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英美9名校:溫和內斂的最佳辯手,從人力資源到數理金融

橫掃英美9名校:溫和內斂的最佳辯手,從人力資源到數理金融

又到了 留學小木筏 每年度的校友名校申請分享季,在新的留學申請季到來之前,希望TA們的成功經驗能幫助後來人在自己的申請道路上走得更好。

下面先跟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為我們分享留學申請故事的主人公:豆芽君——S同學。

橫掃英美9名校:溫和內斂的最佳辯手,從人力資源到數理金融

寫在前面

終於交了波士頓大學的定金,想想自己應該不會再跳車了,於是寫下這篇拖了很久的申請感想。

申請季應該是從去年過完年之後正式準備託福開始算起吧,這一年半的時間,經歷了考T刷G,選校,實習,寫文書,填網申,面試,收錄取和拒信,定學校,定學校,和定學校。

我,理科生,高考尷尬的分數學了人力資源管理;喜歡數學,喜歡有邏輯的東西,重現實,不浪漫;非常追求效率,保守謹慎,喜歡按計劃行事。以上為背景。

一、選擇出國,確定專業

高中時候我是很排斥出國留學的,總覺得出去有萬般不確定性,還是留在國內安安穩穩比較好。高考之後來到了北師大,學了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一個理科生,總有些不甘心。

大一暑假經師姐推薦參加了一個美國遊學項目,大二上考了次託福,發現自己的成績可以申請出國交換,那不如試試體驗一下,於是大三上就去了

新南威爾士大學 UNSW 交換,在悉尼玩了一學期,回來之後感覺得好好考慮考慮畢業去向了:

保研?不想在國內再讀三年這個專業了。

工作?還沒有勇氣直接踏入社會。

出國?去哪?學啥?

經爸爸朋友介紹認識了留學小木筏的小華老師,初步溝通之後大致確定了商科方向、英美混申。

其實我是一個沒什麼特別喜歡的,也沒什麼特別不喜歡的人,但由於商科裡面會計需要先修課比較多、自己感覺性格不適合市場營銷專業、沒什麼編程基礎也申不了商業分析,好像就只剩金融專業了。

再加上自己從小喜歡數學,一直因為沒能學數學而感到遺憾,而金融似乎能比別的商科專業學的數學更多一些,老師也說可以申一些偏金融數學方向的項目,嗯,那就它吧。

說起來,申金融還有個原因是在

新南威爾士大學 UNSW 交換的時候選了一門corporate finance的課程,感覺比起本身HR專業的課程還是有點計算量的,得動動腦子,挺合我的口味。

另外一個原因大概是大學四年被考前突擊背概念的模式嚇怕了,堅決不要繼續學成天“寫”論文、考試考默寫的專業了。

二、選校定位,著手申請

大三寒假的自己,既執念於學校綜排高名氣大、地理位置好(比如最後連申請都沒申請的夢校MIT),又想要項目偏量化,還想要容易申請,簡直是做白日夢。

那時,託福還是大二上的那次90+,GMAT也是二刷剛到700,正規的金融實習完全沒有。說實話,那時候連金融到底是幹什麼的都沒有概念,只覺得能用到計算、數學就是我想要的。那時候,覺得從HR專業申金融專業太難了,聽說師姐申到了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HU 覺得無比羨慕。

一年之後,也就是現在,經歷了整個申請的過程,略知皮毛。很慶幸自己遇到了很多善良的前輩,以及家長、老師、在讀的和申請的朋友們的幫助。

我記得當時麻煩推薦人幫我撰寫推薦信的時候,有一位老師是凌晨兩點多鐘發來的,我心裡真的很過意不去,但同時自己充滿了幹勁,想要對得起大家的關心和鼓勵。

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真的對自己跨專業申請沒什麼信心,報了根本不想去的HR項目保底,美國也沒報很多衝高的學校,選校之後還一個勁問小華老師“要不要再加幾個保底的?”“這樣真的不會沒學上嗎?”。

也有人會問我“MIT你連試都不去試一試不覺得遺憾嗎,那可是你的夢校啊!”我知道自己能力達不到的,畢竟是夢校,畢竟是dream。

五月選完校,六月忙完學校的考試,七月開始實習,八月做完文書訪談。之前聽說英國申請是先到先得,於是九月份開始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刷那兩個學校的官網,看看申請通道有沒有開放,並且在開放的第一天就填完了申請。

那段日子真的很害怕自己會變成失學少女,把跨專業申請熱門專業想象成了遙不可及的目標,給自己憑空加的心理負擔挺重的,好在自己心態還算能調整的比較及時,畢竟認真對待手頭上的每一件事才是最重要的,堅信勤能補拙。

那時候聽很多前輩講,文書要寫出自己的亮點,可我真的覺得自己沒有值得突出強調的地方。看著已經成型的文書,卻不知道如何改出自己的亮點,也不知道對方學校想看到申請者有什麼特質。

當我很苦惱的時候,有位前輩的話如醍醐灌頂般告訴我,其實寫文書不是去猜對方要什麼,也不是套進模版機械化的呈現,而是一個真實展示自我的過程,去挖掘你的內心,只有先打動了自己,才能夠去打動別人。

是啊,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寫文書中最重要的是用心,唯有對一個項目深刻了解並且發自內心的喜愛後,才能寫出最真實的東西。這是我在申請季中學到的很重要的一件事。

