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近百個醫療項目提供純信用貸款支持,這是一家怎樣的銀行?

中國第一家獲得批准的中美合資銀行;

中國第一家擁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科技銀行;

中國第一家專注服務於科技創新企業的銀行。

擁有眾多“第一”頭銜的浦發硅谷銀行成立於2012年,由浦發銀行和硅谷銀行合資建立。區別於創投機構與傳統銀行,浦發硅谷銀行定位為面向科創企業的科技銀行,其模式與美國硅谷銀行的商業模式一脈相承,在銀行避免高風險的創業貸款時,硅谷銀行以樂意“借錢”給創業公司而為創投圈所熟知。

在中國,創業公司“找錢”的方式往往是通過風投機構的股權投資,此前,也並未出現針對專門針對創新企業的科技銀行。在當前優渥的創業條件下,浦發硅谷銀行致力於將硅谷銀行的模式帶到中國,服務於一眾中小型科創企業。

為近百個醫療項目提供純信用貸款支持,這是一家怎樣的銀行?

浦發硅谷銀行北京分行行長李周恆

國內首家科技銀行,承襲美國硅谷銀行模式

硅谷銀行金融集團的業務大致有4個板塊,分別是商業銀行、私人銀行、資金管理以及資產管理,其中,商業銀行業務始終是核心。美國硅谷銀行擁有35年為科創企業和VC/PE基金客戶服務的經驗,管理著230億美元的貸款組合,覆蓋超過2800家PE/VC基金客戶,其中頂級風投機構紅杉資本、IDG資本、啟明創投等都囊括在內,並佔有美國VC投資創業企業客戶市場的50%以上。

與普通銀行相同,硅谷銀行也同樣提供開關賬戶、存款、貸款、支付、轉賬等業務,唯一不同的是其服務客戶的特殊性,硅谷銀行服務的主要客戶群是軟件、硬件、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公司及其投資機構,主要為技術和商業創新公司提供創業貸款的支持。

創業項目在成長的過程中,免不了的是與資本的結合。在企業發展的里程碑中,通常會將每一輪融資看成一個新的時間節點。對於企業而言,出售股權換取資金成為創業公司的第一選擇。

但是隨著公司的成長,早期股權將越來越值錢,因此,在股權融資之外,出現硅谷銀行這類“借錢”給創業者的模式。債權融資也能避免創業團隊過快稀釋股權,助力企業在下一輪融資前獲得較高的估值。

為近百個醫療項目提供純信用貸款支持,這是一家怎樣的銀行?

浦發硅谷銀行運用硅谷銀行的商業模式,為科技及商業創新企業早期發展提供靈活的定製債權融資解決方案,對其原有股權融資形成積極的補充,支持流動資金,固定資產投入以及產品研發等前期投資,避免過快稀釋股權,降低核心融資成本,為企業的下一步的高速發展延長了跑道時間。

對於其商業模式,李周恆用了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從創投機構角度來說,我們是最懂銀行業務的,而在銀行裡面,我們又是最懂創新創業包括創投規律的機構。”

根據浦發硅谷銀行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擔任浦發硅谷銀行北京分行行長的李周恆在2009年底加入硅谷銀行金融集團美國總部,作為硅谷銀行第一個培養的中美管理人才,在硅谷從事了三年的創新金融銀行業務;2011年底他從硅谷銀行美國總部回到上海,加入了由硅谷銀行與浦發銀行共同發起的浦發硅谷銀行有限公司,負責浦發硅谷銀行在北京市場拓展及創新金融業務;2016年12月30日浦發硅谷銀行有限公司北京分行獲得了北京銀監局的正式開業批覆,同期,李周恆出任浦發硅谷銀行北京分行行長。

李周恆認為:“目前,中國創新醫療生態有很大的潛力,正是因為生態的不斷髮展,浦發硅谷銀行踩在發展的節點上,中國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企業領域還沒有完全被資本覆蓋,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去優化。”因此,浦發硅谷銀行這類機構的誕生是與國家的戰略趨同的成果。

在醫療健康行業,浦發硅谷銀行服務了包括杏仁醫生、好人生國際健康集團、至本醫療等近百家醫療創新企業。目前在不管是數據還是智能醫療方面,(國內創業企業)仍處於發展初期,所以還是非常依賴於資本的支持。生命科學、創新技術等科創企業的在產品研發、上市過程中普遍對資金有較大需求,這一點為浦發硅谷銀行提供了機會。

創業貸款、上下游聯動、對接國際資源,助力科創企業里程碑的實現

通常,對於銀行業來說,科技創新企業不是“好”客戶——他們的業務模式難以理解,產品不確定性太大導致了風險太高。

銀行放貸的原則就是萬一企業無法在約定的期限內償還貸款,有辦法通過其它方式收回自己借出去的錢。

在傳統商業銀行中,貸款方要通常有兩種方式獲得銀行授信,一是以企業所擁有的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物獲得貸款,一是用足夠漂亮的“成績單”和足夠良好的經營記錄(總利潤 3 年增長)進行信用貸款。

浦發硅谷銀行的特點在於區別傳統銀行的評估標準,遵循另外一種邏輯提供債權融資——通過獨有的多樣化信貸融資解決方案,且不以抵押品或企業是否盈利衡量貸款風險。 具體而言,選擇企業的首要標準在於企業本身的創新活力以及其能夠創造的價值。“為什麼我們願意支持他們,是主要是這些企業本身有創新的活力,所以我們關注的東西往往不是抵押品不是擔保品,也不是創始人自身的擔保或者是他的個人資產,而是關注公司未來企業價值。”

在浦發硅谷銀行的理念中,為企業服務的模式被形容為全生命週期的服務。創業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週期有不同的融資需求。當股權融資為企業提供了啟動的源動力之後,銀行貸款則是為企業發展擴大跑道,進入下一個里程碑提供助力。而浦發硅谷銀行的主要業務就是為有風投支持的科技創新公司提供融資,幫助他們實現最優化債股比。

為近百個醫療項目提供純信用貸款支持,這是一家怎樣的銀行?

