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

阳江是广东海洋渔业大市,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渔业是我市大农业板块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17年全市水产品产量130万吨,是1978年5.9万吨的22倍。今天的《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就来说说阳江海洋渔业的发展历程。

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

眼前这位50岁的渔船主叫林广芳,是阳西县溪头镇渔委会的渔民,从事渔业捕捞业已经数十年了,见证了我市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历程。林叔说,他世代都是以打渔为生,在改革开放以前,一家人都是住在集体所有的小渔船里,生活十分清苦。

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

渔船主林广芳:当时1978年的时候,渔船很小的,都是两米到三米这样宽,只有20马力。很多设备都是老旧的,跟不上需求,全部是用人力操作的。

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

林叔说,改革开放初期,渔船才刚刚开始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渔民开始有了自己的渔船。也因为是对外开放了,渔民可以到更远的渔场去捕鱼,收入也越来越多。进入2000年,当地的渔民陆续开始把木船升级改造为钢质渔船,捕捞方式也开始采用更先进的灯光围网捕捞。

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
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

渔船主林广芳:改革开放对我们海民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第一个是有了私有渔船。其次是开放了,我们才能走出到南海,甚至更远的渔场捕鱼,所以现在我们的生活才慢慢好起来了。

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

省渔政总队阳西大队溪头中队负责人蔡晴雨:经过这几十年渔业的发展,现在渔船进行了大量的升级改造,现在主要是以钢质渔船和玻璃钢渔船为主。据我们的数据统计显示,我们溪头镇拥有钢质渔船237艘,占渔船总数近40%,玻璃钢的渔船总数是287艘,占渔船总数超过了40%。也就是说,现在钢质渔船和玻璃钢渔船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80%。

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渔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渔民的生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阳西县溪头镇鸡乸㙟村是一条贫困的小渔村,村民在近海打渔,只能解决温饱。现在,村民通过参股的形式,成立远洋捕捞船队,捕捞能力明显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也明显增加,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富裕村,原来的泥砖房,变成了一幢幢小别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

村民:现在村里的道路全部硬底化了,以前都是烂泥路,大家生活也好了。

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

从小渔船到钢质渔船,再从捕捞业到深加工,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的渔业产业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据统计,目前,全市有渔业乡镇4个,渔业村105个,渔业人口16.57万人,渔业从业人员9.76万人。全市有闸坡、东平、沙扒、溪头、河北、对岸和江城等7个渔港,其中闸坡、东平渔港是国家中心渔港,沙扒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全市拥有海洋捕捞渔船4176艘,功率38.4万千瓦,其中钢质海洋捕捞生产渔船795艘,功率25万千瓦,是广东省拥有钢质渔船最多的地级市。2017年全市海洋捕捞产量38.49万吨,海洋捕捞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全市海水养殖面积2.48万公顷,产量78.69万吨,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牡蛎养殖基地。

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

捕捞业和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也催生了水产品加工新产业,顺欣水产集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公司负责人说,改革开放,他们不仅渔船走出了国门,他们深加工的水产品也走出了国门。现在除了淡水的罗非鱼,还有名贵的金枪鱼,经过加工后,直接出口到欧美、中东等地区。

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

广东中洋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春成:我们从小木船捕捞,到远洋捕捞,再到回阳西建工厂实现精深加工以及出口,现在我们集团所有分公司的产值加起来,产值达到4个多亿元,主要出口到美国、伊朗、墨西哥和南美、中东等其它国家。

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阳江海洋渔业

有关方面表示,至2020年,将扶持和培育有实力的水产种苗企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场,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良种场;力争2020年末,全市渔业龙头企业达15家,渔业专业合作社达50家,培育3—5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渔业品牌,形成和壮大5个特色优秀的水产名牌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市海洋渔业产业,助力以海兴市、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

文字:陈力彰 高晶晶

摄像:李俊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