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穀雨——脾臟之春

4月20日,中午11時左右,穀雨節氣正式來臨。這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加快回升。

今日穀雨——脾臟之春

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陰雨頻繁,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也就有了“春雨貴如油”的說法。此時南方地區“楊花落儘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夏天將要正式到來了。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任降於桑。”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但隨著穀雨氣溫和溼度的升高,毒蟲開始大量繁衍,為了減輕毒蟲危害農作物,民間穀雨就有禁殺五毒的習俗,比如最流行的貼穀雨帖,穀雨帖就像年畫一樣,上面刻繪著神雞捉蠍、天師除五毒的形象,或寫著“太上老君如律令,穀雨三月中,蛇蠍永不生”的話等等。茶農也忙著採摘雨前茶,只有穀雨這天上午採得才算得上真正的雨前茶。

而北方在這一天有吃香椿的習俗。靠海的漁民還會舉行海祭,俗話說:“過了穀雨,百魚近岸。”為了能夠平安出海、滿載而歸,設宴祈福的習俗在如今的膠東榮成仍然盛行。

對於我們來說,穀雨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穀雨意味著寒潮就此結束,氣溫回升,陰雨紛紛,空氣環境溼度逐漸增大,而中醫認為脾喜燥惡溼,這時候我們的脾會倍感壓力,人會出現各種頭身困重、四肢乏力等溼重症狀,所以踏青看花就多讓脾胃健旺的人來做吧,去溼健脾才是接下來的重頭戲。

雖然穀雨是春天的最後15日,但卻是健脾祛溼的黃金時間。我們知道春主肝、夏主心、秋主肺、冬主腎。而脾呢,內經告訴我們沒有特定的季節,是分散在四季的最後十八天。首先注意環境,不要在潮溼的地方久待、不穿沒晾乾的衣物、如果淋雨請立馬擦乾。如果有條件,就抽空曬點太陽,適當運動出一點微汗也能除溼。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脾胃乃是後天之本,“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 脾胃就像生化萬物的土壤一樣,如果土壤裡水分太多,太溼,是滋養不了萬物的,那麼接下來的半個月,只有養護脾胃,才有資本去迎接“夏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