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中華文明是以農業為主題框架下的朝代更迭和傳承,延續長達千年且是四大文明古國中現今還唯一存在的,中國的歷史發生過幾次社會大變局:

第一:商周之變,商朝的氏族部落聯邦制崩塌到周朝建立封建制度;

第二:周秦之變,周朝的封建制度崩塌到秦始皇建立帝制中央集權時代;

第三:唐宋之變,唐朝的豪族社會向宋朝的平民社會過渡,通過科舉制度社會開始向平民化方向發展;

第四:古今之變,中華農業文明向西方工商業文明轉型,新文化運動以及辛亥革命是文明框架和類型的大轉型。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歷史的大脈絡,很多人對清朝會有誤解,因為他是最後一個朝代,相信大家對穿越這事情也不陌生了,本文通過這種方式把歷史中著名的人物穿越到清朝,看一看他們是否還能如在自己的朝代一樣掀起一陣風雨呢?由此將清朝的各項制度與歷朝歷代做個比較,幫助各位理解清朝。


安祿山,安史之亂

安祿山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一個人,就是他發動的安史之亂將唐朝由盛轉衰的,他官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造反是因為當時唐朝邊境壓力太大,安祿山就i順理成章的控制了周圍的兵權、財政權、人事任免權,可謂一手遮天的土皇帝,之所以發生安史之亂這事還得從楊貴妃那裡說起。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皇帝放權

《唐國史補》稱“安祿山恩寵寢深,上前應對,雜以諧謔,而貴妃常在座。詔令楊氏三夫人約為兄弟,由是祿山心動。及聞馬嵬之死,數日嘆惋……”

《資治通鑑》更是這樣說的:“後三日,召祿山于禁中,貴妃以綿鏽為大襁褓裹祿山,使宮人以彩輿舁之。上聞後宮歡笑,問其故,左右以貴妃三日洗祿兒對。上自往觀之,喜。”

其實野史裡寫楊貴妃和大胖子安祿山之間的關係是非常沒有下限的,但是正史《唐國史補》和《資治通鑑》也如此寫,倒不是這些文人一定老實的記載,我們更有理由相信這事情添油加醋了,可是安祿山喜歡楊貴妃這事情是絕對不假的,所以你想,一個手握大權的強藩看上皇帝的女人,加上楊國忠一再和安祿山作對,最終逼反安祿山,也正是如此,因為兵諫玄宗,作為同族的遠房親戚楊玉環楊貴妃也難逃一死。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

那麼如果將安祿山放到清朝會咋樣?安祿山在唐朝的職位就相當於清朝兩省或三省的總督,那麼他還能不和皇帝打報告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亦或者想皇帝女人了就起兵謀反嗎?答案是肯定不行,因為在清朝前中期,總督之上還有巡撫,巡撫是皇帝派專員專管各省總督的,安祿山連巡撫這關都過不了,更別說想做皇帝的主,所以安祿山放到清朝不可能發生叛亂。

新朝太祖王莽,篡漢變法

這個著名的“穿越者”必須首當其衝,因為他提出的變法和現代的很多比較類似,所以被網友親切的稱呼“穿越者”,但實際他不是,你只需要瞭解一下以前朝代的制度,很容易發現他的變法是恢復舊制,並且在此基礎上加以修改。

他是不是穿越者這事先擱一邊,王莽篡權這事是絕對發生了的,(公元前22年),24歲的王莽入中樞開始做官,同年王莽被任命為黃門郎,後升為射聲校尉。後其叔父王商上書表示願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30歲,被封為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皇帝侍衛近臣);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舉薦王莽代替大司馬之位,王莽出任大司馬時年38歲。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從這份履歷中我們可以看出此人上位的速度堪比清朝的和珅,那麼如果把王莽用穿梭機扔到清朝,他的職位相當於清朝的軍機大臣,這與和珅的職位是一樣的,但是你想,和珅那麼有錢加上身兼多種職位,皇帝喜歡他喜歡的不得了,他都沒能篡位,試想王莽就算來了也頂多如此,因為手裡無權,只能給皇帝出點主意。

