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代美猴王,一念一生是行者

一部《西遊記》,影響幾代人。

小時候,我們沒什麼娛樂玩具,一到天黑,就坐在電視機前,除了看動畫片,最喜歡的就是電視劇《西遊記》,看著電視裡那隻活潑的小猴子一天天長大,變成美猴王,變成齊天大聖,最後變成鬥戰勝佛。

後來,我們也長大了,知道那個演孫悟空的人叫六小齡童。

1986年春節,中央電視臺播出了《西遊記》,一下子轟動全國,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扮演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六小齡童也一炮而紅。

《西遊記》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之一,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此後,人們提起《西遊記》,提起“美猴王”,總會想起六小齡童。他飾演的孫悟空實在是太出神入化、家喻戶曉了,他的臉就已經成了一張最好的身份證。

六小齡童的本名叫章金萊,他也是我國唯一合法持有兩張身份證的人!

據說,在獲批“六小齡童”身份證之前,章金萊老師拿自己真實的身份證,去坐飛機的時候時,因為竟然被說成是拿了假的身份證,因此,國家特批六小齡童(章金萊)老師持有兩個身份證。

一家四代美猴王,一念一生是行者

2

有人問:為什麼六小齡童演猴,要遠遠強於電影電視中其他的孫悟空扮演者?

這要從他的曾祖父說起,六小齡童家被尊稱為猴王世家,真正演猴戲是從他曾祖父開始的,隨後是祖父、父親、哥哥和他。他父親從六歲開始學猴戲,為此取藝名為六齡童。到了他二哥章金星演猴戲時,父親就稱二哥為“小六齡童”。

1957年12月15日,周恩來總理和緬甸總理一起觀看了紹劇團的《大鬧天宮》,其中羅猴正是由小六齡童來扮演的。

表演結束後,總理陪同外賓一起上舞臺與參演者握手,走到小六齡童身邊時將其擎起,摟在肩邊。微笑著對其六齡童說,要多培養幾個小六齡童呀!

一家四代美猴王,一念一生是行者

△1957年,周總理觀看《大鬧天宮》後懷抱小六齡童

不幸的是,哥哥章金星後來患了不治之症——白血病。那時六小齡童還很小,只有六七歲,他問哥哥:哥哥,你死了我還能看到你嗎?哥哥說:當你演成美猴王時,你才能看見我。

也許,正是哥哥臨終前的這句話,在六小齡童的心裡埋下了堅定的種子,讓他從哥哥手中接過金箍棒,繼續走完哥哥西天路上沒有走完的路。哥哥的指引給了他一種使命感,讓他義不容辭地要去演孫悟空,而且要演好孫悟空。

待到1982年,章金萊拍《西遊記》時,父親暝思苦想,決定將“小六”顛倒一下,於是就有了“六小齡童”這個名字。

客觀而言,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沒有太過出彩之處,只能算“猴氏家族”中規中矩的繼承者。不過,他演電視劇很有優勢:長相好顏值高,年輕動作利落,臉瘦粘假面不顯胖。這些優點在電視熒幕上都能被放大。

其他演員對於猴戲的訓練週期通常較短,而六小齡童祖上四代演猴,相當於一個家族為了一個角色奮鬥百年。六小齡童學到的猴戲表演精髓肯定比一般的猴戲演員多,所以,他演的孫悟空也更能深入人心。

3

當年,西遊劇組找到六小齡童的父親,希望他出演孫悟空。他的父親卻告訴劇組,讓六小齡童去。六小齡童原本是家中最受寵的小兒子,剛剛去劇組,還是小孩,由父親送去吃苦受累。跟了一個沒錢又艱苦的劇組,又當演員又當劇務。

為了琢磨演技,六小齡童早上去盯著升起的太陽看;沒事去打乒乓球還要盯著球看;一天辛苦之後,晚上點上香火,自己加練眼功。他的苦練沒白費,雖然是一雙近視眼,但直到拍打戲打到別的演員才被導演發現,這就是我們奉為經典的孫悟空。

82版《西遊記》拍了6年,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磨出來的。當時投入並不大,600萬左右。六小齡童的酬勞最高,一集70塊錢,全部算下來拿了2000塊錢片酬。五六百萬預算全部砸在戲上了,中國最好的景色、風貌全都給拍下來了。

哪像現在的電視劇,小鮮肉們的片酬高的嚇人,在製作成本中的佔比甚至升至75%。中國一線小鮮肉片酬現在報價都是以億為單位,有的老戲骨奮鬥一輩子片酬還不及他們零頭,於是誕生了大量粗製濫造的影視劇。

拍《西遊記》那會兒,每場回放六小齡童自己都要看,看完之後他會主動跟導演講:“昨天我有一個近景感覺不是很好,今天能不能重拍?”現在拍戲有幾個看回放的?演員們都忙著趕場撈錢,哪有那麼多時間來保證質量。

一家四代美猴王,一念一生是行者

4

在中央臺《藝術人生》欄目中,朱軍問六小齡童,“你有沒有信心或者可能超越孫悟空的輝煌?”他說,“沒有!”

演完《西遊記》之後,1988年到1991年,六小齡童基本上閒了3年。其實也沒少看劇本,但挑劇本的時候,心裡老拿孫悟空那個角色做標杆。一看劇本超越不了《西遊記》,心說算了吧!再加上拍了6年《西遊記》,一舉一動都有猴樣,找他拍戲的導演心裡也犯嘀咕。

“對不起,導演,我總覺得他是孫悟空變的……”

年輕時,六小齡童也天天憋著超越啊、顛覆啊什麼的,多爬幾個山頭,再往回看,他越來越明悟,孫悟空絕對是自己演藝生涯中的珠穆朗瑪峰。

一家四代美猴王,一念一生是行者

他說,以前覺得自己特有能耐,要做的事情多了去了。後來才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非常了不起了。你看玄奘師傅,一輩子就是取經譯經。

他說,演成這個角色,一生無憾。慶幸自己達到過那樣的高度,不敢妄談超越。

一生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

他說,等他幹不動了,他就去吳承恩故居看門養老,還帶上三樣東西:一部《西遊記》,一根金箍棒,和一隻猴子。

六小齡童有部書叫《行者:一念一生》,回望人生,半生積澱,至深徹悟,凝於筆端。

每個人都是行者,都在取人生的經,唯有苦練七十二變,方能笑對九九八十一難!


大道小雅“壹字讀書會”由靜安區委宣傳部、靜安區文明辦、學習辦聯合主辦,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和復旦大學中文系指導,大道小雅讀書會和靜安區文化館承辦,活動以“識文字、知文化、感受文明”為理念,旨在在市民中傳播傳統文化、交流讀書心得,“只取一個字,直抵事物之本質”。

一家四代美猴王,一念一生是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