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億抄底新三板!“自己人”成新三板定增主力,最高溢價率達106%

二級市場流動性枯竭,股價暴跌的股票比比皆是,諸多公司融資的道路也就此被堵死。

今年前5個月,新三板定增市場急劇降溫。已完成的融資總額為401.74億元,去年同期為543.76億元,同比減少26%;而新增的定增預案僅275.85億元,去年同期為727.48億元,同比減少62%。說斷崖式下滑也不為過。

之前40%的新三板公司都能融到資,現在只有不到20%的企業能融到資,二八分化越來越明顯。這是定增市場的A面。

B面是先前的投機資金已經銷聲匿跡,"自己人"正在積極參與定增

今年有近半資金來自新三板公司的"自己人",他們不僅在定增市場越來越活躍,出價也越來越接近市場價

而因為市場連續的無量下跌,估值中樞下移,看起來"自己人"越來越願意溢價參與定增。

有人說,等到新三板的定增沒外部投資者認購了,等到認購的都是公司創始股東和管理層,底部就自然到了。

那你覺得,現在的新三板快見底了嗎?

/ 01 /

新三板定增市場涼了?前5月融資總額、新增預案斷崖式下滑

某種程度上,這成為一個輪迴。2015年定增一票難求,三年之後,新三板公司也不得不放棄了融資的念頭。

因為失真的股價,2017年始便有不少公司放棄融資了。最典型的是某知名的新三板公司,公司董秘告訴讀懂君,去年有超過50家投資機構來調研,但都沒有談攏,原因是"我們根本不可能按照現在的二級市場價格發起定增"。

那是大公司的煩惱,眾多小公司的煩惱則是找不到錢。因為新三板是非公開發行股票,絕大部份公司都是先確定好投資對象之後再發布定增預案。

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截至5月25日,下同),新增定增預案僅275.85億元,去年同期為727.48億元,同比減少62%。

200亿抄底新三板!“自己人”成新三板定增主力,最高溢价率达106%

2018年1月至5月,發佈定增預案的公司分別為164家、104家、97家、78家、92家,逐月下滑,單月平均107家;

而2015年,2691家公司發佈過定增預案,單月平均224家;

2016年,3221家發佈過定增預案,單月平均268家;

2017年市場趨冷,發佈定增預案的公司依然有2529家,單月平均210家。

200亿抄底新三板!“自己人”成新三板定增主力,最高溢价率达106%

不僅發佈定增預案的公司越來越少,融資總額也在下滑。

今年前5個月,融資總額為401.74億元,去年同期為543.76億元,同比減少26%。

洞見資本創始人杜明堂認為,優質公司融資意願下滑是融資總額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優質項目一直是定增市場上的大戶,這類公司的融資意願降低,加上好多優質企業去IPO,它們就不會再融資了。"

他舉例說,一家因為政策原因撤回IPO申請的公司,4000多萬的利潤,現金流也還行,賬上有四五千萬在買銀行理財。公司不僅不打算融資,大股東還想回購股份。

"還有一些利潤規模較大、現金流好的優質公司,對投資人比較挑,市場估值下移,公司也不願意融資了。"

之前40%的新三板公司都能融到資,現在只有不到20%的企業能融到資,這就是二八原則。最後你會發現在頂層的那10%或5%的公司拿走了大部分錢

/ 02 /

機構全線撤退,前5個月一半的定增資金來自自己人

優質項目減少的同時,市場上的資金也在減少。今年以來,FA人士一致的感受是:沒有投資人了。

"機構今年都沒錢了。2015年的牛市帶動很多資金投新三板,2016年下半年,又有一堆基金在投 PRre-IPO項目。"杜明堂說,"但去年底審核一嚴,很多項目被斃,Pre-IPO投資沒有賺到大錢的。我知道有部分投Pre-IPO的機構,已經轉FA,賣自己投的份額"。

