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经典史话(34):大宋名臣范仲淹与应天书院(2):划粥断荒

商丘经典史话(34):大宋名臣范仲淹与应天书院(2):划粥断荒

上图:商丘应天书院 来(来自网上)

大宋名臣范仲淹与应天书院(2):划粥断荒

人们笑谈:范仲淹作为从应天书院走出来的一代英杰,他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劝友名言,如今已成为国人追求人生道德最高境界的口头禅;他向朝廷提交的官吏考核、录用、晋升等管理规则,至今仍被官方所借鉴;他个人观察、处理事物的经验,对各朝各代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商丘是范仲淹求学、娶妻生子和讲学的地方。范仲淹一生勤学节俭,才华横溢,忠君爱民,政绩卓著,深受朝廷的赏识与百姓的爱戴。至今,当地百姓能够说出许多有关他在商丘的故事。

有关史料记载,范仲淹10代先祖范(另传为杜姓)履冰,曾在武则天朝做过宰相,家居长安,祖籍陕西彬县,高祖范隋,官至浙江丽水县丞,举家南迁。后经战乱,范家沦为平民,几经搬迁定居苏州吴县。父亲范墉,曾为徐州宋武军节度掌书记,官阶低微,范仲淹两岁那年,范墉因病客死徐州。消息传来,母亲悲痛欲绝,几次昏死过去。埋葬过父亲,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事过两年,母亲最终经受不住生活重负,改嫁给山东长山县朱文翰为妻,范仲淹改为朱姓,取名说,人称朱说。

朱文翰因家贫一直没有娶妻,人近中年能娶一带子寡妇为妻,已是三生有幸,不尽欢喜。婚后一家三口,男耕女织,和谐相处,生活虽贫则喜。事过两年,范仲淹母亲又为朱家生下儿女,增口添丁,家境复又陷入贫困,生活勉强糊口。后来随着年龄增长,范仲淹进入一家私塾读书,因学习刻苦,常受到私塾先生称赞。数年后,范仲淹的同母异父弟弟也被送入私塾读书,因贪玩常受到私塾先生批评。时间一长,弟弟对哥哥产生了一种嫉妒心理。一天,兄妹几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范仲淹见弟弟逞强霸道,饭粒掉了一桌,忍不住说:“瞧瞧你,吃的没有掉的多,当注意点才是。”弟弟不服说,将眼皮一翻,出口惊人:“我是爹的亲生儿子,爹都不管我,你有啥资格管我?”范仲淹先是一愣,后经再三央求母亲,母亲才告诉了他的身世。范仲淹听后心情复杂,回想起家庭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再想想今后的前程,决意离家外出求学,以便日后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业。

22岁那年,范仲淹慕名走进了应天书院。求学期间,他深知家庭生活拮据,以及自己的特殊身世,生活再苦也不曾向家人要这要那。家里每年能提供给他的银两,也只够交学费和喝粥用。5年寒窗,当范仲淹感觉手头银两宽裕时,每天就熬两顿粥喝,当感觉银两紧张时,每天就熬一顿粥喝。没有菜时,他就出城采些野菜吃。日常,他为了使粥吃起来充饥,每次总是等粥凝固了再吃。为做到一天两顿均匀进食,他就用筷子将粥划成四份,每顿吃两份,久而久之便有了“划粥断荒”说。

冬季天气冷时,由于被褥单薄,范仲淹就和衣而眠,夜里常被冻醒。同窗富家弟子见他生活贫困,提出愿无偿接济,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家本贫寒,我已经适应了一日两粥的生活,如果接受接济,岂不滋生了依赖念头,日后怕难以再过喝粥的生活。”同窗们见此,不便再提接济的事。范仲淹依然每日以粥充饥,日夜苦读。

请关注下期:

大宋名臣范仲淹与应天书院(3):树下惊魂

商丘经典史话(34):大宋名臣范仲淹与应天书院(2):划粥断荒

上图:商丘应天书院(来自网上)

商丘经典史话(34):大宋名臣范仲淹与应天书院(2):划粥断荒

上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城市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