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为什么要把袭人嫁出去?

鹊·鹞丶

续书中这个情节,肯定与原意不符。

续书之中,宝玉出家,宝钗守节,薛姨妈作为宝钗的母亲、王夫人的姐妹,是有权利对袭人去留发表意见的。而续书人为了符合“堪羡优伶有福”的预言,不得不把袭人送嫁。但是谁决定呢?王夫人激赏袭人,认为她比宝玉还强,显然不可能打发她走。如果是宝钗,未免显然她容不下人,因为李纨打发贾珠的侍妾,是因为“天天只见他们不自在”,而袭人一向安顺。最终只好选择薛姨妈来做恶人。


但是薛姨妈打发宝钗的理由非常牵强,仅仅因为她是没过明路的屋里人。而袭人领姨娘的月钱已经好几年了,王夫人曾向贾母汇报过,贾政也通过赵姨娘得知她的存在。贾家虽穷,不至于没饭吃。留着袭人,宝钗不是“到底有个膀臂”了吗?说是怕“老爷不依”,越发可笑:贾政为什么要阻止子妾守节?

赵姨娘讨彩霞时,已经告诉贾政“宝玉已有了二年了”,被打断。她带人扣好窗屉,回来打发贾政安歇。但子妾之事,贾政不会不追问,赵姨娘也不会不说——贾政认为应该现在太早,王夫人却在更早的时候已经给了,正是赵姨娘挑拨离间的好机会。以她的为人,不可能放过。所以贾政一定知道袭人的存在,只是碍于王夫人的面子,不再提起。他与王夫人虽然感情不好,毕竟要顾及正室夫人的地位。

这样分析下来,薛姨妈打发袭人出嫁,实在是非常牵强,完全是为了照应判词。与原著一加对比,高下立判:原著中哪里有这样生硬的情节?


那么,袭人是在什么情况下离开宝玉的呢?从第三回介绍袭人就可以看出端倪:

这袭人亦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

这话说得实在高明,看不够十遍八遍,简直看不出似褒实贬的含义来。袭人没有坚贞的品格,跟着谁就是谁,随波逐流,人尽可夫——这些话,剔除感情色彩,都可以用在袭人身上。

不止这一处。王夫人升了袭人的月钱,宝玉大喜,袭人却说:

有什么没意思,难道作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

意思是跟着宝玉是有选择、有条件下的,当条件不符合时,她就有转身离开的可能。当然,说这话的时候,袭人想着宝玉一定不会去作“强盗贼”,一定不会离开宝玉,不过是用来挟制。但《红楼梦》中的话总是暗藏深意,以为随便说说的,往往后来就成了现实。袭人终于离开宝玉,虽然是因为宝玉不好,毕竟是她主动(至少半主动)。

宝玉呢,曾对两个女子说过:“你死了,我做和尚去”。这两个女子,一是黛玉,一是袭人。这也是预言,当时看来不可靠,而终于实施。黛玉是死了,袭人别嫁,宝玉最后的底线“只怕这两三个人,还是同死同归的”也失守,他才会遁入空门,兑现从前看似不可靠的承诺。

所以说,袭人别嫁,是在宝玉出家以前。表面看来是不得已,其实还是负恩。

红楼似海,相逢是缘。为免失联,请关注“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因为后四十回并非曹雪芹手笔,关于花袭人如何离开贾府,一直众说纷纭。

根据前八十回曹老先生的“灰蛇线迹”,我们知道袭人最后是离开了贾府,嫁给了戏子蒋玉菡。


但是就算花袭人是被迫嫁给蒋玉菡,也轮不到薛姨妈出面操心,花袭人是贾家的人,是未过明路的宝二姨娘,薛姨妈无权干涉贾家的事情,无权决定花袭人的去留。

用现在的话说,如果薛姨妈真的逼花袭人嫁人,就是干涉贾府的“内政”了。

我们从前八十回蛛丝马迹可以推断出,花袭人离开贾府是很不情愿,甚至是被逼迫的。那么这样的话,薛姨妈更不可能参与到这个事情上来,搅这趟浑水了。

所以,后四十回所说的薛姨妈把袭人嫁出去,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春江水月倾落星河

在十二金钗副册中,袭人位于最末位。何也?人品问题。

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什么最重要?节操。而在《红楼梦》中,唯一与宝玉有过云雨之情描写的就是袭人。也就是说袭人有可能是宝玉的第一个女人,而这一切却发生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产生梦遗之后。那时的宝玉很懵懂,除了冲动就是冲动。而袭人却不同,她比宝玉大,已略知男女之情。可她不是去正确引导宝玉,让宝玉树立正确的两性观念,而是以言语撩拨宝玉,让宝玉成为自己的男人,绝对有引诱之嫌。包括后面的告黑状,打小报告,害死晴雯,赶走芳官等,无不与袭人有关系。为什么?

