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饑荒的康乾盛世

遍地饑荒的康乾盛世

在清朝的歷史上出現了康乾盛世,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可是學術界對這段時期有爭議,因為盛世之下暗藏著各種各樣的危機,比如吏治腐敗,閉關鎖國等等。其次這個盛世並不是大部分人的盛世,而是少數人的盛世,在接下來的段落裡會提到。今天我們從乾隆這個朝代去看一看,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嗎?

遍地饑荒的康乾盛世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二十五歲登基,在位六十多年。而也就是在乾隆皇帝時期,清朝達到了盛世的最高峰。首先在疆域上佔領了新疆地區,將西藏納入版圖。乾隆在位期間,內部人口大幅增長,說盛世不算太過。但在同一時代,英國完成了自己的工業革命、美國爆發了獨立戰爭,就在中國按照自己兩千年以來的慣有方式和標準度過又一個盛世的時候,世界的標準變了。

遍地饑荒的康乾盛世

十八世紀末,經歷過工業革命的英國人認為他們有充分的底氣來與東方巨人中國握握手了,於是,他們派了外交家馬戛爾尼勳爵為團長多達七百人的使團,浩浩蕩蕩來到中國進行訪問。英國使團受到了乾隆皇帝最慷慨的禮遇,比如使團剛到大沽口,就有很多人跑過去給英國人端茶倒水、掃地做飯。並且送出了一份很厚重的見面禮,什麼玉器瓷器,綢緞布匹。

遍地饑荒的康乾盛世

但是在迎接使團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個細節,之前的那個見面禮還有一些什麼家禽是由普通百姓一路趕過來的,等到送到英國人船上的時候,好多已經死掉了。因為英國人不吃不新鮮的,所以就把那些什麼豬羊從船上丟到海里,一個意想不到的場面出現了,岸上的中國人爭先恐後跳下海,去撈英國人的棄物。

遍地饑荒的康乾盛世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狀況呢?查閱史書清史稿就可以發現,乾隆五十年春。宜城、光化大飢,人食樹皮。安丘、諸城大飢,父子相食。當時的國內已經遍地饑荒,到了人相食的地步。而十八世紀世紀末的英國,普通農場的一個僱工早餐是牛奶麵包鹹豬肉,午飯有奶酪醃豬肉,晚飯是麵包和奶酪,星期天還可以吃上鮮豬肉。普通農民家庭的還要加上脫脂牛奶和奶酪,還有脫淡啤酒、黃油和茶。

遍地饑荒的康乾盛世

展現在英國人面前的,除了朝廷迎接大的場面。更多的是繁華表象下的貧窮。英國人完全沒有預料到,這個東方大國已經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使團成員約翰說:在京城一帶每年就有近萬名棄嬰,垃圾堆裡隨時都有可能露出一隻蒼白的小手,遊民肆虐,遍地都是要飯的叫花子。

遍地饑荒的康乾盛世

與底層的普遍貧困強烈對照的,則是上層社會生活的奢華。副使斯當東說,他在中國所見到的房子,只有兩種,一種是大富之家,一種是貧寒人家,大多數房子都是土牆草頂的茅屋,但是也有極少數修得跟皇帝的御花園一樣。貧富差距之大,簡直聞所未聞。而且當時的中國人缺乏自尊心,是因為朝廷從來沒有把百姓當成人來看待,而是當成了奴隸。在這樣的氛圍裡,人人都是奴隸,都要為上一級的一點頭而挨板子,還要被迫親吻打他的板子。比物質上的貧窮更可怕的是尊嚴感無處可尋,尊嚴的概念巧妙地消滅於無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