起初,很多投資機構都是按交易市場的思路來佈局,現在全落空了,通過定增、老股轉讓等渠道進入的數千億資金悉數被埋。導致現在的逐利資金只出不進,機構在定增市場上全線撤退。

現階段誰挑起定增市場大梁呢?說起來很心酸,是"自己人"。

"自己人"統一指,原股東、關聯方、控股股東與實控人。

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790家完成融資的公司中,有"自己人"參與的就達507家,佔比64%。

他們不僅頻繁出沒在定增市場,出資額佔比也在提升。

200亿抄底新三板!“自己人”成新三板定增主力,最高溢价率达106%

根據Choice數據,前5個月403.3億的融資總額中,"自己人"認購的達196.83億元,佔比49%。如果只看控股股東與實控人的數據,也60.61億元。

我們來看下"自己人"出資的變化軌跡。

2015年,新三板的融資總額為1313.31億元,"自己人"出資291.65億元,佔比22%;

2016年,融資總額為1502.73億元,"自己人"出資417.22億元,佔比28%;

2017年,融資總額為1437.85億元,"自己人"出資476.24億元,佔比33%。

近幾年"自己人"的出資比例一直在提升

牛市裡,股價高高在上,定增一票難求,投資機構恨不得踏破公司的門檻;

熊市裡,股價跌得稀里嘩啦,公司磨破嘴皮也融不到錢;此時,對基本面最清楚的"自己人"才勇於抄底。公司實控人和控股股東正拿真金白銀參與定增,幫助公司渡過資本寒冬

2015年到2017年,實控人和控股股東的出資額分別為73.76億元、108.23億元、166.32億元,佔到當年融資總額的5.6%、7.2%、12%。而今年前五個月已有60.61億元,佔比15%。

200亿抄底新三板!“自己人”成新三板定增主力,最高溢价率达106%

/ 03 /

股價跌跌不休,"自己人"越來越願意溢價參與公司定增

二級市場的市值,遠低於一級市場給出的估值,這應該是2017年以來90%新三板公司面對的共同壓力。

最常見的例子是這樣的,眼睜睜看著一隻股票價格已經跌了90%,個人投資者很眼饞,可就是買不到;機構拿這個價格和公司談定增,公司根本不會答應,覺得被嚴重低估。

那麼,挑起定增市場大梁的"自己人",願意給公司多少估值呢?

按照2017年淨利潤估算,"自己人"給出的估值中位數為16.55倍PE(剔除負值)。去年這一數值為17.55倍。

"現在融資估值在15-20倍間,利潤超過2000萬,成長性不是特別迅猛的,估值在2億-2.5億間。"洞見資本主管合夥人馬駿告訴讀懂君。

即,"自己人"在定增市場不僅越來越活躍,而且出價越來越接近市場價。

要知道,此前公司因低價定增給"自己人",與中小股東撕逼的事情屢有發生。

這可能要"歸功"於跌跌不休的市場和失真的股價。從目前的定增數據來看,"自己人"似乎越來越願意溢價參與定增。

2017年,新三板做市公司發起的溢價定增只有20次,今年已有24次;溢價率中位數也從15%提高到了21%。

200亿抄底新三板!“自己人”成新三板定增主力,最高溢价率达106%

注:讀懂君剔除了定增預案發布時二級市場沒有過交易的數據

但嚴格來講,今年溢價參與公司定增的"自己人",也並非真正的溢價。

比如,溢價率最高的公司山川秀美(831588.OC)。1月12日發佈定增預案當天股價為2.43元,而定增預案價為5元,溢價率達106%。

4月3日公司成功融資1000萬元,認購對象是"自己人",同屬公司董事長杜永林實際控制;但2016年3月,公司以5元/股的價格融資2000萬元,當時公司的股價在4元左右。

有人說,等到新三板的定增沒外部投資者認購了,等到認購的都是公司創始股東和管理層,底部就自然到了

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