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朋友!身邊這些資源不用起來,那麼,到手的錢就沒了!

近年來,分享經濟作為互聯網經濟的一種形態,席捲全球。而隨著農村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分享領域也逐漸向“三農”領域滲透,在可預見的未來,分享農業作為分享經濟在農業農村發展必將成為現在農業發展的一種新的形勢。

農民朋友!身邊這些資源不用起來,那麼,到手的錢就沒了!

要想做好分享農業,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分享農業到底是什麼?說簡單點分享農業就是把閒置下來的土地、農機、農房等資源進行整合,在互聯網上宣傳,引來一些投資的人或是有意願來認養、領種或是體驗的參與者,做到人人參與,人人共享!

農民朋友!身邊這些資源不用起來,那麼,到手的錢就沒了!

分享農業對“三農”發展有哪些益處

案例:認養農業即消費者預付生產費用,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有機食品。認養農業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了一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生產方式,實現了農村對城市、土地對餐桌的直接對接。

在海曙古林鎮郭夏村,甬福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希文作為當地的種植大戶,如今趕著都市農業的熱潮,走上了依靠農產品“認養”的致富新路子。

2003年,劉希文放棄了台州的事業來到古林做“面朝地、背朝天”的農民,“一開始建了鋼結構連棟溫室大棚種葡萄,然後開始種火龍果、獼猴桃等水果。當一個個生產技術難題被攻關後,果園產品的銷售成了難題。去年,我發現不少城裡人有‘農夫情節’,於是就想推出果樹認養解決銷路難題。”

案例1帶來的好處:有利於促進農產品銷售:通過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和冷鏈物流,搭建優質的物聯網平臺,可以實現全國各地的銷售商和種植業戶直接對話,既能節約流通的時間和成本又能提高農民的收入,還可以豐富產品銷售的模式,有利於樹立區域品牌,從而最終實現改善農民生活的目的。

農民朋友!身邊這些資源不用起來,那麼,到手的錢就沒了!

案例:對於購買我們認養服務的會員,我們會為其開放5個不同角度的監控窗口,在手機上就能實時查看自己認養的農作物生產情況,實現全程透明化操作。”合作社負責人楊培波介紹,自從運用這套系統以來,不僅帶動了合作社周邊的人氣,同時增加了不少收入,每年的糧食還供不應求。

“認養農業”的賣點並不只有農產品,它還能與旅遊、養老、文化等產業進行深度融合,它把城市居民作為目標市場,以體驗、互動項目為賣點,將特色農產品、旅遊景點、風情民宿進行整合包裝,再打包兜售。在能夠幫助現代都市人認識農業、體驗農園觀光需求的同時,化解長期困擾農戶的果蔬滯銷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業生產健康有序發展。今年前三季度,海曙全區農家樂累計接待遊客194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8691萬元,同比增長近20%,帶動周邊農副產品銷售收入10166萬元。

案例2帶來的好處:有利於降低農資成本:“分享經濟”商業模式特別是“農資眾籌”更能滿足家庭單位種養、小型農業企業、合作社等需求,而“有償分享”也有利於實現大型農業企業對閒置資源的充分利用。

農民朋友!身邊這些資源不用起來,那麼,到手的錢就沒了!

3、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移動互聯網平臺打破地域差異,分享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城鄉間資源分佈不均的衝突,提高閒置資源在城鄉間的有效供給和再利用。

農民朋友!身邊這些資源不用起來,那麼,到手的錢就沒了!

分享農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分享而非共享,協同生產或消費。分享農業僅是在生產和生活層面上資源使用權的有償轉讓,不涉及產權轉移。

二是尊重所有權,有償讓渡使用權。分享農業倡導資源的“租”而非“買”,也就是說在不實現所有權轉移的情況下去實現使用權。

三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規模化效益。分享農業藉助於“零邊際成本”的互聯網平臺進行信息的集散,將個人的生產和消費需求彙集起來,形成規模效應,使得資源持有者與需求者之間實現動態分享。

分享農業有哪些可行領域?

1、農田:人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農場。

2、生產工具:像滴滴打車一樣叫來農機。

3、農技知識:所有專家為所有農民服務。

4、產品:吃上自家的放心食品。

5、民宿: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

6、勞動力:不用擔心勞務被閒置。

7、物流:農村最後一公里難題可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