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武都區深圳中學將援建精神發揚光大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陽光下的武都區深圳中學。

大四那年,她到武都深中毛遂自薦,要求實習。巧的是,時任校長和郭敏一樣,大學都在甘肅省河西學院,而且均擔任學生會幹部。所以,郭敏順利進入實習,畢業後通過公開招考,正式成為她曾經羨慕的武都深中老師。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地震發生後,深圳商報積極響應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號召,迅速啟動全國首個媒體慈善基金深圳商報慈善基金,募集善款近3000萬元用於該校建設。圖為學校全貌。

副校長杜應得親歷整個援建過程。學校自2009年8月28日交付使用近9年來,他最大的感受是,武都深中“設計非常合理”。

據介紹,目前該校的教師人數已從最初的33人增加至152人,學生從604人增加至1855人,可謂發展巨大。

2014年,武都深中被評為“隴南市示範學校”,升學率在武都區排名前三,體現了這所全新初中的衝勁。現任校長馬文獻表示,學校建在城鄉結合部,在解決武都及周邊地區進城務工子女入學問題上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也必須承認學生入學時的成績與其他老牌學校相比有差距。“所以我們一定會下大力氣把學校辦好,將深圳的援建精神發揚光大。”

一個數據是,2012年,郭敏當班主任的初三(8)班45名學生,有23人考入省重點高中,讓許多業內同行大呼“沒想到”。郭敏說,學校幾乎都是和她一樣的年輕教師,能接受更先進的教育理念,幹勁十足,“深圳援建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好的硬件,它接下來的發展得靠我們自己。作為深中人,不能丟臉。”

十年鉅變:如今的武都深圳中學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青崗壩村養蜜蜂種天麻經營電商

從康縣往南行駛15公里,規劃齊整的青崗壩村就位於康陽路邊上,地理位置相當便利。該村由深圳參與援建,屬於整村重建項目。

5月7日上午11點,太陽正好,50歲的唐彩琴坐在院子裡摘扁豆。這是一棟二層樓房,大門上貼著對聯“福多財多喜樂多,家和人和萬事和”,橫批“富貴平安”。5米以外,她3歲半的孫子正在騎自行車,不時摁響車上的鈴鐺。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當年深圳參與援建的青崗壩村唐彩琴一家在小院子裡嘮嗑。

據康縣駐該村幹部邱麗娟介紹,重建的青崗壩村包括原來的下先生溝村和青崗壩二村,受益農戶63戶258人。近年來,村子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建了一個近3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有一個標準籃球場,道路硬化已達1500米,村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如今的康縣特色鄉村旅遊項目比比皆是,圖為康縣鄉村旅遊示範村花橋村包裹在青山綠水間。

而唐彩琴對“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自家的房子從災後援建的1層樓,慢慢自費加建至兩層,並擴大了院子。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從康縣往南行駛15公里,規劃齊整的青崗壩村就位於康陽路邊上,地理位置相當便利。該村由深圳參與援建,屬於整村重建項目。

唐彩琴的大兒子由於從小就體弱多病,因此沒有出門打工。不過上過大學的他也在探尋自己的致富路,從去年開始經營電商,在網上賣山野菜、蜂蜜、核桃、天麻等土特產。“得感謝政府在村裡開通WIFI,並完善物流體系。如果沒有這些,我都找不到工作。現在生意剛剛起步,希望越來越好。”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除了設備,我們那時候的技術也不行,連新生兒氣管插管都不會。”楊雲蓮說,當時陳昱還從甘肅省衛生廳婦幼處借來模具作為道具,對她們進行手把手指導,後來還安排她和同事去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免費培訓。“可以說,我們的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王壩鎮何家莊村打造“田園綜合體”建美麗新農村

擱以前,43歲的何德康根本想不到,有生之年會參與一個上千萬元的“大項目”。這位何家莊村民由於家裡缺勞力,加上兩個女兒都在上學,因此多年都是貧困戶。

去年9月,何德康憑藉著自己的裝修手藝,將他地震後沒有受損的老房子修葺一新,取名“老家客棧”,以房屋入股形式加入了“秀川鄉村旅遊度假有限責任公司”,一躍成為何家莊打造“田園綜合體”鄉村旅遊模式的示範戶。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康縣王壩鎮何家莊,當年深圳援建的村莊,如今正在升級改造,打造田園綜合體美麗新農村。空中俯瞰美麗的新農村全貌。

