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凡力量·謠言粉碎機|這些年,被誤會的“基因檢測”

肺凡力量·謠言粉碎機|這些年,被誤會的“基因檢測”

肺凡力量·謠言粉碎機 | 第一輯

你有被以下這些疑惑困擾嗎?

“他們都說的基因檢測到底是個啥?”

“市面上那麼多炒作,基因檢測會不會只是在搞噱頭?”

“鍾南山都說過基因檢測技術不成熟,所以做與不做有差嗎?”

肺凡力量·謠言粉碎機|這些年,被誤會的“基因檢測”

謎一般的基因檢測,

迷惑了患者和家人的心……

基因檢測項目伴隨著數家創業公司的興起,如雨後春筍般步入大眾視野。同時,由於不少基因檢測項目消費引導指向情商/才華測試、身材管理等娛樂話題,而遭到越來越多人對其炒作的質疑。

“肺凡力量”系列第一篇,我們來聊聊

這些年,被誤會的“基因檢測”。

肺凡力量·謠言粉碎機|這些年,被誤會的“基因檢測”

肺凡力量·謠言粉碎機|這些年,被誤會的“基因檢測”

闢謠總結

2、盲試代替基因檢測?

NO! NO! NO!

闢謠總結

肺凡力量·謠言粉碎機|這些年,被誤會的“基因檢測”

3、只做一次就夠了?

肺癌這個磨人又善變的小妖精,患者不僅要有長期與它抗爭的頑強意志力,也要時刻準備正確應對新的基因突變造成的耐藥以及腫瘤復發的狀況。

雖然靶向藥物通常療效不錯,適用患者響應率很高,但耐藥幾乎不可避免。比如,使用第一代EGFR靶向藥物的EGFR基因突變肺癌患者,平均1年左右就會產生耐藥性,這時就需要更換新療法了。

肺凡力量·謠言粉碎機|這些年,被誤會的“基因檢測”

以EGFR-T790M突變為例,其實在一代EGFR靶向藥耐藥的患者中,超過一半就是在EGFR常見基因突變基礎上又發生了T790M耐藥突變,也就是EGFR基因所編碼的蛋白的第790氨基酸由T變成了M,這個突變直接導致第一代藥物無法抑制這個突變蛋白的功能,因此失效了。也即,鎖芯換了,鑰匙失靈了。

闢謠總結

文末彩蛋!!

關於基因檢測,如果你聽過其它一些謠言或爭議,甚至曾經走過一段彎路,請直接在評論區留言,下期就會有神秘大咖帶著滿滿的乾貨親自來為你解答。我們不做謠言的搬運工,只是在用科學的解讀傳遞一個個真相,幫助大家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戰勝肺癌!

本次互動,我們也將選出三位幸運夥伴,為ta送上菠蘿因子的暢銷書籍《癌症·新知》。

名額有限,不要錯過!

期待下期我們空中相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