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廚子談雞湯文

廚子熬的,叫雞湯;文字熬的,稱心靈雞湯,這個好像不難理解。

時常看到別人發心靈雞湯小文時,廚子本人是有免疫力的。因為以前熬的雞湯太多了,導致磕磕碰碰走了10年才‘出師’。不知道其他嘗過的人真能大補嗎?強身健體,腦洞大開;亦或天天學霸,年年優秀?不!就像我們喜歡吃川湘菜,沒見過川湘之外,味道純正過。我們喜歡蘭州拉麵,沒見過出了蘭州,面勁湯正的。好喝的雞湯,無非烹飪的人手藝高超。其高明之處,無非一把鹽的作用,像餐館的菜永遠符合大眾口味。然而,雞湯文的精神崇拜者、消費者就大量湧現了。簡直神一樣的預言,好像警示了宇宙萬物的一切!我們不假思索、囫圇吞棗,最終導致消化不良。

一個廚子談雞湯文

廚子

神人的雞湯?雖然用料看似相同,但是我們永遠做不出同樣的味道!就別苛求自己了,放過自己吧!什麼手藝,自己還不清楚?看看吧!

一個廚子談雞湯文

雞湯

首先,選材大同小異。有的用白條雞,有的用土雞,光雞的產地、品種不同就造成肉質不同,輔料也有產地的區分,味濃味淡!同樣叫蔥,我們本地蔥細小,味非常辛辣,可以說是輔料佳品。但是外地用不到,亦或沒有。所以,這就像每個人的事業、學識、閱歷、社交、家庭不同,造就的人不同,熬出的雞湯味也不同,或鹹或淡。

其次,手藝的高低各不同。手藝高超的大師級人物善用輔料,尤其食鹽!來觸動的大家味蕾,神經。這樣的大師不做廚子可惜了!誰讓廚子太苦了?張張嘴皮子,動動筆桿子,費不著每天掄著剷剷鍋鍋掙辛苦錢!

然而,雞湯文與其達到的共鳴點,其實我們不共鳴!共鳴點,無非是相同的水,雞及輔料,看似相同,其實不同!那麼,我們究竟要追求怎樣的一種認知?迴歸本源,清源溯底。用自己的眼睛、心性、手藝熬製適合自己的口味土雞湯,這才是真補!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熬出的雞湯味肯定不同。別人嘗,有味是你高手,沒味只能說明熬的不行,或嘗的人認知有侷限性。如果能修煉到大師級別時,你熬的雞湯就可以供一部分人消費了,拿錢來買吧,天下沒有免費的雞湯。普通人熬的雞湯,一直是自己在品嚐,甚至品嚐到終老,也只有自己能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鹹。

你熬你的雞湯,我熬我的雞湯,我們是永遠不會在一個鍋內掄勺的!

一個廚子談雞湯文

心靈雞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