至於想要變法,在清朝的早期一定會被定位涉嫌結黨營私,他不是被雍正殺就是被乾隆殺,乾隆年間有一個秘密奏摺制度,如果你的事情敢給另外一個人說,亦或者被其他人知道了,他們可以提前寫秘密奏摺揭發王莽的小秘密給皇帝,所以王莽活下來的機率也不大。

明朝宦官魏忠賢,一人之下

明朝末年的大宦官魏忠賢,萬曆時入宮,熹宗即位,升為司禮秉筆太監兼提督,1623年掌管東廠,東廠以及太監可以識字學文化都是明朝第三個皇帝永樂大帝朱棣搞出來的,魏忠賢在“木匠皇帝”明熹宗時期勢傾天下,當時全體官員都拜呼他為“九千歲”,不願意服從的就被清理出官場,而那些拜呼他的人甘願當他的“五虎”、“十狗”、“十孩兒”、“四十孫”,試想這些進士及第竟對大字不識一個的太監如此,可真讓人感嘆明朝官場的荒誕。朝中如此,朝外更是一片怪相,各地督撫在當時競相為他建生祠,一個不夠建兩個,兩個不夠建四個,總之在當時天下遍佈魏忠賢生祠,那景象與數量堪比佛院,試想,一個人活著就能被建造祠堂,而且是全國性質的,實乃歷史中獨一份。就連袁崇煥為了巴結他,亦或者可以說因為不巴結就會被剔出官僚隊伍,所以他無論出於何種初衷,確實也給魏忠賢建過生祠。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魏忠賢

這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儘管如此,宦官魏忠賢也不可能殺皇帝取而代之,事實上他也沒有這樣做,萬曆一上臺就輕而易舉的把他擼了下來,因為魏忠賢的一切、他的全部權力是來源於皇帝的,明朝是君主專制,如果他把皇帝搞死了,自己立刻什麼都沒有了,文武百官也不可能聽他的,正因為有皇帝在,魏忠賢可以利用皇權去做事情,所以這些人才巴結他,這叫依附皇權。在此之前的朝代卻不是如此。

如果把魏忠賢扔到清朝,他還能這樣一手遮天嗎?答案是不可能,因為清朝的太監是真真正正的皇家奴才,所以魏忠賢奇蹟在清朝不可能發生。

宋朝宰相王安石,上皇帝書

說到變法,我們得想到一個人,唐宋八大家,時任宋朝宰相的王安石,他如果穿越到了清朝能夠實現自己偉大抱負嗎?肯定不可以,先不說別的,清朝文字獄是極其嚴苛的。王安石在宋朝變法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就單說他的這“三不理論”

足以讓乾隆把他的頭砍掉好幾次。

如果王安石僥倖沒死在乾隆的刀下,他的變法理念能夠實施嗎?也不行,因為清朝官員一旦有大事情必須和皇帝溝通,如果你先和別人私下溝通再彙報給皇上,一旦被發現,這就叫做結黨營私,清朝皇帝是極其敏感這個事情的,像王安石這種動不動去別人家裡商討變法的行為,在清朝一定死的很快。

在清朝的官員要是表現出對某一個皇子的親近,言語中表露出繼承人的猜測之語,很大幾率就會身首異處。清朝雍正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擇優在眾皇子裡選出接班人,所以王安石這個在宋朝經常去別人家裡或者朝堂之下議論頻繁的人,是沒有機會和他人商量實施變法的,因為早沒命了。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王安石和蘇東坡

並且,清朝是不允許朝堂上議論紛紛,不允許交頭接耳,像王安石和司馬光兩派就差在皇帝面前打架的事,絕對不能發生在清朝。

因為清朝主要通過給皇帝寫奏摺討論國家大事而不是靠打嘴仗,你有事情上奏,必須先寫一個獨家奏摺,這個奏摺一定不可以給其他人看,你啟奏的事情也不可以給其他人說,當你把奏摺上給皇帝,當皇帝同意了你的建議之後,大臣看到皇帝的硃批之後再寫一份公開的文件,這個文件裡沒有皇帝的硃批,然後大臣拿著這個文件在朝堂上說:“皇帝(陛下),我這邊有一個建議(臣啟奏)然後將自己的建議當眾人的面說出來”。

