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虛擬貨幣暴跌,難阻區塊鏈長期向好

觀察:虛擬貨幣暴跌,難阻區塊鏈長期向好

文|秦海 ID:QHsuperhi 圖片來自網絡

一切照舊,本來的生意正常進行,品牌傳播上也談成了重要的客戶,參與了幾個小case,也主動放棄了一個十多萬金額的小項目。作為品牌傳播行業老司機,新的一年開年完成這些事情,完全是理所當然。

但是,最讓我興奮、最能夠顛覆我既往認知、未來最有前途的,卻還是區塊鏈。

區塊鏈到底是什麼,最初,我也和許多朋友一樣完全不懂。兩個星期前,我採取了非常激進的方式入場,發現通過讀書瞭解實在太慢。現在,我正通過小規模炒幣+讀書的方式來進一步全面的理解並運用區塊鏈。

不幸的是,一進場就遭遇了9.4(央行聯合多個部門叫停ICO)以來最大力度的監管及虛擬貨幣暴跌。但這並不妨礙我對區塊鏈未來的看好,更不能阻擋我們未來在各行各業用區塊鏈思維及區塊鏈技術去重塑產業和商業模式。

那麼,我是怎樣理解區塊鏈的呢?

從字面意義上看,自然就是:由“區塊”構成的一個“鏈”。“區塊”是什麼,在現實世界裡自然可以是一個人、一個蘋果、一塊肉......一個人任何物質都可以,而在虛擬世界裡那就只能是一個代碼包或數據包,這些數據包收尾相連便形成了區塊鏈。這些數據包的存儲自然就是分佈式的,對每個節點都是對等的、確定的。因此,區塊鏈就具備了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延展、匿名性的特點。

如此以來,在這個鏈條上的東西就具備了確定性,而且遵守一個共有的規則,從而能夠解決我們在現實經濟生活行為中的一些不確定性問題,進而解決信任的問題。

用有個形象的比喻,有點像我們小時候,小孩和小孩一起達成約定說:“拉勾、上吊,100年不許變!”。不過在區塊鏈中呢,肯定不只是兩個小孩,是無數個而且都互相拉勾。

區塊鏈和比特幣到底啥關係?

說到區塊鏈,許多人都會想到最具名氣的比特幣(BTC)。這裡,需要明確的是,比特幣和區塊鏈並不能劃等號。

比特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而開發的數字貨幣的一種,一種點對點的數字貨幣。要類比的話,有點像互聯網之於支付寶,比特幣是區塊鏈的第一代應用。因為數量少具有極強稀缺性,堪稱數字黃金。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最初正是為了實現比特幣這一功能而被“創造出來的”。

按照名氣來講,比特幣誕生都10年了,區塊鏈其實也就最近兩三年才被真正地提出來。但區塊鏈技術並非是直接的新技術,其實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通訊(P2P)、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組合模式。

除了比特幣外,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還有以太坊(ETH)、比特幣現金(BCH)、瑞波幣(XRP)、萊特幣(LTC)等。

以太坊(ETH)它是繼比特幣之後又一個里程碑式的項目,是將比特幣中的一些技術和概念運用於計算領域的一項創新。

它首推了智能合約系統,有著全新的虛擬幣上開發應用的概念,具備可拓展性,基於以太坊網絡的應用層出不窮。以太坊是建立在區塊鏈和數字資產的概念之上的一個全新開放的區塊鏈平臺,它允許任何人在平臺中建立和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運行去中心化的應用。簡單地說,以太坊技術就是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

以致於有不少人都認為,比特幣的未來應用價值有限,而以太坊應有價值更大,基本可以作為虛擬幣裡面的“硬通貨”,未來價值巨大,具備較強的長期投資價值。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平常見到的、私募的各種幣,未必都和比特幣、以太坊一樣神奇。很多都是在比特幣區塊鏈和以太坊區塊上創建的。它可以直接構建在比特幣區塊鏈之上,也可以選擇分叉比特幣區塊鏈,或者可以構建一個全新的區塊鏈技術,並在此之上構建代幣,比如以太坊,在以太坊區塊鏈之上的代幣是“以太幣”。

據媒體數據,目前,全球的虛擬貨幣種類高達1300種。同樣,每一種幣都能夠扮演著其各自的獨特功能。但這取決於它是什麼團隊做的、為什麼而存在、解決什麼問題,還是子虛烏有的空氣。

發幣(ICO)、炒幣,就是進軍區塊鏈嘛?

提到區塊鏈,自然就不能不提ICO(首次代幣發行)、炒幣。兩者是什麼關係呢?

目前,區塊鏈分成兩個圈子,一個是“一夜暴富”的幣圈,炒幣是最快的變現方式;另一個則是技術圈,嘗試把區塊鏈與很多行業結合起來服務大眾。

幣圈基本上是一些最早的玩家、投資人、平臺、媒體、炒作推手、各種水平的“韭菜”、礦工等,技術圈的人很多都是從傳統行業的“程序員”、技術等快速學習轉型過來的。

這裡面的關係是,所有的虛擬貨幣(代幣),最終都是基於區塊鏈這種底層技術的,幣圈的人許多人都跟真正的技術落地、項目應用半毛關係沒有,後者有很強的投機性。

但是,我認為這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不是比特幣那麼火,誰會把區塊鏈這個底層邏輯單獨凸顯出來呢,顯然不會,畢竟世界運行規律就這樣:各種生產力資源,一定是流向有更高收益的地方。而技術和應用做得再好,也需要有價值體現的載體,虛擬貨幣自然也該產生。

只是,作為新生事物,更多的人都是直接撲向最有錢的地方,這是人性也是自然規律。有錢有人,就會有江湖,就會有各種怪事——空氣幣、詐騙、跑路,都是伴生事物。

我們目前經歷過的每一種商業浪潮都會經歷萌芽、高速發展、泡沫、低谷、穩健攀升的發展過程。這也是知名的Gartner曲線揭示的規律。

觀察:虛擬貨幣暴跌,難阻區塊鏈長期向好

現在,虛擬貨幣正經歷最大規模一次暴跌,區塊鏈還有未來嗎?

