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傢俱的演變對古人執筆方式的影響

中國傢俱文化歷史悠久,在先秦時期,就已開始製作和使用各種傢俱。只是那時的傢俱多為矮型傢俱,人們席地而坐,傢俱隨用隨置。隨著時代的發展,傢俱的陳設佈局也不斷創新,自南北朝進入垂足式高型傢俱以來,到宋元時期,中國古代木器傢俱發展已經基本趨於成熟,那麼中國傢俱的演變,對古人書法執筆方式又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論中國傢俱的演變對古人執筆方式的影響

論中國傢俱的演變對古人執筆方式的影響

三指握筆法

在以漢代為代表的低坐起居時代,人們作書的執筆方式是“三指斜執筆法”,及人們跪坐於席或榻上,往往左手執卷,右手執筆而書,執筆右手因無憑藉,右手肘、腕均懸空。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握住筆管,無名指和小指略像掌心彎曲而不起握管作用。這種握筆姿勢與我們今天執鋼筆之法相近,被後人稱為“單苞”執筆法,啟功先生還稱之為“三指握筆法”

由於手指之卷略向斜上方傾斜,為了卷與筆保持垂直狀態,筆也略向上方傾斜,這種執筆姿勢又被具體稱為“三指斜執筆法”。

論中國傢俱的演變對古人執筆方式的影響

五代周文矩《文苑圖》

論中國傢俱的演變對古人執筆方式的影響

※ 五代周文矩《文苑圖》局部特寫

“三指斜執筆法”可從五代周文矩《文苑圖》中最右邊的那位執筆學士的執筆姿勢中體現出來。

論中國傢俱的演變對古人執筆方式的影響

論中國傢俱的演變對古人執筆方式的影響

宋佚名《晨星像》局部

此圖為南宋僅存的一幅晨星神像,畫中晨星神坐於矮榻上,左手執卷,右手執筆,執筆姿勢即為“三指斜執筆法”,這反映了由於低坐起居而形成的書寫習慣。

論中國傢俱的演變對古人執筆方式的影響

雙苞五指執筆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傢俱的陳設佈局也不斷創新,南北朝進入垂足式高型傢俱。隨著這種高坐方式的影響,書法方式也隨之變化,“雙苞五指執筆法”應運而生。唐初,唐太宗提出執筆法法的“腕豎、指實、掌虛”。

這種執筆法在以後的是時代裡隨著高坐方式的進展得到進一步發展,經宋元到明清,逐步成為主流執筆法。與“三指斜執筆法”的區別在於筆通常垂直於桌面(即筆正),中指在筆管的前面,無名指托住筆管,小拇指抵住無名指。這樣一來,五指均能發揮作用而可做到指實掌虛,利於中鋒行筆。

論中國傢俱的演變對古人執筆方式的影響

北京中國紫檀博物館 · 明式書房

書房作為中國傳統家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古典傢俱工藝的最高變現形式。從此圖的明式書房陳設中,我們可以看出,明清時期垂足而坐的高型傢俱已經相當普及,因此當時的人們更多的是採用“雙苞五指執筆法”。

其實今天,我們學習書法是所用的也是這種“雙苞五指執筆法”,主要還是因為它是適應現代高桌高椅用來寫中、小字的一種較為舒適的姿勢。

論中國傢俱的演變對古人執筆方式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