說的過程中太監會走下去把奏摺呈給皇帝,亦或者大臣說完之後,太監下去拿奏摺呈給皇帝,皇帝此時假裝仔細看一看說:“很好很好!愛卿所言不錯,就這樣辦!”。你看得出來,這其實就是走過場,清朝官場就是這樣的規矩。總之你只能服務於皇帝,只需要說出你的意見和建議就行,如果皇帝想要和人討論你的提議,他就會找到幾個重要的大臣一起商量,然後再給你下命令就行了,也就是不需要官員們提前互相商量,皇帝將議論權收歸自己專有以防官員們結黨營私。

如果你貿然在沒有與皇帝提早告知的情況下,且皇帝沒有主動詢問你,你就把早就寫好的奏摺當堂遞上去,這是嚴重違規行為,一般官員這樣做都是抱著必死勸諫的決心。除非皇帝現在當堂諮詢一下各位的意見,這時候,你才能舉手發言,請記住是舉手發言而不是拿出奏摺給皇帝,你不可能當堂寫,這種隨機提問的方式使得官員無法提前串通,所以能夠杜絕結黨營私,這都是君主獨裁的表現。也正是如此像宋朝那種動不動兩派官員擼胳膊在朝堂上爭吵,甚至要打架的事情,在清朝是不能發生的。

明朝帝師張居正,一條鞭法

首先要確定一點,因為元朝的統治和管理特點粗放導致基層官員怎麼欺負老百姓,朝廷都不管,這就使得朱元璋一家子在當初受苦受難,於是老朱深刻體會到基層官員的腐敗和欺壓百姓的問題太嚴重了,於是他得拿釘子把所有的規矩都定好,誰敢亂來,就格殺勿論!也就是說,朱元璋希望他建立的王朝,是個永遠凝固不變的王朝,所以,張居正變法在明朝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下面看看為什麼不可以。

朱元璋在當上皇帝以後,建立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嚴密的戶口和稅收制度,全部成冊叫做

“賦役黃冊”,朝廷要掌握非常詳細的人口數據,這些檔案放在放在玄武湖中央的小島上,周圍是重兵看護,任何生人靠近,格殺勿論,所有的數據每十年全國普查核實,相當於朱元璋搞了個大數據庫。所以老朱帝國裡任何一個人和土地朝廷都要掌握。目的就是要把地主和官員能鑽的所有漏洞都堵上,誰敢鑽制度的空子,他決不輕饒!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朱元璋

有一次因為官員的偷懶,為了省事,先把白紙蓋上紅印再去填寫數據,被朱元璋發現後,下令所有管理章的人全殺,這一下就殺了上萬的宮員。他對待汙案更是如此,朱元璋抓住就使勁查,並且任意擴大,把很多沒錯的人也抓起來殺了,殺了好幾萬人。在整個官場就掀起了恐怖情緒,殺到最後激起公憤,朱元璋一看沒辦法,你們既然憤怒,我就把憤怒的人全殺了,他把辦這個案子的無辜官員也全都給殺了。

朱元璋說過不允許把他的皇明祖訓等內容更改一個字,後代的皇帝都是奉祖宗之法去做事,這一點借鑑於宋朝的皇帝經常立新法,官員們則熱衷變法爭論,最終導致皇帝的權力不夠集中,國家的動員能力不夠強大,所以朱元璋希望後代一定要守成。

為此朱元璋甚至在上茅廁都要想著以後如何讓自己的後代上茅廁的時候小心,如何的蹲坑才是最安全的,蹲坑的時候手裡得拿個棒,以防止有刺客來暗殺等等,朱元璋居然都給後代做了詳細的規定,試問,這樣的太祖奠定王朝的根基,那後代的皇帝該是怎樣的心態?所以變法這事情在明朝不太現實,可是社會發展,朱元璋時代的東西總不能一直用下去吧?換一個詞自然就溫和了些——改革。

在明朝說到改革,張居正肯定得出場,我們一般稱為“張居正改革”而不是“張居正變法”。你今天上班得準時準點打卡,就算今天沒事情做也得來崗位上乖乖呆夠規定時間,如果遲到早退就扣工資,並且月末還要績效考核,考核不過關就扣工資甚至是降職。

