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代朗逸11.59万元起售,十年朗逸的“功守道”

5月25日,上汽大众全新一代朗逸上市,新车售价11.59万-16.29万,提供1.5L和1.4T两种动力,6款车型选择。

全新一代朗逸11.59万元起售,十年朗逸的“功守道”

朗逸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经典案例。10年销售350万辆,连续5年斩获合资车销冠。十年销量经久不衰,最高月销量近6万辆。这些闪光的业绩,让朗逸在中国轿车史上几乎是教科书一般的存在。

“守业更比创业难”,登上顶峰容易,能够持续守住高位却难。但过去十年,朗逸做到了,整整十年牢牢占据中国合资轿车销量一哥的位置。朗逸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其出色的产品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不断与时俱进的更新换代。

我们能从它的改款车型中感受到这样的变化。2008年第一代朗逸上市,2013年迎来了改款,2015年再次改款。每一次改进设计和配置上都紧贴时代主流。

全新一代朗逸的机遇和挑战

时势造英雄。2008年朗逸刚上市时,正值中国车市井喷的阶段,接下来的10年,伟大的时代加上符合消费者需求,性能均衡,品质可靠的产品,造就了朗逸奇迹。

但今天,中国车市年销量已达2900万辆。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多变,造车新势力层出不穷,自主品牌销量持续向上,年轻消费者需求多变,个性多元,种种因素叠加,给车市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是所有原来身处高位的车型更面临的挑战,身处其中的朗逸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

全新一代朗逸11.59万元起售,十年朗逸的“功守道”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目前所有车企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消费升级,这里面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消费人群升级,一个是消费理念升级。

消费人群升级就是消费群体年轻化,现在的主力消费人群逐渐升级为85后至90后。这群人在消费汽车时是有共性的,他们对车辆的颜值要求很高;消费理念上,他们对汽车不再是单纯的“需求”,也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可能原来只是可靠耐造,现在还要求舒适贴心。

再比如,自主品牌这几年的迅速崛起也不容忽视,很多人都知道的吉利博瑞,它的价格区间和朗逸plus几乎完全重叠,而且自主品牌在性价比方面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在品牌力上,它们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打造。

品牌力也是一点,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相对概念,就好像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一样,比如70后的偶像可能是狄龙、郑少秋;80后的偶像可能是刘德华、梁朝伟;而现在大多90后、00后的偶像可能是鹿晗、李易峰。也就是说在现在的年轻消费群体心中,大众的品牌基础并没有他们父辈一样那么根深蒂固。

事实上,我们也能从朗逸竞争对手的改变中感知到这种变化。比如卡罗拉在2015年推出了双擎,目标定位于80后精英消费群体,为了俘获新的精英阶层。英朗全部车型都采用了1.0T和1.3T涡轮增压发动机,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涡轮增压。

当然,危机是危险和机遇同时存在的。朗逸面临的以上挑战不容忽视,这也给它带来了新的机会,比如不断增加的消费基数让它有机会继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消费升级让它拥有更多机会去俘获新一批消费群体,继续强化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那么在这样“时局动荡”的大背景下,全新朗逸PLUS能否延续过去十年的销量神话呢?这是个很刺激的挑战,也是个答案不确定的考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尝试思考另一个问题,朗逸在过去的时间里何以十年不败?

朗逸何以十年不败?

目前朗逸的对手包括轩逸、卡罗拉、英朗等车型,之所以能够在这些劲敌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上汽大众对中国消费者心里细致入微的拿捏,这是营销学里典型的投其所好。

大众是真的懂中国消费者,为什么强调“真的”。知乎上关于朗逸为何热销的一个回答中。“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中国消费者喜欢的它都有,中国消费者不在意的,它都没有。”获得了高赞。

由于企业技术和水平不同,同级别车型成本控制能力可能会有差异,但同样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厂商,你能说大众和丰田的成本控制能力谁比谁又相差多少呢?