为了自己的地位,为了自己未来的风光。

可以这样说,袭人虽然表面看起来温柔和顺,但却是个非常有心机且心肠歹毒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她不敢做的。把这样的人放在跟前有谁会放心?

薛姨妈和宝钗都是聪明人,岂能看不出?岂能不知其中的利害?所以找个借口把她嫁出去就成了自谈而然的事了。这也是袭人的命。


行业动态观察

这是续书者为了对太虚幻境金陵十二又副册上的判词作的拙劣的回应。又副册上关于袭人的评语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后面又有把袭人的汗巾换给蔣玉函一事,所以暗示的太明显了,袭人最后是嫁给了蒋玉涵,如把结局改了,和前面联系不上了,所以为了解题,就出现了一些不能自园其说的漏洞,主旨还是说袭人的失节。

根据脂砚斋的评语,我们知道花袭人嫁蒋玉涵的这章名叫花袭人全始全终。还知道她最后说的话是好歹留着麝月。最后与蒋玉涵始终奉养宝玉、宝钗夫妻。我也讨厌袭人为了当宝玉的姨娘陷害黛玉和晴雯,但是在大变来时,袭人对贾宝玉还是有情有意的,一句好歹留着麝月就看出有多少留恋。袭人不得不嫁大约是以下两个原因之一。1贾府在元春被赐死后,被查抄,成丁和有罪的女犯被羁押在狱神庙,财产被查抄,林黛玉泪尽至死,后经审讯,荣府二房无大罪,所以宝玉等人被放出,忠顺王府仍记得贾宝玉结交蒋玉涵的事,所以指名袭人嫁给蒋玉涵,来羞辱宝玉,交换条件是宝玉的自由乃至生命。所以袭人不得不嫁。

2是经济原因,在贾府被抄家后,薛蟠旧事被翻了出来,获罪,薛家也失去了皇商的名份,被抄家,因林黛玉己死,就让宝玉、宝钗二人成婚,生活困难,就要出卖仅剩的两个丫环,这时蒋玉涵知道了消息,为了报答宝玉,愿出高价,他比较中意袭人的管理才能,而袭人在怡红院被宝玉踢了一脚后,落下病根,也不愿再拖累宝玉,于是为了宝玉的生存,她把自己卖了,这才有了"好歹留着麝月"这种极不舍的话,这种感情企是那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主义思想能比的?更不是"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企独息夫人。"所能形容的。

两个原因,我想第二个更合理,因为忠顺王爷不会去理一介平民,而要是这个原因的话,后来袭人和蒋玉涵就不能再奉养宝玉夫妇了,因为他会阻止。


旁观者岚

宝玉在游幻境时,看到袭人的判词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宝玉被迫娶了宝钗,一肚子气,不敢埋怨王夫人,只得冷落了宝钗,又不堪寂寞,就和袭人在一起,袭人又是很早侍奉他的人,所以宝钗希望袭人走。而且黛玉已死,自己也不需要袭人的联盟了。



宝玉的出走,细究起来应该是王夫人之过,逼死晴雯,赶走芳官,破坏了木石姻缘,直接造成了宝玉心灰意冷,出家为憎。所以王夫人得找袭人背了这个锅。

书中写道:宝玉出家后,薛姨妈对王夫人说,“唯有袭人,虽说是算个屋里人,到底她和宝哥儿没有过明路儿的……哪有留的理?只要姐姐叫他本家的人来,狠狠的吩咐他,叫他配一门正经亲事,再多多的陪送他些东西,也算姐姐待她不薄。”所以袭人被逼另嫁,就是宝钗的主意,王夫人首肯的。


袭人千算万算,到头来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落的这样一个结局。想来也是讽刺,当初费尽心思力捧的人,达到目的后,过河拆桥。如果是黛玉当了宝二奶奶,说不定还不会排挤她,真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弄的袭人真无死所,最后还是与蒋玉涵成了夫妻,结合宝玉看到的判词,这是她命中注定的一段姻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