這事情最早就是張居正搞出來的,當時他為了整頓吏治,實行考成法,讓吏部,兵部把知府以上的文武官員姓名,籍貫,出身,資格書於屏風上,嚴格考核其政績,功過,考核結果作為官員升降的依據,通過考成法提高了行政效率。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張居正

張居正於萬曆九年(1581)將“一條鞭法”推廣到全國。新法規定: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樣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徵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該變法上承唐代的兩稅法下啟清代的攤丁入畝,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一次社會變革。既是明代社會矛盾激化的被動之舉,也是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動選擇。

那麼把張居正放到清朝會是如何?他在明朝時任內閣首輔,清朝也有內閣,主要官員定為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從一品;學士滿六人,漢四人,均為從二品。內閣大學士自定為正一品後遂成為有清一代最高的官員,猶如歷代的宰相地位極為尊崇,每一大學士均有殿閣頭銜,如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等,被尊稱為“中堂”。

尊崇歸尊崇,但內閣的實際權力卻不是很大,特別是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以後,內閣變成只是辦理例行事務的機構,一切機密大政均歸於軍機處辦理。所以張居正想要在清朝改革是不如明朝那麼說一不二的。

並且朱翊鈞(萬曆皇帝)登基做皇帝的時候還是個十歲的孩子,而張居是進士出身,學貫古今,才華橫溢,受當朝太后的賞識,就委任其為小皇帝的老師,由於帝師的身份加上孤兒寡母當政,實際在當時張居正確實說一不二。

但張居正這事情放到清朝是不可能的,清朝即使官員權力再大也比不過攝政王和親王,比如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世祖六歲登基,年號順治,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順治七年,福臨親政。張居正即使再厲害,比起皇帝家的親戚還是不行的。

唐朝太宗李世民,玄武之變

說到唐朝太宗李世民我們很容易想到清朝雍正上位的那段類似歷史,皇子之間的血雨腥風實在是讓人感嘆:權力博弈下親情不值一分錢。雍正為了避免皇子之間發生同樣慘劇,如:互相之間爭奪權力甚至搞政變,避免大臣結黨與皇子勾結密謀,避免大臣們在皇帝生病的時候急於巴結太子和皇子。所以雍正搞出了秘密立儲制,雍正只要不死,誰也不知道接班人是誰,只能靠猜。

這種相似經歷也發生在唐朝的李氏家族,這些皇子們也不消停。626年7月2日,唐朝皇帝李淵次子李世民發動政變,殺死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要是把李世民扔到清朝,他絕對不可能發動政變,為什麼?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李世民

因為清朝除了皇帝誰也不知道接班人是誰,李世民這樣的能人多半會被選為太子,那麼你見過有人自己把自己的皇帝之路給端了的嗎?確實在歷史上有太子逼宮的事情,可清朝這事情發生不了。所以李世民在那時候就算是太子,也不可能貿然發動政變。

但事實上,如果李世民是雍正的兒子之一,他肯定也不會被選作接班人,因為有乾隆在,乾隆在當時承平時代的環境下,顯然要比李世民更受到康熙爺爺的青睞,所以乾隆繼位之後,李世民大幾率就是成為清朝的酸文人,吟詩作對,誦誦風花雪月之事來抒發自己的壯志難酬。

明朝神宗朱翊鈞,消極怠工

咱都知道明朝16帝是各個奇葩,各有各的性格,因為明朝皇帝是專制制度,沒有了唐宋三省六部對皇帝的限制,所以明朝皇帝可以直接命令政府部門,可以說想幹嘛就幹嘛,沒人能管得了皇帝。

這裡面要說最任性的就數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和萬曆(明神宗朱翊鈞)三個皇帝。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正德(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一天就知道玩新鮮的玩意,你想到的想不到的他全都玩了個遍,上朝這事對他來說是字典裡不存在的,他甚至自降身份,封自己為“鎮國公”,這還不算啥,他本人算是武功了得,喜歡出去打仗來證明自己的武力,經常給自己封大將軍稱號,搞得官員不知道咋稱呼這位皇帝,他不喜歡宮中受人約束,明武宗居然還搬出宮去生活。於是,他就在皇城西北為自己建了一所豹房新宅,原本是養豹子,但是他本人卻喜歡新鮮,裡面養了很多人,總之直到駕崩,明武宗也沒再回紫禁城住。