那么用同样成本开发一款车时,朗逸的重点都在中国消费者关心的地方,而其它车型有消费者喜欢的,也有他们并不关注的。这样差距就出来了。

举个例子,比如与以上车型相比,朗逸后排空间并不是最长的,舒适度也不是最佳的,但它的主副驾各方面就比较均衡,消费者的满意度比较高,这时候我们再来思考,这个级别和定位的车型主副驾、后排一般坐的都是什么人。我相信大多数家庭后排做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这其中包含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来他们对车并不是特别懂,所以要求并不会太苛刻;二来一个家庭买车的主动权基本不在老人和孩子身上,这就是朗逸的聪明之处,但很多人都知道的是,轩逸的后排舒适度确实不错,卡罗拉的后排空间也在同级车型也足够宽敞,而在懂车和有决定权的主副驾夫妻两口子方面它们或多或少都有瑕疵。

同样,家用车的后备箱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朗逸后备箱空间是最大的,而其他几款车型并没有突出这样的属性。

如果非要细揪,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朗逸的低速滤震比较好,并且转向和方向盘回盘也很线性,静谧性和滤震性在同级车型都算得上出类拔萃。但轩逸的转向和回盘线性就差得很多。

朗逸并不完美,激烈驾驶的提速性能还有瑕疵,这一点轩逸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度特别高,动力收放自如,但需要强调的一个前提这是在激烈驾驶情况下。对于家用定位的车型来说,这样的问题是多少人关心的呢?

朗逸在堵车情况下的动力平顺性非常出色,尤其是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6档手自一体的变速箱动力组合。因为堵车是中国路况的一大特色。

投其所好只是其一,在营销上,朗逸同样值得外界学习。南大众的朗逸一直对标的是北大众的速腾。事实上,从定位上来说,速腾是高于英朗、卡罗拉等车型的,于是在消费者的潜意识里,朗逸比以上车型更有高级感的,但价格却与他们相差无几。

当然,固有思维的打造必须要给消费者带来这样的认知才更容易让人信服,所以在上汽大众内部,朗逸一直被放在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甚至很多设计元素上,消费者在朗逸身上能看出帕萨特的即视感。

全新一代朗逸11.59万元起售,十年朗逸的“功守道”

另一方面,朗逸的可靠性和高保值率也是其能够持续热销的关键。这是大众汽车品牌的拿手好戏。德国品质的可靠性,为它带来了更高的保值率。数据显示,上汽大众朗逸Plus、途观的保值率在细分市场都是第一名。

毫无疑问,这些优势未来也是朗逸Plus的隐形竞争力。所以综合来看,朗逸的热销也在情理之中。

全新一代朗逸11.59万元起售,十年朗逸的“功守道”

朗逸plus和朗逸有哪些不同?

理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朗逸plus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车哥们以为大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全新的外观设计。朗逸plus采用了大众家族全新的设计语言。

外观设计上,车企主要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家族化的大框架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区别,一种是完全脱离家族化设计的“信笔涂鸦”,前者是为了品牌传播,后者是为了彰显个性。朗逸plus显然是第二种,但是它又不同于大众现在的车型设计。

熟悉大众车型的朋友都知道,大众最经典的就是“三道杠”进气格栅,为了凸显工业性和厚重感,大众的车型基本都是那种棱角分明的感觉,很有力量感。但这一次全新plus改变了很多,加入了很多线性元素。

落到实处就是前脸进气格栅的三道杠变成了四道杠,并且形状由方正的“矩形”变成了相对圆滑的“浴盆型”,但它依然依然秉承了大众车型的很多元素,比如贯穿性,进气格栅与大灯几乎是“一气呵成”,这一点在下文的内饰里也会提到。

全新一代朗逸11.59万元起售,十年朗逸的“功守道”

不仅前脸,后面也有很大的改动,现款朗逸的尾部相对比较平齐,但朗逸plus后尾采用了“小鸭嘴”设计,跑起来像一个飘逸的裙摆,这样使车体看起来更有运动感,宝马的车型后尾常见这样的设计。

全新一代朗逸11.59万元起售,十年朗逸的“功守道”

据悉朗逸plus是第一款采用大众最新设计语言的车型,上月北京车展上亮相的全新大众CC和全新朗逸plus有很多相似的元素,比如饱满的引擎盖、“小鸭嘴”后尾翼。可以很肯定的说,这将会是未来大众的主要设计方向。

焕然一新的内饰。进入车内,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朗逸plus不再是大众经典的“T”字型设计,改成了贯穿性的“一”字型。整体性更强,就是一眼就能看穿全局的感觉,而不是特别凌乱的“混搭风”。

全新一代朗逸11.59万元起售,十年朗逸的“功守道”

第二点是,做工细节上明显提升。打孔真皮座椅、密布的车内缝线、柔软细腻的触手感觉等,看得出精心雕琢的痕迹。

三是高配版大屏幕增至8英寸,并且与中央空调出风口调换了位置,中控屏上移,出风口下移,便利性增加。

大方向上,进入车内一眼可见的就是这几点感觉,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它还有很多小的改变,比如车内增加了很多储物格、后排的双出风口和双USB接口,后排的中央扶手消失了,这个可以和后面的尺寸增加联系在一起,后面会讲到。

