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宝姐姐?

润杨的红楼笔记

薛宝钗温柔美丽大方,很多女孩子喜欢她,尤其是男生或者是男人们,选择老婆,都是选她的。我在上个关于你会选谁做老婆的回答里,我的朋友们全选了宝钗。可是为什么题主会觉得宝钗不招大家喜欢呢。

我想,这一定是很多女孩子不喜欢宝钗吧,尤其是像我,我就是非常欣赏黛玉的天真,任性小调皮,思维敏捷的,她给我的感觉就是邻家小妹,或者是甜蜜的小情人。

可是宝钗就不一样了,她温柔大方,守规矩,她受了气不会说,她任何时候对别人都非常好,有些时候,甚至是宁可委屈了自己,一问摇头三不知,让人感觉她非常的虚伪,非常的累。

比如老太太说了给她做生日,请她点戏,点菜,她揣摩老人的心思是喜欢热闹的,所以点了西游记,山门。显然这些热闹戏,宝玉黛玉,姑娘们都不喜欢看,我肯定她也不喜欢看,所以不是委屈了自己吗?

比如她在滴翠亭,听到了小红和坠儿的悄悄话,这个悄悄话是关乎儿女私情的,她作为一个没出阁的姑娘,听到这些话,不是罪过么,可是为了洗清自己,她随口说了黛玉,因为她本来就是来找黛玉的。这点就叫人非常不爽了,你要洗清自己,可以说别人,为什么一定要栽给无辜的林妹妹?(当然栽给谁都是无辜的,觉得应该勇敢怼回去才对,换了王熙凤一定能怼回去)

比如王夫人明明打了金钏儿一巴掌,还把她赶出了大观园,所以她生气跳了井,而宝钗却赶着去安慰王夫人,说金钏是不知好歹的笨丫头,死了也不可惜。难道一个活蹦乱跳的年轻姑娘死了不可惜?她为什么要说那些违心的话,明明王夫人心肠歹毒,为什么要标榜她是吃斋念佛的好人?

比如,她和湘云好,知道湘云无处可去,知道湘云喜欢她,她却丢下湘云,去陪自己家的人赏月亲热去了,丢下湘云孤单一人。

比如她和黛玉义结金兰,却是搬出大观园了,再也没来看过她,甚至明明知道宝黛恋,却顶替她,自己嫁给了宝玉,让黛玉含恨而死。尤其是这一点,是让任何一个黛迷都难以接受的。

当然我也是这一点,也是有点放不下,觉得是她带给了林妹妹太多的伤心,我更不喜欢她,为了大局,为了情面,生生的委屈了自己。我想活成林黛玉的样子,然而在生活的磨砺中,我渐渐的学起宝钗的圆滑世故了,这是我最痛恨,最不能接受的。不知道大家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欢迎交流哦。






荷唯洛之恋

薛宝钗是标准的封建淑女,大家闺秀,言行举止端庄优雅,秀外慧中,宽容大度,人缘极好。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不喜欢她呢?



首先,林黛玉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主。

宝黛爱情才是王道,不仅宝玉只认木石前盟,大部分读者也不认金玉良缘。宝钗这是横刀夺爱,冒名顶替林妹妹行调包计才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宝二奶奶,害得林黛玉香消玉殒,抱恨而去。所以,有的人,也就是宝黛粉,就会讨厌这个从中作梗的薛宝钗,她毁了宝黛的那段好姻缘。宝钗,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其次,关于宝钗最受争议的一件事就是滴翠亭事件。

宝钗到底是无意还是有意?是脱口而出还是栽赃诬陷?那些讨厌宝钗的人当然认为宝钗是故意的了,要不然凭她的聪慧,难道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并且不连累任何人吗?



然后,宝钗不坦率,城府深,老道稳重。

正因为宝钗知书达理、温柔贤淑,受到贾府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与敏感清高的林妹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的人就觉得宝钗小小年纪,心机竟然真么深,这个人太假了,带着面具生活,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她是个“冷美人”,对贾府的大家并非真情实意,虚伪得很,要不然怎么对金钏之死毫不在意,离开大观园说搬就动,走得干净利落,毫不留恋,什么长亭外,古道边,也没好好和大家道个别。

最后,《红楼梦》有缺失。

也不知曹公是写完了之后流失了,还是压根儿就没有写完,这部不完整的著作,留下了很多大坑让我们浮想联翩。所以,有些人不可避免地就把宝姐姐想成大恶人了。


一抒己见

看《红楼梦》,如果你不细看,就常常会被作者骗过。

我们看第四回,宝钗刚进贾府的时候,作者对她的描述: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突然来了个宝钗,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宝钗哪里做得黛玉不及,作者并没有说。为什么“人多谓”?值得存疑。

后来读者慢慢发现,所谓的“人多谓”,大概就是宝钗做的那些表面功夫,比如说她从来不得罪人,用王熙凤的话来说“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换句更直白的话就是不关我事。她对任何人都不随意作评判,不发言,不表态,实行的三不政策。反过来说,黛玉却是那么率性,对很多事都会发现自己的态度的观点,自然也就容易得罪人。

所以读《红楼梦》之后会出现一个比较奇怪却也不奇怪的现象。刚开始读一两遍的时候总觉得宝姐姐这也好那也好,读的遍书多了,就越来越发现原来还是林妹妹好。这个读书的过程,就像是史湘云和宝奶奶及林姐姐相处的过程。刚开始觉得宝姐姐左好右好万般好,到后来发现还是林姐姐好。

