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家具的演变对古人执笔方式的影响

中国家具文化历史悠久,在先秦时期,就已开始制作和使用各种家具。只是那时的家具多为矮型家具,人们席地而坐,家具随用随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具的陈设布局也不断创新,自南北朝进入垂足式高型家具以来,到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木器家具发展已经基本趋于成熟,那么中国家具的演变,对古人书法执笔方式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论中国家具的演变对古人执笔方式的影响

论中国家具的演变对古人执笔方式的影响

三指握笔法

在以汉代为代表的低坐起居时代,人们作书的执笔方式是“三指斜执笔法”,及人们跪坐于席或榻上,往往左手执卷,右手执笔而书,执笔右手因无凭借,右手肘、腕均悬空。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握住笔管,无名指和小指略像掌心弯曲而不起握管作用。这种握笔姿势与我们今天执钢笔之法相近,被后人称为“单苞”执笔法,启功先生还称之为“三指握笔法”

由于手指之卷略向斜上方倾斜,为了卷与笔保持垂直状态,笔也略向上方倾斜,这种执笔姿势又被具体称为“三指斜执笔法”。

论中国家具的演变对古人执笔方式的影响

五代周文矩《文苑图》

论中国家具的演变对古人执笔方式的影响

※ 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局部特写

“三指斜执笔法”可从五代周文矩《文苑图》中最右边的那位执笔学士的执笔姿势中体现出来。

论中国家具的演变对古人执笔方式的影响

论中国家具的演变对古人执笔方式的影响

宋佚名《晨星像》局部

此图为南宋仅存的一幅晨星神像,画中晨星神坐于矮榻上,左手执卷,右手执笔,执笔姿势即为“三指斜执笔法”,这反映了由于低坐起居而形成的书写习惯。

论中国家具的演变对古人执笔方式的影响

双苞五指执笔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具的陈设布局也不断创新,南北朝进入垂足式高型家具。随着这种高坐方式的影响,书法方式也随之变化,“双苞五指执笔法”应运而生。唐初,唐太宗提出执笔法法的“腕竖、指实、掌虚”。

这种执笔法在以后的是时代里随着高坐方式的进展得到进一步发展,经宋元到明清,逐步成为主流执笔法。与“三指斜执笔法”的区别在于笔通常垂直于桌面(即笔正),中指在笔管的前面,无名指托住笔管,小拇指抵住无名指。这样一来,五指均能发挥作用而可做到指实掌虚,利于中锋行笔。

论中国家具的演变对古人执笔方式的影响

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 · 明式书房

书房作为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古典家具工艺的最高变现形式。从此图的明式书房陈设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已经相当普及,因此当时的人们更多的是采用“双苞五指执笔法”。

其实今天,我们学习书法是所用的也是这种“双苞五指执笔法”,主要还是因为它是适应现代高桌高椅用来写中、小字的一种较为舒适的姿势。

论中国家具的演变对古人执笔方式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