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刑前真有刀下留人的事情吗?

满血原地复活的南恩宠

“刀下留人...”

就在刽子手手起刀落、犯人脑袋即将搬家之时,只见一个人骑着快马、手中拿着圣旨或者尚方宝剑,大喊一声:“刀下留人”!

于是正如所有电视剧中的套路一样,犯人得救了。

这些套路我们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只要是在古装剧中看到法场,而法场上跪着的人还不到领盒饭的时候,那么,在千钧一发之时就会有人说出这句“刀下留人”来。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有没有类似惊险的情况呢?

用石头或者箭击落大刀这种事是没有的,大刀即将砍向脑袋再来一句“刀下留人”这也不可能,但是被判处斩立决后即将被斩而突然被赦免的事情是有的。

清朝比较多见,不知为何。

为了笼络人心,清朝的皇帝们经常赦免死囚。

“朝廷矜恤罪囚,于应死之犯屡蒙宥免,全活者不下数十万。”

其中就有不少被皇帝下旨处斩却又及时收回成命的。

《清史稿·多尔衮列传》:
顺治十二年的时候,有一次皇帝让文武百官直言时政。吏部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精骑许尔安上书便耿直地上书顺治帝,说多尔衮有什么什么功劳啊,请求顺治帝恢复多尔衮地爵位,并为他修墓。

爱好历史的朋友应该会知道,顺治帝是有多么憎恨多尔衮了。

虽然多尔衮是摄政王,曾经辅助过自己。可是他利用自己的职权胡作非为、随心所欲,顺治从小便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再者,多尔衮还处死了自己的哥哥豪格,说他逆反,顺治因此大哭也未能保住豪格的性命;最让顺治痛恨的可能就是多尔衮取了皇嫂孝庄文皇后吧,也就是顺治帝的母亲。这种不正当的关系对顺治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内心痛恨无比。

于是当顺治亲政之后就开始发泄了,将多尔衮掘墓鞭尸,这还不算,还要把脑袋去掉。可见顺治帝是有多憎恨多尔衮了吧。

可是这两位老实人偏要往枪口上撞,要顺治恢复多尔衮的爵位,还要给他修墓。这可气坏了顺治帝,一怒之下下令斩立决!

不过,在愤怒平息之后,顺治帝也冷静了下来。最终还是叫人去“刀下留情”了,改为流放。这位一心想当和尚的皇帝,还是挺仁慈的哦。

好了,谢谢阅读!


国学斋

很多古装剧为了渲染故事情节,都穿插有主人公命悬一线、刀下留人的剧情。事实上,古代刀下留人的情形是非常罕见的。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包括死刑复核和死刑复奏,对于死刑的执行统治者也是持非常审慎的态度。凡事有个例,历史上也真发生过发生过“刀下留人”的真实案例。

南宋淳熙十一年,赋闲在家的陈亮先生,冒天下之大不韪,醉酒后脑洞大开,他和几个好友扮演皇帝上朝,陪酒女扮演皇妃,醉眼惺忪的“万岁、皇妃、爱卿”的乱叫一气,玩了个不亦乐乎。闹剧结束后曲终人散。此事被人告发,所有参与者全部被抓入大牢。刑部判决陈亮死罪。案件呈到皇帝面前,宋孝宗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秀才醉了,胡说乱道,何罪之有?”陈亮劫后余生,恍如隔世。这首先要感谢宋孝宗的宽容和睿智,再次感谢遇上皇帝“今儿高兴”。

《清史稿·多尔衮列传》中记载,1655年(顺治十二年),皇帝下诏内外大小官可以直言时政,当时多尔衮早已削爵、开除皇室族,并被剖棺鞭尸。籍吏部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精骑许尔安上书称颂多尔衮之功,请求恢复其爵号,并修墓,这在当时是犯了天大忌讳的事情,顺治帝龙颜大怒,判处二人斩立决。但很快皇上就后悔了,收回成命。行刑的最后关头刀下留人,两个人死里逃生,改为流放宁古塔。

清代律学家薛允升就曾指出:“朝廷矜恤罪囚,于应死之犯屡蒙宥免,全活者不下数十万万。”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帝王的无上皇权,也是帝王笼络人心的伎俩,只要威胁不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宣判死刑本身就已经起到了震慑和警示的作用。一纸驾帖(就是特赦令),一定会让待死之囚尤其是朝廷重臣感激涕零,忠心效命。这不就是最好的效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