同一所大学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都不一样,以北京大学为例,北京本地的学生录取分数线只要五六百分,江西的大学生要考取北大,录取分数线远远高于北京本地的学生,外地学生考取名校都是优中选优。同样是大学生,985名校和二本三本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肯定有很大的差别。现在大城市很多在幼儿园就开始了英语课的教学,而在农村很多都是小学三年级才开始英语课,英语是现在高薪工作的必备语言。城市的对教育的重视,小孩参加各种培训班兴趣班也是增加小孩的各种技能。这些技能可能在学习成绩上不会起很大的作用,但在就业方面这些技能的优势慢慢体现出来。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都要花费父母大量的积蓄,甚至借钱给孩子上大学,哪有这么多钱去参加各种培训班。

2.要想混的好,人际关系少不了

农村大学生和富二代的人际关系,现在天壤之别。虽然人际关系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积累,但是父辈的人际关系网能助孩子一臂之力,迅速积累人脉。农村大学生要想“鲤鱼跳龙门”,就必须在大城市才能有更多的机会,父辈积累的人脉关系在大城市不太受用,都得靠自己在大城市慢慢打拼积累人脉。

有现成的人脉关系和自己慢慢积累的人脉关系,哪个离成功更近一步了呢?况且现在农村大学毕业生,要想积累到好的人脉关系还是比较难的。

3.要想混的不错,情商就得攻破

情商虽然因人而异,农村大学生也能有高情商,但农村大学生情商相对较低。农村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理,这也没办法现在是看钱的时代,有钱人说话声音都响亮,更自信,没钱情商再高都很少人理你,朋友少人脉少怎么发展。不自信自卑,本身就是低情商的表现。要想混得如鱼得水,就得好好加强情商的培养,才能逆袭成功。

结语:现在是普遍存在农村大学生混的一般,当然也有很多混的很不错的。以上三大短板制约农村大学生难以“鲤鱼跳龙门”。


【我是昕瑞生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昕瑞生态


昕瑞生态

的确是这样,尤其是那些比较落后的农村,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有的家庭还是借钱供孩子上大学,但当孩子从大学毕业以后,很难在大城市落脚。有的混的还比较差,都不如那些曾经没有好好学习的同学,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也是农村的一名大学生,说实在的,混的真不如人。我觉得有以下这方面的因素

一是,农村毕业的大学生根本就没有路子,一切要全靠自己来闯,这自然要走很多的弯路,虽然才华很重要,但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根本就没有什么优势,而这时候,关系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同样是用人,同样是大学生,有关系的和没有关系的就是不一样,当然我说的是不发达的地区,也就是说起点就不同。所以,农村的大学生的待遇与前途就很一般,有的只能是挣的刚够自己花

第二,大家知道,现在毕业的大学生都不包分配,都是自己给自己找工作,现在的工作压力,就业压力还是很大,很大的农村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且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找工作,这肯定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与金钱,而农村人的观点是,我供你上完大学,就不可能还给你经济支援,而农村大学生一旦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就面临着失业,就面临着回家,一切从零开始,但农村适应大学生的工作毕竟有限,这时农村的大学生更找不到好的工作

第三,也是因为农村的大学生,因为读大学,自己的年龄大了,而没有上大学的人已经在事业上小有所成,甚至结婚有了孩子,但农村的大学生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甚至还要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农村的大学生真是压力山大。未来的他们何去何从,还是先面对现实吧!

以上仅个人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


乡村小二哥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于当今社会。

抛开谈论少数通过自己努力混的很好的人,就大多数混的不那么如意的人来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早期的教育投资导致的个人能力差异

首先,我们从个人能力上来谈。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于是也就有了各种“起跑线”。那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城市里的孩子起跑线肯定是高于农村孩子的,这种差异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也同样明显。

两个分别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孩子考上了同一所大学,但是他们在个人能力上还是存在着差别。举个例子,英语口语、计算机能力、各类才艺、待人接物能力等都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一部分。这些能力有一部分可以在努力下得到改变,从而补足差距。但是如果没有刻意去进行追赶的话,那么由于早期教育投资带来的差距肯定会一直存在。

社会阶级的壁垒”固化“,资源分配不均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差的年代。


这个年代中国国情稳定,发展迅速。各种行业蓬勃发展,赚钱的方式多种多样。各种新兴行业层出不穷,可以说想到什么就可以去做什么,有的甚至很多想不到的东西在短短一段时间内就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可是即使这样的社会里,社会阶级的壁垒在无形中牢固的存在着。这个年代已经不是以往那个“胆大”就可以成功的时候。不同出身带来的无形的资源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

举例子,即使考上同一所大学,但是毕业时家庭能够给与的帮助度肯定是不同的。城市孩子可能由于家庭没有什么大的负担,选择深造或是工作的余地比农村孩子大的多。要考虑的东西也不同。同时,城市孩子从小的各种同学里,优秀的人脉肯定是多于农村孩子的人脉的。这种社会人脉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这些话在大多数时候都适用。