由硅谷銀行、浦發硅谷銀行、美國先進醫療協會、投行派傑及維梧資本主辦的2017年醫療健康資本對接峰會

同時,在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對上下游的企業也會有協同的需求,對於自己服務的企業,浦發硅谷銀行有專門的行業研究團隊,為企業提供戰略諮詢的支持。

總而言之,區別於一家傳統的銀行,“浦發硅谷銀行服務科技公司除了資金方面的支持外,還會依託於自身的大數據平臺,在產業的上下游生態,退出機制,投資人環境等方面給出建議和幫助。”

未來:進一步提高市場佔有率,為企業提高金融業務的便利性

浦發硅谷銀行在市場中的優勢在於其特殊的定位和深厚的基礎:

第一從定位上來說,與其他在實業等方面有所注入的機構不一樣,浦發硅谷銀行是隻專注於科技與創新金融機構。

第二是全球化的生態決定其資源優勢。李周恆指出:“中國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對於定位要做全球化的公司,我們是在全球化的領域裡面唯一一家可以給他們提供國際資源支持的銀行。”

第三是先發優勢。硅谷銀行的模式已經延續了35年,而浦發硅谷銀行在國內是專注於中國的頭部基金以及頭部企業,有利於在市場中佔據更多的份額。

目前,浦發硅谷銀行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貸款規模超過20億人民幣,涵蓋近百個項目,而今年預計這個融資規模將增加一倍。自12年8月開始做美元業務,15年9月開展人民幣業務以來,浦發硅谷銀行已經覆蓋了中國頭部基金所投的15%的公司。由於浦發硅谷銀行是通過評估企業的成長能力而進行投資,因此覆蓋足夠多的頭部企業是他們實現營收的重要途徑。其核心的成功要素是儘可能的在中國的科技創新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讓更多的企業知道還有這樣一種籌集資金的服務。

浦發硅谷銀行的戰略目標是“在未來五年時間內,希望在中國進一步提高市佔率,在中國的科創企業中成為比較有影響力機構”。

因此,此次與通過與中電舉辦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創新大賽,目的也是為了接觸更多在醫療健康行業的優秀創新項目,讓更多企業從資金需求中解放出來,瞭解浦發硅谷銀行為創業者提供的創新金融服務。

李周恆認為,以往技術型的風投企業,包括投傳統TMT項目的機構都逐漸轉戰醫療服務,代表了一種趨勢。尤其是在數字醫療領域,融資事件較為活躍。根據硅谷銀行關於2018年醫療健康投資與退出趨勢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7年,醫療健康投資額預計將於2017年達到創紀錄的155億 美元,較2016年上升31%,其中生物製藥、器械領域表現出色。而包括生物製藥、醫療器械以及數字化醫療三大類,是硅谷銀行主要投資與關注的方向。

在《中國創投地圖》一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如今的創業環境已經由大浪淘沙的大時代演變為方死方生的小時代中。根據中青在線2016年報道的數據顯示,在政府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條件下,中國每天大概有3萬個新的企業在誕生,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小微企業。

對於創業公司而言,每一個里程碑的實現都是一場攻堅克難的戰役,誕生的企業數不勝數,很多名噪一時、如日中天的企業一不留神也在走向消亡。

大浪淘沙留給我們的是慢慢萃取雜質的時間,但是在殘酷的競爭面前,留給創業者們的時間並不多。在這樣的環境下,浦發硅谷銀行堅持的“在行業中扮演‘種樹’的角色,去呵護早期等沒有被很重視的公司”顯得彌足珍貴。

浦發硅谷銀行在為中小企業提供股權融資、戰略諮詢、資源對接等服務的過程中,讓創業者在忙於產品研發、市場推廣、公司運營等一系列事務時,提升銀行業務的體驗,為他們節約時間,幫助企業達到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ALL IN-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創新大賽

國家層面,2017年在國家衛計委牽頭下,國有資本主導的三大健康醫療大數據集團正式成立,標誌著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進入實質性階段。近期,由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隊——中電數據發起的“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創新大賽”正式啟動,浦發硅谷銀行將作為協辦單位參與。

作為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最值得期待的賽事之一,本次大賽將輻射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生態各個細分領域;聚焦全產業最創新的醫療服務、數據技術、數據安全項目;彙集全產業最權威的技術專家、投資專家、產業研究專家;讓創新醫療企業瞭解最前沿的產業投資趨勢、與中國最頂尖的投資專家對話、並與國家隊攜手同行,共同推進中國健康醫療產業發展進程。

浦發硅谷銀行表達了其對協辦、參與該賽事的期待:“‘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創新大賽’涵蓋了中國主流投資機構所投的A輪到C輪潛力企業,作為大賽的協辦單位,浦發硅谷銀行希望與他們進一步展開合作,提供在硬件、軟件、互聯網、生命科學、生物科技等創新領域的資源協作機會。”

動脈網(vcbeat.net),關注互聯網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新技術、創業和投資,以及新技術背後的倫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