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感謝試客提供這次機會,能夠試用魅族的這部逆襲之作。

之前用過魅族的手機不多,魅族M8、魅族E2、魅藍Note 2,這是第四部。坦白講,我遠沒有達到魅友的標準,頂多算是對魅族有好感,當然我也不是米粉,旁觀者的角度才能看到更多,所以不會摻雜太多的歸屬感,有的只是自己的看法與態度,好壞都有,無關其它。

魅族手機以小而美著稱,規模上比不上華為、OV等大廠,精緻卻是出了名的,哪怕是中低端的魅藍也要比同價位的手機更加好看,Flyme的風格又與魅族手機十分貼合,收穫粉絲很正常。

魅族15是魅族的新旗艦,雖然遠沒有八月的16重要,但仍然算是魅族在2018年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嚴格來說,魅族15是對魅族前15週年的一個總結,一次回顧,16才是新的起點,新的征途。如果已經習慣了魅族手機,用慣了Flyme的交互,魅族15在讓你感到驚豔的同時,更多的卻是熟悉與親切,彷彿與老朋友的再一次握手,熟悉而親切,寬厚又溫暖,這,才是黃章想給我們的吧!

黃章還是一樣的謙虛:魅族15只是小試牛刀。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如果沒有親自摸過魅族15,沒有親身體驗過那份美好,真以為就是一次試水之作,一次不經意的打磨,只有用過,感受過才知道,這完全就是大刀好嘛,還是那種很大的刀,凌厲又鋒銳,只見刀意,不見刀光,卻又分外鋒銳、刺骨!

能夠試用魅族15是極大的驚喜,更是一個意外,沒想到我這個偽魅友也能親手體驗一下魅族15週年紀念機。

外觀

魅族15用的是黑色盒子,神秘又厚重,沒有太多點綴,碩大的15佔據了大部分空間,只有左上角MEIZU的Logo才會知道這份厚重飽含著太多的感情。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高通驍龍處理器的Logo是第一次在魅族手機中出現,是的,魅族15是魅族第一部搭載高通驍龍SoC的手機。習慣了聯發科和三星Exynos的魅友們,第一次見到魅族用上高通驍龍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說不出的驚喜呢?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包裝設計大都相同,真正的不同是黑色的厚重感慣穿整個設計,從外到裡,右側的“MEIZU15週年”其實才是整部手機的主題。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配件齊全,說明書、充電線、充電器、VIP卡。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VIP卡只有在魅族旗艦手機中才能見到:提供VIP專屬服務熱線7X24小時服務;mSupport遠程支持優先接入,VIP綠色通道免排除零等待;首次上門服務免上門費。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魅族15雖然只是一部中端手機,卻提供了VIP功能,魅族看重的是老朋友的關係,看重的是這份感情,能夠長久的維繫比什麼都重要。

魅族15採用自家研發的mCharge 4.0快充技術,支持8V/3A,12V/2A,最高24W的充電速度,不過魅族的快充並不適用於高通QC3.0快充技術,需要使用魅族提供的充電線和充電頭,千萬不要丟棄或是送人。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再來看看真機,前段時間使用過榮耀10,對於全面屏已經免疫,榮耀10支持隱藏劉海,整體設計與魅族15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一個是16:9一個是18:9,如果一直使用16:9的手機,見到魅族15會感到震驚的,不在於額頭與下巴的面積,而是邊框居然可以做得這樣窄,超出了預料。

魅族15採用5.46英寸的三星Super AMOLED屏幕,這塊屏幕是花費幾百萬美元定製的,屏幕顯示效果極其出色,幾乎達到了國產手機的最高水平,邊框也做到了目前的極致,只有1.175mm的邊框,也是全球最窄邊框。

魅族15正面除了Home鍵之外,全部被玻璃覆蓋,攝像頭處於額頭中間,聽筒、傳感器採用了隱藏設計,值得一提的是聽筒的設計,如果不細心觀察根本就找不到。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前置2000萬像素的攝像頭位於頂部正中,表面被玻璃覆蓋,額頭部分雖然還沒有達到全面屏手機的效果,卻已經是16:9屏幕的極限了。