申請的時候我會主動去搜關於各個項目的各種信息然後總結對比,雖然不知道有沒有用,但是我覺得付出了至少心裡踏實,未來不會太過懊悔。

還記得九月份的時候自己一邊實習,一邊改文書填網申,還要每週在學校上四門課,雖說忙,但很充實,最起碼這樣在等結果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盡人事聽天命。

比如當時收到 帝國理工大學 IC 面試的時候,根據各種面經分類總結了共15頁7000多字的回答,那大概是我準備最認真的一場面試。每次面試之後,我也都會把問到的問題和之前準備的對比整理一下,可能也是為了善始善終吧。儘管最後還是收到了 帝國理工大學 IC 的拒信,但也沒有遺憾了。這是我學到的另一件重要的事,多付出,重過程,不留遺憾。

三、幾封錄取,幾封拒信

我清晰地記得收到 羅村 Rochester 錄取的時候,我正在上一門專業課,那是第一封正了八經的錄取信,當時第一感覺就是終於不是失學少女了!

懷著這樣一顆感恩的心,陸續收到了LSE金融的拒信、Duke管理的拒信,那時候小華老師問我,還有什麼特別想去的可以跟學校發郵件update的時候,我說,IC和BU,是真的很想學偏數學的金融項目了。嗯然後,收到了IC的拒信和BU的waitlist。

一月份時曾面臨過羅村MSF和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LSE

HR的糾結,權衡再三選定了羅村,在羅村的群裡看學長給我們答疑,又參加了羅村的線下見面會,感覺都特別棒,認定了這所學校,連宿舍都看好了。

三月時突然收到高冷 波士頓學院 BC 的錄取,雖說自己放不下羅村的“長期陪伴”,放不下羅村17個月帶緩衝期的項目設置,接受不了BC晚上上課的現實,但最後還是因為地理位置和很多人的勸說選擇了BC,戲精的我感覺自己背叛了羅村。

給羅村發了郵件說自己不去之後,終於放下了那種不知道是什麼情緒的情緒。向前看,既然是要去BC的人了,就開始找組織,於是我建了BC的錄取群,從四個人到現在的一百多人,後來進了確定要去的小群,找好了室友,連簡歷都按照BC的格式改好了,終於說服了自己接受晚上上課的事實,接受去了就要找工作並且一年後就要工作的現實。

突然,收到了 波士頓大學 BU 金數項目的轉正。那種心情,比收到第一封錄取信時都激動,意料之外。感覺出了一口氣,可能是不服輸吧。

四、最後

關於感想,似乎有很多想說卻又說不清。想到最多的還是感恩,覺得自己能得到這麼多愛真的太幸運了,也因此更想要證明自己,不讓所有人失望。

可能申請什麼專業、要去哪裡讀書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申請這個過程給了自己一個正視自己的機會,去直面自己的內心,去逼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去思考自己的優缺點,明白自己適合做什麼、想要做什麼、能夠做什麼,並且在前進的旅途中不斷思考,不斷朝著目標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吧。

前進路上,沒有後悔,沒有如果。

番外

其實好多人都說 波士頓大學 BU 這個項目會很難很累,尤其對於我這個大學四年已經快變成文科腦子的人來說,有些擔心自己會不會畢不了業,hhh……

不過從申請開始我對這個項目就一直充滿好感,所以,可能做的選擇是基於情懷吧。希望多年後的自己會覺得值得。

小木筏語

每次在飛機、高鐵上遇到從上車開始就嚎哭到下車的小朋友,我都在想,做一個能把孩子不僅照顧得很好,還教育得很好的家長可能真的是比成功運營一個企業難得多。

所以每每遇到優秀的申請人,經常能發現其背後也是非常優秀的父母,他們不僅知道什麼時候帶領孩子走,什麼時候需要放手,什麼時候全力支持,什麼時候讓孩子聽從內心,以言傳身教,去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和選擇。

今天的主人公豆芽君,她有一位從2013年開始跑了100場馬拉松的堅毅的爸爸,她和媽媽也跟著一起參加半馬。

她平時沒事兒就喜歡做做飯做糕點,在澳洲交換的時候廚藝得到極大提升。

她去二十幾個國家旅遊,除了令人震撼的美景,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在巴厘島的那次支教。

參加商業挑戰賽的時候,團隊沒有人會或者願意做視頻,其實她也不會,但她還是鼓起勇氣接下了這個任務,自學幾天會聲會影,最後視頻構思、拍攝、剪輯基本一個人獨立完成,熬了好幾天,做的時候很絕望,但當成品出來的那一刻還是無比滿足。

她是辯論賽全程最佳辯手,打過超過50場比賽,獲獎無數,對辯論隊產生了一種無關功利純粹的喜愛,而申請中的她一直溫和,善於溝通,完全不會讓學校覺得太aggressive。

她高考錄取後被調劑了專業,申請出國的時候本專業成績排名No.1,卻放棄了保研資格,因為她想在更高的更廣的平臺上去完善自我,然後去承擔責任。

她有很多過人之處,但最重要的是不浮誇,不自傲,而是腳踏實地,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弱點,以平常心一步步往前走,一定能走到夢想的彼岸。

——留學小木筏 張小華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