還有就是嘉靖皇帝,這位大哥一上臺,年幼的他就和百官搞辯論爭奪對皇權以及方方面面的解釋權,對“禮”的爭論,即政治道統,史稱“大禮議”,他後來20年不上朝。

這還不算啥,萬曆皇帝更是創下了30年不上朝的記錄,萬曆皇帝手底下有一個宰相李廷機(內閣首輔),他當宰相十二年居然沒見過皇帝,他不斷地上奏摺辭職,居然寫了120多封,可最終也見不到皇帝,最後老頭氣沖沖的上了最後一道奏摺,掛官回家了,你要知道未經允許擅自離開崗位在朱元璋那時代是要殺頭的,但是萬曆皇帝也不追究,你走就走唄,試想內閣首輔都是這樣的待遇,其他官員想要見皇帝,更不可能了。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嘉靖(明世宗朱厚熜)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萬曆(明神宗朱翊鈞)

這三人到了清朝當皇子,說句實話在清朝是不可能被立儲的,就算僥倖被立儲了,這種不上朝的事情也不可能發生,因為清朝的集權達到頂峰,叫做君主獨裁,什麼叫做獨裁?就是指你一個人說了算,什麼事情你都要管,而不是隨心所欲的像正德那樣去玩,如果你不管,國家立刻就出問題了,因為清朝官員全靠皇帝發號施令。明朝則不是,皇帝愛幹嘛幹嘛,國家機器依舊能開動。

“內憂外患”——歷朝歷代的最頭疼的幾個問題

說完上述的內容,你應該會發現,清朝把歷朝歷代所謂“內憂外患”的麻煩都給解決了,如內憂指的是外戚奪權、後宮干政、強藩叛亂和宦官之亂。

  1. 所謂“外戚奪權”(後宮干政)就是指皇帝的妻子一族,即皇后一族,甚至說是得寵的妃子這一族,外族非常強勢最終皇后把持朝政。最典型的就是唐代的武則天,被稱為女皇,儘管從皇權的角度來看,這樣是牝雞司晨,但因為其政治武功不亞於男性,所以對歷史發展也有積極作用。還有就是漢代的呂后及其家族系統,不過呂后時期並沒有攪亂,反倒起了維護統一的積極作用,但是如果上臺的是一個庸才女人?亦或者跟隨其上臺的家族勢力過於強大,最終顛覆皇權,這些都是發生過的,所以無論呂后和武則天再有正面作用,可是從皇帝的角度來看,外戚對國家的擾亂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與外戚有關。
  2. 所謂“強藩叛亂”最典型就是唐代安史之亂就是強藩造成的,我前面說的安祿山因為邊境需要集權才能有戰鬥力,於是地方軍區的財政、軍事和人事權都歸藩王,於是變成強藩之後反叛中央。安史之亂之後到唐代中期強藩還有幾十之多,所以就算安祿山之事被平叛,依舊無法挽回中唐之後的一路衰落。
  3. 所謂“宦官亂政”就是太監,我前面介紹的魏忠賢就屬於這樣的人,為什麼魏忠賢上位?因為木匠皇帝從小父親光宗不喜歡他,奶孃客氏陪著他長大,後來魏忠賢和客氏關係比較好,於是不斷上位。中國古代東漢桓帝、靈帝時,貴族、朝官與宦官發生黨爭的事件被稱作“黨錮之禍”,因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人終身而得名。

皇帝是權力的囚徒,在權力的籠子裡其實是很孤獨的,所以自稱“孤家寡人”。因為官僚階層就是文人科舉選拔過來的階層,他們具有意識形態解釋權,對皇權形成強有力的制約,皇帝和官僚系統歷來是對立的,互相利用的關係。皇帝怎樣抗住官僚系統對他的約束是皇帝的一大難題,因此皇帝單人是沒有辦法和官僚系統對抗的。