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导致追求和眼界不同

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多么重要我就不多谈了。极端一点来说,一个小时候就各种出国,参加各种活动认识社会,和一个从小没有那么多认识世界机会的人所追求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农村里面多数家庭,比如即使你很优秀,但周围的人都纷纷结婚生子,哪怕你挣得比别人多,但是周围环境和家庭带来的压力也可怕。有时候父母可能会对你的选择不理解、不支持,这些都是一些负面影响。而城市里的话,普遍来说对一些事情的认识程度要更高一些,有的事情会更支持你去做,可以给你出谋划策。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不是说所有城市的孩子、家庭就一定比农村的好。以上只是针对大部分情况。

“地心引力对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也许我拼尽全力才能站立在这个世界上,而别人早已轻快的跑了起来。

但是难道这样我就不努力了吗?不,我只能更努力的让自己能跑起来,让我的儿子女儿一出生就能跑起来。”



云种养

有一个事实是大多数农村出来的大学生确实是比城镇的大学生混得差一点,的确是这样的,尤其是偏远落后农村的大学生,以上说的是大多数,并不是全部的。甚至是有些家庭借钱供读的,毕业后没有很多能在大城市站稳脚跟,最后还是选择回去发展。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是以下几点:

  • 第一是社会竞争的压力,大家都知道以前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会有工作分配的,而不是自己去找,压力远小得多。农村毕业的大学生,大部分和城镇毕业的是有差距的,毕竟城镇的教育水平要高很多,尤其是相对于落后的农村,是有农村毕业的大学生学历等比城镇毕业的高很多的,但是这个概率又有多少呢?毕业后,在大城市生活是需要成本的,刚开始毕业,自己的收入肯定不会多的,甚至要倒贴才能活下去,没有成本,连活下去都很难,何来的今后发展道路?不得不有离开的想法,即便心中有多少的不舍。


  • 第二是关系和背景,农村毕业的肯定没有很多的背景,走的弯路肯定是很多的,这个是很重要的,困难多了,有些甚至是无法解决的,只能选择离开。


  • 第三是农村的学生,成家立业的传统观念比城镇的要重,一个女生到了三十岁就一定要嫁人了,农村的丁克族远没有城镇的多。等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混出自己的样子,不仅社会的压力,自己的家人也会催着回去的。

以上几点就是我认为的原因,理想很美好,现实却骨感的。

智联校园 学生夏文峰回答

智联校园:求职 | 学习 | 活动 | 吐槽 | 故事 | 专属大学生的聚集地


智联校园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混的比较差,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拥有的环境和资源不同!

当农村妈妈在家安胎静养时,城里妈妈在研究智力食谱、做胎教;

当农村孩子在看动漫、玩弹珠时,城里孩子在上早教班、钢琴班、舞蹈班;

当农村孩子做完作业和小伙伴打闹时,城里孩子在看科普读物、上奥数班、国学班;

当农村孩子在背仁爱版的英语字母时,城里孩子在上夏令营、英语角、看全英书籍;

当农村孩子学习数列、极限时,城里孩子在学习微积分、高数、统计;

当农村孩子还在苦恼考试科目、毕业求职时,城里孩子在准备雅思、托福、出国签证……

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50UP》,纪录片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打,吃饱饭。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与失业相伴。

城里的环境、资源和农村是不一样的。上了好的学校,我们才知道在那个小乡镇的外面还有这么大的世界;上了好的学校,我们才知道学历和知识是多么的重要;上了好的学校,我们才知道别人每一分的成就和进步,背后都是汗水和泪水刻画出来的辛勤。

如果有人反驳说,资源和环境没那么重要,农村孩子一样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城里孩子收废品、卖猪肉的大有人在!

城里学区房几十万一平,依旧供不应求;农村孩子拼尽全力也得不到的面试机会,城里孩子打个电话就能搞定工作;农村孩子考了全市第一都不一定能进清华,北京孩子考500多分就能轻松入学。如果环境和资源没那么重要,这些现象又如何解释呢?

此外,除了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家庭组合也是造成农村和城里孩子差距大的原因之一。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显示,198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教育背景相似的人结婚。如果自身是博士毕业生,那么找一个大专、本科学历的配偶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农村孩子想傍富女、嫁入豪门,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跨越,也会越来越不现实!

越努力,越幸运!如果我们不能依靠父母,无法获得更优越的教育资源,那就只能依靠自己了,毕竟白手起家的人也有很多。

资源和环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如果农村孩子无法直接获得,那我们就去创造它!

