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谈:为什么请人给予帮助或分享荣誉称为“借光”?

中华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了,用语用词也很是讲究,今天珣玗琪跟大家说说“借光”。

文化漫谈:为什么请人给予帮助或分享荣誉称为“借光”?

“借光”已经是很普遍的礼貌用语了。比如进出拥挤的电梯、火车、公车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请别人让路时,总是会客气的说一声“借光”,含有打扰别人,请别人给予自己方便的意思。那么,为什么要使用“借光”来比喻呢?

据载“借光”一词典出《战国策.秦策》。战国时代,秦国大臣甘茂因遭奸臣谗言构陷,所以自秦国逃出后,准备前往齐国避难。

文化漫谈:为什么请人给予帮助或分享荣誉称为“借光”?

甘茂一出函谷关,就遇到苏代。甘茂问苏代︰“您听过江边年轻姑娘的故事吗?”苏代回答说︰“没有听说过。”甘茂接着说︰“在江边有许多年轻姑娘,常会聚在屋里一起干活,其中有一个姑娘家境清贫,买不起灯烛。

其他姑娘们因而嫌弃她,就聚在一起商量,想把她赶走。当这位家贫无烛的姑娘要离开时,她对姑娘们说︰‘我因为买不起灯烛,所以常常先到,我打扫屋子,铺设坐席,你们何必吝惜照在四壁上的那点余光呢?如果给予我一点余光,又能对你们有什么妨碍呢?我自以为对你们是有帮助的,为什么非要赶我走呢?’

文化漫谈:为什么请人给予帮助或分享荣誉称为“借光”?

姑娘们商量后,认为她说的有道理,就让她留下来了。”苏代听了便明白甘茂的处境,后来就引荐他到齐国,不久齐王就赐他为上卿,留他在齐国了。

“借光”除有请他人给予方便外,也用来比喻凭借他人地位、名声或荣耀而获得利益。如《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上载:“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征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及清朝郑燮《十六通家书小引》:“板桥诗文,最不喜求人作叙。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

文化漫谈:为什么请人给予帮助或分享荣誉称为“借光”?

另外,请求别人指引路的方向时,也可以使用“借光”。如《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公子这番不似前番了,下了驴,上前把那人的袖子扯住,道:‘借光!东庄儿在那边儿?’”

想知道更多文化、风俗、轶事、传统经典,请关注「珣玗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