他唯一的辦法就是藉助自己身邊的太監,然後通過重用太監來跟官僚系統對抗,這就是為什麼朱棣要重啟太監可以識字學文化的這個事情,儘管他知道有文化的宦官會亂政,可是因為他本人就是篡權上位的,當時的表示順從的官員儘管看上去聽他的,但是朱棣為了更好的制約他們,並且增大自己的權力,就鋌而走險的開了東廠宦官形成的領導權是整個特務系統東廠、西廠這些的全部的力量所在。宦官竟然在明朝還能駐軍成為軍隊的監察者,這都是因為朱棣讓宦官學文化。其實中國太監歷來在擾動中國政治,只不過輕重程度不一樣。

皇帝對奶孃和太監有如此的情感原因是皇子生下來不允許親生母親過多的接觸,為了防止出現歷朝歷代的後宮問題,所以你想孩子被太監、奶孃和宮女照顧,自然更多的依賴他們,而後來開始受教育,請來一個老學究天天給他上課,並且帝師非常嚴厲,時不時還要指責自己,試問這樣的皇子能對官僚階層有好感嗎?肯定難,這也就是明朝皇帝很多直到長大了心理上還是依賴太監和奶孃的,比如木匠皇帝明熹宗時期著名的奶孃客氏,就是她幫助魏忠賢上位。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清朝查漏補缺,徹底解決歷朝代內憂外患問題

清朝時期內憂外患全部解除,首先清朝不修長城,他們就是從那來的,他們入主中原之後鎖了山海關,所謂“閉關”,稱東北之地為“龍興之地”。中國從先秦時代,匈奴一直到唐代的突厥,一直再到後來的蒙古人,到南北朝的鮮卑——蒙古人,然後到清代的女真人,後來的蒙古國以及俄羅斯的這個問題不屬於我上面說的中華遊牧民族體系,蒙古帝國以後整個東亞被俄羅斯和中國也就是滿清時代分割完了,所以歷朝歷代最重要的問題即針對中華遊牧民族的邊疆問題沒有了。

清朝解決了內憂問題

第一:【後宮干政和外戚奪權】,清朝皇帝每天都要去母親那裡請安,乾隆去他母親那邊聊天聽到母親暗示親戚家的孩子誰誰誰想在朝中當官,本來笑容滿面的乾隆立刻拉下了臉,並且狠狠的責罰了母親身邊的宮女和太監,嚇得乾隆母親從此之後再也不多管閒事了,由此你想,清朝在初期的時候如何能夠出現這事?當然了,到了慈禧太后那裡就不是如此了,時代也變了。前面我們講了朱元璋的可怕,朱元璋的做法對於維護王朝的統治來說可能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清朝的好多皇帝都誇朱元璋,說朱元璋比唐宗宋祖都更偉大,是最偉大的皇帝,因為他管得最嚴,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皇帝對權力的渴望。

第二:【宦官亂政】,說到慈禧,她的宦官太監小德張和李蓮英也從來沒有出現真正具有執政權力和能力的現象,這一點和明朝比較,差距太大,清朝的太監比起明朝的依附皇權來說,用他們自稱的奴才形容是最合適的。

第三:【強藩反叛】,清朝的三藩指清初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日所轄藩鎮。清朝初年,由於清朝的力量不足以直接南方地區,所以清朝也選擇將部分南方省份分封給明朝降將來鎮守。其中,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後,其子耿繼茂襲封,鎮守福建。乃至於在清朝康熙皇帝決定撤藩後,三藩起兵造反,從而形成了“三藩之亂”,最終被平叛,清朝再沒有出現過藩王之亂。

不上班不開心!清朝皇帝各個是工作狂人

清朝的皇帝如果按照儒家對皇帝的要求或標準來考量,可以說都算是勵精圖治。比起明朝皇帝經常不上朝,早退遲到之類的更別說了,30年不上朝的也有。

而清朝皇帝居然帶病上朝,清代歷史上只有一個皇帝因病曾經缺席早朝,這就是慈禧太后的親兒子同治皇帝,清朝其他皇帝對於早朝這個事情來說可謂輕傷不下火線。這不是我給你瞎編,因為清朝的歷史離我們很近,各種資料非常翔實,你可以自行查閱《清史稿》以及《皇帝實錄》等內容。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據歷史學家對《清史稿》以及《清世宗實錄》的資料和統計顯示,雍正著名的硃批字數比大臣奏章都要多,他執政十三年光是硃批就五百萬字以上,雍正皇帝非常專注於他的工作,從來不把這些事情交給內閣大臣和軍機大臣去處理,全部親自批閱,雍正在某個層面上來說算是被累死的。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雍正硃批

