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23位村民集資5000元,從0做到1700億被稱作董明珠的最強對手

從 23人小廠到千億集團,何享健帶領美的走過了中國家電業走過的所有的路,幾乎沒走錯過一步。但他為人低調,性情溫和,還經常以自己普通話講不好為由婉拒媒體來訪,拒絕在公眾場合發言,但幾乎所有人都承認,何享健是一個天生的企業家。

帶領23位村民集資5000元,從0做到1700億被稱作董明珠的最強對手

1942年,何享健出生於廣東順德,26歲之前,何享健的履歷幾乎可以一句話概括:小學未畢業,輟學務農,也做過工廠學徒、工人。直到1968年,做了公社幹部的他帶領23位居民,每人以借款方式出資50元,再多方籌措共同集資5000元創辦“北滘街辦塑料生產組”,何享健任組長,屬於他的傳奇故事才算真真正正的開始。

此後12年間,這家小作坊一直在政策夾縫中艱難求存。從 “北滘街辦塑料生產組”變更為“順德縣北滘公社塑料金屬製品廠”,再到“順德縣北滘公社汽車配件廠”, 和很多老闆一樣,為了節約開支,都是他親自跑市場,困了就睡在火車站,餓了就沾點白糖吃著難以下嚥的乾糧。10多年來,企業一直就這麼不死不活的待著,此時的何享健與“家電”二字仍然沒有半毛錢的聯繫。

帶領23位村民集資5000元,從0做到1700億被稱作董明珠的最強對手

1980年,華僑回鄉探親帶家電已成時尚,外商投資也大部分選擇了家電行業,此時的何享健從中也看到了家電市場的巨大紅利,這一年他對工廠做了改革,進軍小家電行業。經過不斷的學習、研究終於生產出第一臺40釐米檯扇,命名為“明珠”牌,一年後工廠再次更名為“順德縣美的風扇廠”,年產風扇13167臺,總產值328.4萬元,利潤41.8萬元,經營狀況發生根本轉變。

自從1984年,美的研製出全塑風扇,投入市場後一炮打響,並在此後兩年的風扇大戰中脫穎而出。1987年,站穩腳跟的何享健又踮起腳尖將目光投向空調,正式開始進軍空調業。第二年,美的實現1.24億的營收,3年後更是高達105億,3年時間營收足足翻了100多倍。

帶領23位村民集資5000元,從0做到1700億被稱作董明珠的最強對手

1993年,美的電器掛牌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開盤價18元,收盤價19.85元,當年以每股收益1.36元排名深交所第一。此時的各大媒體才注意到這位深藏於南粵小鎮的大器晚成者,何享健把他的這 “一架三輪車,駛上了高速公路”。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故事並未完結。1997年,當何享健提出以“事業部制”治癒“大企業病”時,不少人擔心會造成諸侯紛爭的混亂局面,有次請專家到美的宣講事業部制的好處,臺下議論紛紛,甚至有人起身反對,何享健急不可耐的衝到臺上,搶過話筒,一錘定音:“美的只有搞事業部才有出路,事業部是美的必須要走的一條道路。”

帶領23位村民集資5000元,從0做到1700億被稱作董明珠的最強對手

改制後的美的迎來高速發展期,何享健說:“從1980年做家電到現在,我的觀點一直是,每個時期每個階段,我的職業經理人是最優秀、最能幹的。我要求部下,你不要整天想自己把事情做好,而要想怎麼把要乾的事情找人去幹,找誰幹,怎麼給他創造好的環境。當然,你要有辦法控制得住,不能亂幹。”

今天的美的業績已高達1700億,何享健不僅創造了千億帝國的神話,更是在退位之時,將全部身家交給自己的職業經理人團隊經營,他的心胸遠比董明珠大,但他卻遠沒董明珠那樣,每天拋頭露面為格力打廣告。他卻憑藉著自己重視人才,重視激勵,培養了一個又一個的狼性團隊,董明珠和何享健,你更看好誰?

優秀企業都善於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打造人才,形成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那如何做,怎麼做好招人、留人晉升和團隊管理機制,實現迅速擴張,不妨點擊上方作者,私信 “你好”即可獲取《企業管理工具包》,提供招人、留人、激勵人等問題的解決方案,涵蓋企業管理、股權激勵、合夥人協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