看多了,你就会发现连宝钗的所谓温柔端庄也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如果宝钗真的是温柔端庄的大家闺秀的典范,像大中午宝玉一个人在房内穿着个肚兜睡觉的时候宝钗就不该一个人坐旁边给他绣肚兜,更不应该经常三更半夜一个人往怡红院跑,惹得晴雯生了气还让黛玉产生了误解。

所以,书看着看着,就越来越不喜欢宝姐姐了。


苏小妮

有时候喜欢某个人物一个理由就足够,讨厌一个人物的时候可以找到上百种理由来否定。自红楼梦一书问世以来,黛钗作为不分伯仲的女主角一直深受读者关注,对于她们有着各种不同的评价,有人喜欢黛玉的率真性情,有人喜欢宝钗的温和大度。

黛钗的判词都是合在一起的,同为书中的女主角,连作者都难以取舍,分不出高下。证明她们都是极其聪慧美丽的女子。而之所以出现很多人不喜欢宝钗,甚至不乏一些过激的言论来黑她,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最主要的也是宝钗最招黑的是金玉良缘击败了木石前盟,宝钗最终嫁给了贾宝玉,宝黛这对鸳鸯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对支持宝黛爱情的人来说是很大的遗憾,而他们便把怒火和不满发泄到了宝钗身上,认为她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当上宝二奶奶,就这样宝钗被解读成了不择手段上位的心机女。

如果宝钗没有嫁给宝玉或者不参合宝黛两人的爱情当中去,那么世人对她也不会这么讨厌了。

其次宝钗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为她招黑,来到贾府之后就因待人有礼,对长辈顺其心意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人都谓黛玉所不及也。宝钗自小失去父亲,面对一个不成气候的哥哥和守寡的母亲承担起了家族的责任,也造就了她年少老成,稳重圆滑的处世风格。

她对待下人和善,充分的尊重她们,下人们即使犯错误,也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温和方式处理。宝钗给姐妹们送礼物,出资帮助史湘云办螃蟹宴,给黛玉送来燕窝调理身体本是一片好意,但是这些行为就被一些人当成了别有用心,虚假大方,对待金钏儿尤三姐之死,她说了几句宽慰长辈的话不掉眼泪就被当成冷漠无情,无视人命。太多的例子,当我们讨厌一个人的时候,无论她做什么事情都能挑出刺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她又是皇商出身,因此很容易让人怀疑是不是有着利益的好处才去做这些事,从而忽略了宝钗原本的善良可贵之处。

另外就是跟风,对原著理解的片面,只是听从别人的观点就对宝钗形成了固定的认知,在心里把她当成了有心机城府深的女子。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印象,自然很难喜欢起来。

最后想为宝钗说几句话,嫁给宝玉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钗一向孝顺长辈自然不会抗争,宝黛固然让人同情,宝钗同样是受害者,难道就不可怜了吗?封建社会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出身卑微的女子,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这是制度的悲哀,三人都是受害者。

而宝钗的为人处世更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她明白生活的艰辛,更懂得怎样生存,与其想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如活好当下。就像现在常说的,你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适应它。

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并非真的无情冷漠,她只是比别人看的更加明白透彻,选择了一种温柔的方式保护着自己,保护着家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多一份理解,才能看到她闪亮可贵之处。


文嘟嘟

刚一接触,会感觉宝钗温柔大度关心人,和宝钗在一起开心^_^,就像湘云,一下子就被宝钗收服了。

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宝钗虚伪,对人看起来近,实际远。你不知道宝钗的真心在哪里。

林黛玉不一样,刚开始觉得黛玉小性,不好接触,时间久了会发现,黛玉是个真性情的人,她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想法。她对事不对人,不会给人在背后使绊子。

黛玉心地善良,她对花鸟等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充满爱,对人更是爱入骨髓。

她对湘云非常包容,湘云说她像戏子,她不恼,她只是恼怒宝玉给湘云使眼色。

宝钗刚开始时,对湘云关心,让湘云把最隐秘的苦恼都和她说。宝钗替湘云张罗螃蟹宴,讨好了贾母,让湘云对她死心塌地。

滴翠亭,宝钗怕小红狗急跳墙,便使了金蝉脱窍的计策,嫁祸黛玉。

宝钗说她有画具,要给惜春,可是随口又说你现在用不着,等用了再给你。

她对邢岫烟说,短什么只管和她说,可是除了给邢岫烟从自己家的当铺里拿回,当出去的棉衣,没见她给邢岫烟什么东西。

宝琴是她的妹妹,可是贾母特别关爱宝琴,还把珍贵的斗篷给了她。宝钗忍不住说,“我哪里就不如你了”!

宝琴和邢岫烟都和黛玉好,都经常到潇湘馆找黛玉,很能说明问题。

湘云和黛玉中秋节联诗的时候,看清了宝钗的真面目。


润杨阆苑

文中有一句话,是对宝钗非常确切的评价。。。深得下人之心!

这些下人是谁呢?她又得了哪些下人的心呢?为什么不说深得人心呢?

作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够你揣摩的~


痴红初语

喜欢,不喜欢,有点喜欢,有点不喜欢,昨天喜欢今天不喜欢,今天喜欢明天不喜欢,都是每一个的权力。

所以,随你喜欢不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