总的看来,内饰的方向更注重档次感和实用性。

更大的车身尺寸。众所周知,新款朗逸plus诞生于大众最新的MQB平台,得益于其模块化和高效的灵活属性,朗逸plus比现款朗逸拥有更大的车身尺寸。

来看一下全新朗逸plus和现款朗逸的尺寸对比。

全新一代朗逸11.59万元起售,十年朗逸的“功守道”

基本上所有的尺寸都有所加长,尤其是轴距,78mm的加长对于后排舒适性会有不错的提升。中国人喜欢大空间、长轴距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前面提到的,一般的B级车或者商务车中间会有中央扶手,但朗逸plus取消了这个配置,取而代之的是更柔软的靠背,个人以为这一点改变不是出于成本考虑,而是车型定位。朗逸plus的后排可以放到,并且设有两个儿童座椅卡扣。从这些细节也能看出朗逸plus的主打方向是更偏向于家用的。

配置更加多样智能。新车的智能化配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智能安全配置、二是智能娱乐配置。

智能安全方面,全新朗逸plus不同配置包含了SSR驻车启停及制动能量回收系统、RKA智能胎压检测系统 、EPB电子手刹与Auto Hold自动驻车功能、带Stop & Go功能的ACC自适应巡航系统。

智能娱乐配置方面,全新朗逸plus配备了语音控制功能,这套系统整合了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和高德地图,据说可以听懂上海话等方言。目前可实现语音导航、语音播放音乐、收音机。

更强、更多的动力选择。新车采用全新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取代老款1.6L发动机,并且还提供了1.4T动力选择。

其中1.5L最大功率85千瓦,动力水平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但燃油经济性有不错的表现,据说实测百公里油耗为5.5L。

相较而言,1.4TSI发动机动力就迅猛的多,最大功率110千瓦,最大扭矩250牛米,官方数据百公里提速8.3秒。显然是为了照顾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做出的两种不同发动机选择和标定。

全新一代朗逸11.59万元起售,十年朗逸的“功守道”

大的方面主要包含这几点,此外,朗逸plus在很多小细节上相较现款朗逸也有不错的提升。比如朗逸plus大灯、后尾灯几乎清一色都是升级为LED尾灯、更注重对称美学的防撞梁等。

朗逸plus对中国市场有何影响?

这时候,我们再回过头去看最开始的问题,朗逸plus能否再续传奇,答案似乎已经一目了然。因为它解决了以上所有痛点,设计、内饰上它满足了年轻化;配置上它满足了性价比优势;市场细分上,它采用了朗逸和朗逸plus同网销售的策略,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体,在目前朗逸势头正旺的前提下,它没有理由不火。

全新一代朗逸11.59万元起售,十年朗逸的“功守道”

那么未来热销的朗逸plus对中国市场又有着怎样的借鉴呢?

鉴于朗逸plus的诸多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的到来将会加速整个细分市场的优胜劣汰。在市场基数相对有限的前提下,朗逸家族抢走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就迫使其他车型必须做出改变才能存活,加速马太效应的同时提高了细分市场标准。

市场大环境方面。上月乘联会公布的乘用车销量数据中,一个细节引起了车哥们的注意。就是乘用车市场轿车的增幅超过了SUV,自2012年12月,轿车市场以9%的月度同比增幅超过SUV的8.1%之后,轿车市场的增幅再也没有追上过SUV。五年中,轿车起落不定,最高下滑幅度超过两位数,而SUV市场一直高居不下,同比增幅最高达7-8成。尽管0.1%的数据显得毫不起眼,但需要强调的一个前提是,它是建立在SUV增幅连续64个月超过轿车的前提下,它释放了一个极大的信号,SUV市场的高温似乎正在逐渐趋于理性,而轿车市场也正在慢慢地重新夺回主动权。

全新一代朗逸11.59万元起售,十年朗逸的“功守道”

这样的前提下,全新朗逸plus的到来有望进一步拓宽市场,通过虹吸效应吸引周边潜在消费者加入这一细分市场,反向推动其它企业和车型的推进和更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刺激整个轿车市场向更加良性的态势发展。

全新一代朗逸11.59万元起售,十年朗逸的“功守道”

不管内部产品力还是外部的经销商服务体系,亦或是售后保值率,全新朗逸plus的竞争优势已经足够明显,能否持续神话,还要看上汽大众营销团队如何运作,另一方面也要看对手们如何接招。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但大方向上,外界对朗逸plus的前景还是持看好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