(图文、重庆中公)


重庆中公教育

农村大学生混的不如城市里的大学生,事实确实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贫穷限制了想象,这虽然是现在用来调侃的话,不过可以说是大部分农村大学生的现实,比起农村人虽然有优越感,但是比起城里人,特别是城里大学生面前还是很自卑的,甚至很多人连谈恋爱的勇气都没有,因为穷,怕给不了别人幸福什么的心理作祟,而且性格也相对孤僻,没有城里人开朗大方,这样一来搞人际关系就不如城里大学生,毕业之后肯定也是不如的,而工作生活中,生活是比工作重要的,无形中就比不过城里人了。


其次,格局太小,对于一个农村大学生来说,父母说的最多的就是有个铁饭碗,确实也是,很多农村大学生家里都相对很贫穷的,所以想的最多的还是能到政府部门工作不愁吃穿,根本谈不上什么理想规划什么的;而城里人的父母对社会了解的比较透彻,也早已就不会为温饱发愁了,所以想的也比较远,所以有钱都安排出国留学了,平时也是安排参加各种补习班,学很多东西,比如钢琴什么的,农村人能有几个人出去留学的,所以毕业后工作基本上都不在一个档次了。


最重要的一点,关系网,这个农村大学生更是一点优势没有,你虽然是千里马,但是没有伯乐发掘提拔你,你就只是拉柴的千里马。

所以农村大学生要想混的比城里大学生好,付出的努力是要比城里大学生多很多的,而且还必须要有机运,你又刚好抓住了!


国辉影视剧

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为何混的比较差!因为各方面条件都比城市的大学生差!我以下分几个方面来阐述!

原因一,农村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受教育过程都是欠缺的,和城市大学生相差千里!因为农村和城市的教育资源差距太大!你看看,农村的小学,师资力量薄弱,都是一些中专生回村里代课,相反,城市的孩子的课堂上却是市级省级优秀教师代课,他们之前是本科毕业,学历普遍比农村小学高几个档次!再看看中学教育,农村的师资力量同样薄弱的厉害,好多一般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山区当教师,相反城市的中学却是优秀毕业生争着抢着要进去!都说名师出高徒,农村山区的教师且不说名师不愿意去,就是非名师也拒绝去吃苦受罪!显然,不一样的老师,讲课的水平差异太大,传道授业的能力差异太大,农村山区的老师有的对知识点自己也反应慢半拍吃不透讲不到位,学生更难以消化吸收,成绩能上去吗?能考上好大学吗?一开始和城市孩子比就落了下风!

原因二,农村学生从小在偏僻的山区长大,一直到大学也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眼界受到了极大的阻挡,这些都是先天因素。还有农村的孩子生活条件差,家里每天为生计奔波,无精力和财力供养孩子一心一意上学,相反,城市的孩子生活无忧,物质上比农村的孩子,简直就是在蜜罐里长大,可以专心致志学习,家长的财力物力都在孩子教育身上,又是辅导班,又是特长学习,又是各种音像制品、名师家教等等全力配合学习,成绩能不好吗?

原因三,农村孩子面对的只是课本学习,什么辅导材料,什么高科技,什么实践出真知,什么旅游开眼界,什么夏令营,什么课外团体活动,通通没有!课本上讲的内容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见也没见过,何曾理解得了。相反,那些教材简直就是为城市孩子量身定做的,他们可以轻松理解,不好理解可以看视频可以看模型甚至周末父母可以带他们去参观实地学习!这些差距太大了!农村的孩子,父母教育是如何生存吃饭,如何给别人打好工!城市的孩子,父母教育是如何活的更好,如何当领导!

这些种种原因不胜枚举,出生和背景就注定了农村的孩子和别人是天壤之别!要想收获一点点成功,付出的努力必须是常人的百倍!别人轻易得到的,农村的孩子得费时费力!当然,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有那么一小部分农村的大学生混的不错,但是总体而言,他们始终被大城市的孩子踩在脚底下!因为,随着贫富差距的变大,这种阶层固化越来越明显!因为贫穷所以贫穷!



我是农夫说农事,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起关注农村事!


农二代说

我刚毕业工作那会儿,找了一份工作,工资在6000左右,不算太高,但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我是外地人,因为机缘巧合结识了当地的几个朋友,平时经常出去聚会参加活动。平时也会谈到买房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买房就跟买菜一样,他们出于好心,劝我乘着现在房价不高的时候,赶紧买房落户,这样以后也方便找女朋友。当地房价在1.2万左右,而我的工资连这一半都不到,我父母虽然做个小生意,但是都是血汗钱,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毫不费力做到的事,有可能搭上的就是我全家的性命和未来。


你要说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的差,我有点不太认同。先天的出身条件,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你以后的发展。一个上海本地人即使刚毕业那个2000工资,也比外地人拿10000活的更加有尊严,更加滋润。本地人不需要担心房子问题,而外地人想要落户买房就得耗尽三代有可能更多的代价才能立足。不是农村出来的就混不好,而是起点和平台差距太大了,你用尽一生的努力,也许才能勉强达到别人一出生就拥有的东西。这不是他们自己所能选择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