答案是肯定的!我認為,大大的有未來。

首先,這是區塊鏈的特性決定的。這也是我最開始講的最能顛覆人的既有認知的地方。

我順應一位財經老師的分享去理解,我在其基礎上總結了一個關鍵詞“區塊鏈的房地產思維”。每構建一個新的區塊鏈,相當於是開闢了一個新的第三世界,而這個世界的底層支撐、規則就是這個鏈,往後這個世界接著將修公路、蓋房子、蓋學校、建商場、開銀行......然後,一大批的“新世界公民”即將入駐。相應的,誰是這個生態的基本“構建者、管理者”,誰越早進入,其收益自然更大。這個世界呢,又必須要有足夠多的“公民”進來,要不然它就沒啥存在意義。

從這個角度講,許多區塊鏈就有了它的偉大意義。這種思維如果落地到任何一個行業或者我們生活的某一個角落,那就是一次顛覆性的重新構造。

當然,我們無需去擔心這個第三世界會不會構成對現實世界、傳統互聯網世界的威脅破壞,完全不必,而是未來我們可以同時切換在這不同的世界之間,依靠各自的優勢來讓社會和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因此,區塊鏈的價值絕對不會取決於短期幣市的起落。它的價值,自然是一個長期顯現的過程。這裡面的真正的投資機會,也應當是價值投資機會。暴跌反而是一個去除虛假、去偽存真的過程。泡沫催生一個新的事物降生,泡沫後的重建則真正讓新的事物得以成長、壯大。

同時,每個鏈一開始它的格局就是生態型的、全球化的,自然比實物世界、傳統互聯網更加先進。相應的,區塊鏈不可能在任何一個國家因為對虛擬貨幣的監管而消亡,每個國家都不希望在這一次全球生態構建中落後,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恰恰是為了個區塊鏈的應用落地營造更加健康而持久的市場環境。

當然,我們也不用擔心虛擬貨幣在某一個國家被禁止而在全球範圍內消亡,畢竟表面上都能達成共識,但私底下的利益才是這場博弈的根本。

最近,我國的監管機構對虛擬貨幣表達了更嚴厲的監管的態度。這並不是在打擊區塊鏈的發展,而是在保護中國投資者的同時、引導金融創新向實體商業發展。

因此,我認為區塊鏈在我國的應用,也與國際情形是有差別的。我們的許多傳統行業在運行制度上都比較落後,區塊鏈如果能夠與實體商業、各行各業結合起來,那曾經存在的詬病就將能夠真正解決。比如電商假貨問題、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醫療改革問題、供給側改革等,許多領域都是用得上的。只是,何時才能夠真正落地,又是另一個巨大的話題。

區塊鏈應用於實體商業,知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在日本的民宿就已經開始幹了。他在微博表示:“我己經成立了蠻子加密貨幣不動產株式會社!目前所有的日本,泰國蘇梅島房地產項目包括買賣租賃業務都接受加密貨幣結算。”

對於區塊鏈的未來價值,投資大佬蔡文勝朋友圈的觀點字裡行間更是充滿熱血。蔡文勝稱,區塊鏈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最大的泡沫,但泡沫才剛剛開始,只能擁抱泡沫,不參與才是最大的風險。

他還表示,區塊鏈是未來最具價值的產品,投資區塊鏈比任何更有價值。但不知道現在哪個鏈和或幣最有價值,只能多下注,讓時間來選擇。此外,他還談了他對區塊鏈的理解,蔡文勝認為,區塊鏈的底層架構是數學邏輯,中層思想是哲學思考,最高層是神學信仰。

觀察:虛擬貨幣暴跌,難阻區塊鏈長期向好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大佬們的思考、佈局,所擁有的資源、機會和籌碼,是我等草根所不能企及的。那麼,我在文章的結尾引用一個我身邊的朋友——為友資本合夥人、知名區塊鏈自媒體人,有著“區塊鏈思考之深,獨此一人”美譽的陳菜根的觀點吧:

信仰這個詞兒,隨口說出來的,是遮掩行為的幌子,若有所思後、謹慎而講出來的,是行為的正向映射。看一個人對某事物是否有信仰,千萬不要在其風光旖旎時,而是在其跌入谷底、燈油耗盡時,依然咬著牙關死挺,這種無聲的力量,就是信仰的最好詮釋。

陳菜根的觀點,放到這個虛擬貨幣暴跌的節點去看,頗具意味。這種意味,顯然不是虛擬貨幣漲跌時的割肉與加註、興奮與失落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它是一種純粹的價值篤定。

我沒有太多美麗的言辭,作為一個區塊鏈學習者,用一種類似於聊天的方式來碼下這些文字,算是對區塊鏈的一種敬意吧。鑑於在很多地方還理解不到位、學的知識點也不夠,若有偏頗或者不正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