他的兒子乾隆每天提早上朝在龍椅上等著大臣們,總是苦口婆心的讓他們早起床,早早的來大殿,並且請假次數不多。康熙則更不用說,是清朝皇帝的楷模。這可比今天你我上班要難還要更辛苦,所以對於國家領導人或者皇帝有一個專門的詞叫做“日理萬機”。

皇帝每天批閱奏摺不是老師批卷子那麼簡單,你想想天下百官封疆大吏,還有專門彈劾和舉報人的言官,當所有人都要寫奏摺彙集到你那,清朝皇帝全部要閱讀並且還要批示,皇帝早上起來閱讀到半夜都不一定搞得完一天的量,你會發現對於清朝的皇帝來說這份職業不輕鬆,他們還居然非常喜歡自虐,比如乾隆的兒子嘉慶,此人剛好趕上國家除了一些問題,天天把自己愁的吃不下去飯睡不著覺,天天喊著大臣們來跟他商量對策。如果讓明朝皇帝穿越過來,除了朱元璋這個工作狂人以及他的兒子朱棣可以勝任,明朝其他皇帝可能就早起這一項都很難做到,朱允炆倒是也可能做到吧,這個具體沒辦法談,畢竟他沒做多久皇帝。

這也就難怪明朝皇帝不上朝了,只要不上朝就不用聽大臣們嘮叨了,自己在後宮該幹嘛幹嘛,至於奏摺只需要讓太監去決定就好。

比如明朝的皇帝朱常洛,他是萬曆皇帝在偶然一次寵幸了小金庫女管理員生下來的,萬曆死不承認,以至於這個皇子一直沒有受到重視和皇子教育,小時候就是宮女和太監保護下長大的,儘管官員們提議讓萬曆立皇太子,並且讓皇子接受教育,但是萬曆就是不。朝臣與萬曆圍繞立誰為太子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一爭就是十五年,直到萬曆二十九年,他才在群臣的壓力之下,被迫立朱常洛為皇太子,此時朱常洛已經19歲了,這期間一直沒有接受教育,可以說這個皇帝文化水平以及帝王學的水平不算高,而他在上位後一個月便縱慾而死,被稱為:“一月天子”,試想,如果他死的不早,一直執政,說實話對明朝的影響也不大,因為皇帝完全可以沒文化,並且可以一直沉浸床幃之事。

清朝是文化和政治的頂峰,卻是一具僵死之屍

講完了清朝的皇帝和政治制度等內容,我們發現一個重大問題,從統治者的角度來看,清朝是方方面面都做到了為維護統治而解決了各種問題,是政治的頂峰,可也恰恰是如此,導致文化僵死,政治僵死,社會僵死,如此看來確實是一具“殭屍”不為過。

於是無法在近代化趕上世界的潮流,而同時期的日本在被美國開國之後不久進行明治維新,迅速脫亞入歐,躋身列強行列,究竟為何清朝的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無效的呢?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變困局?歷史人物匯聚大清看“盛世”

正如日本的教育家福澤諭吉所說:“舊中國如果不推翻滿清政府,不進行社會改革,一百個李鴻章都沒有用,中國缺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家,因為只有新文化!新思想才能帶來社會變革”。

後來歷史中打倒孔家店的救亡運動使得我們全盤西化以進行社會大轉型,直到今天的強大。清朝的盛世是皇權的盛世,而不是民族和百姓的盛世。

歷史已經驗證了這些。這個大門在乾隆和嘉慶兩代沒有主動打開,只能是被西方外族強行踹開,這是我們之所以發生近代屈辱史的原因。

感謝閱讀,感謝讚賞和轉發,記得點擊ID關注我,下方是書籍推薦和往期節目推薦,我是艾誰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