在這個角度正好能夠看到頂部的聽筒,黑色的金屬濾網與機身保持一致,極難發現。可不要小看了這個聽筒,魅族15採用了雙線性揚聲器,頂部與底部都有揚聲器,發出的聲音絕對會讓任何人震驚。

很久沒有聽到這麼震撼的聲音了!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傳感器和呼吸燈放在了左側,平時都是隱藏狀態,根本就看不到,只有通過相機才能發現。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下巴的面積與額頭一樣大小,經典的小圓圈迴歸,Home鍵不可按壓,但是魅族15配備獨立的壓力傳感芯片,配合mEngine能夠模擬出真實的物理按鍵手感,這種感覺在安卓手機中首次見到。

沒有使用過不知道它的奇妙,用過就會發現離不開了。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正如楊柘所說:友商致敬蘋果的劉海,魅族致敬蘋果的靈魂。mEngine觸感引擎是魅族15的一大賣點,與iPhone 7接近90%的近似。

Home鍵雖然極小,但是指紋識別的精度卻極高,識別準確率在99%以上,識別速度最快可達0.08s。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魅族15採用雙面玻璃,邊角均有一度的弧度,不會出現堅果Pro硌手的現象,據說黃章為了手感可是下了大功夫,導致握持舒適感大幅提升。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魅族15的後蓋可不是今年流行的玻璃材質,卻一樣達到了玻璃的效果。這種感覺是圖片無法表達的。正如魅族15入網工信部的時候,大家看到背面的金屬拉絲驚呼,是不是使用家裡的金屬球才做出這樣的效果。但是真正拿到手機之後,才知道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魅族15的後蓋分為內外兩層,內層為高強度鋁合金,表面為手術級不鏽鋼,經過高精密的打磨之後,做出了玻璃一樣的效果,金屬拉絲彷彿是從玻璃內透出來,下方的MEIZU Logo也同樣如此,這種感覺太玄妙了。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魅族15沒有致敬iPhone X的攝像頭,保留了自己的個性,這點極為難得,在現如今浮躁成風的手機行業,如果不致敬一下iPhone X的攝像頭怎麼說得過去呢?

魅族這次對拍照下了大功夫,採用華為P20同款的索尼 IMX 380+IMX350 傳感器,1200萬+2000萬的雙攝, 3 倍無損變焦。四軸光學防抖,搭配虹軟多幀合成技術,有效提升暗光畫質。

下方是魅族獨具特色的環形閃光燈。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天線加入了中國古老的雲紋,魅族15被稱為佛系手機就是來自於此,這種設計較為獨特,愛者自愛,不喜歡的也大有人在,我也算一個,不為佛不佛系,我對中國古代的物品有天然的親切感,不喜歡的原因是智能手機是現代感極強的電子產品,統一的風格中突然出現這種雲紋,多少有些突兀,有些不協調的感覺。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魅族15最薄處只有7.25mm,重152克,拿在手裡有一些沉甸甸的感覺,但也不會太重,反而有一種實在感。右側是方是卡託,下方是開關機鍵。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由於頂部的空間過窄,不能容納3.5mm的耳機插孔,所以頂部只保留了降噪麥克風。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左側是音量+—鍵,獨立設計。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底部較為密集,中間是USB Type-C接口和3.5mm耳機接口,右邊是喇叭開孔。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外觀感受:在全面屏已經普及的今天,魅族15沒有跟隨潮流,難得的任性了一回,採用16:9的屏幕,卻也做出了全面屏的效果,越來凸顯黃章打磨工藝的精湛。魅族15是一部沒有弱點的手機,只要能用得上好料的地方就會不惜成本的堆料,再加上對工藝近乎苛刻的把控,讓魅族15成為魅族迄今以來最為精緻的手機。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逆襲之作!魅族15外觀體驗:小而美,這工藝水平恐怕無人能及

小而美,此言不虛。魅族15採用了5.46英寸的屏幕,藉由定製的屏幕之助,成功將手機的尺寸降到72mm之內,達到了最佳的握持尺度。金屬材質卻打磨出了玻璃的質感,這份水平,恐怕也是獨此一份。

握著魅族15,宛如把玩一件油潤到了極點的玉石,順滑,舒暢,簡直停不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