何家莊村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2008年地震損毀不算特別嚴重,因此災後沒有選擇整村移址重建,而是在原址基礎上保留部分老房屋,通過深圳援建新蓋了部分一層平房。去年,在隴南“精準扶貧建設美麗鄉村”政策指引下,該村更進一步,選擇試點打造“田園綜合體”,以村裡集體經濟、政府補助、村民入股等形式,成立公司,統一經營,年底分紅。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康縣王壩鎮何家莊,當年深圳援建的村莊,村裡處處充滿著文化氣息。

以老家客棧為例,從去年9月開始建成運營至今,散客入住收入近1.5萬元,承包收入近1萬元,加起來近2.5萬元。要知道,客棧僅有4間房,每晚的房價才80元。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康縣王壩鎮何家莊,當年深圳援建的村莊,綠色生態。

據瞭解,何家莊田園綜合體項目面積達到1100畝,總投資金額約2700萬元,前期工程投資1100萬元。項目包括多家客棧、餐廳、跑馬場、釀酒坊、釀醋坊、根雕書畫藝坊等,大約一半還在建設施工過程中。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今年底,該綜合體將完全竣工。

那年那人那事深圳援建者王峰:紮根隴南收穫愛情

十年重建:大愛深圳的隴南印記!

深圳援建者王峰:紮根隴南收穫愛情,如今在這裡開的餐館也成了當地有名的餐飲店。

1967年出生的王峰祖籍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93年他到深圳就業,來隴南援建之前在廣東廣玉源建築裝潢設計有限公司工作。“5·12”地震發生後,王峰主動請纓,從深圳遠赴隴南參加援建,因其出色的工作成績,當年被評為深圳對口支援隴南災後重建工作先進個人,並獲得隴南市榮譽市民的稱號。

後來,當援建者們逐漸返回深圳的時候,王峰卻留在了隴南,變成了真正的“隴南人”。“三年援建,我收穫了很多,而且還遇上了一生最重要的人。”原來,王峰的輾轉不僅源於對隴南的熱愛,也因為一份跨越千里的愛情。援建快結束時,經朋友介紹,他認識了在隴南工作的妻子,並於2010年8月結婚。

為了能和妻子長期陪伴,援建結束後,王峰主動放棄在深圳的優越環境和高薪待遇,在武都開起了餃子館——龍江餃子王。“我祖籍在黑龍江省,現在又生活在白龍江畔,合在一起,就稱‘龍江’。”說起店名,王峰的詮釋寓意深長。

如今“龍江餃子王”在當地小有名氣,今年春節後,王峰又將店搬遷到東江新區臨街地段,設計裝潢更加古色古香。“我選用的都是最好的食材,從寧夏運來的面50斤145元,油也是十幾元一斤,肉更是檢驗合格的‘放心肉’。”王峰介紹,新店搬遷後,他還進一步調整了食譜,從東北老家聘請了更好的餃子製作師傅。

“客源這麼好,是因為整體環境變好了,跟十年前相比,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不少。”讓王峰感嘆不已的,更是隴南的變化。“雖然沒有深圳繁華,但有別樣的安靜和美麗。”他說,“隴南是個開放的城市,外地人在這裡做生意,都願意紮根在這裡。”

交通的發展更讓王峰深有感觸。他回憶,剛開始來到隴南參加援建,從市區趕到重災的鄉鎮,本來崎嶇不平的山路讓地震“搖”得千瘡百孔,一百公里的路都要走七八個小時,想想真是“不堪回首”,但如今卻今非昔比。“在隴南我最掛念的還是黑龍江老家的老母親,她已經七十多歲並且身體欠佳,以前回去看一趟不容易,但現在回家坐飛機火車都很方便。”王峰說。

十年之間,王峰由陌生到熟悉,周圍的人和事更是讓人時時心生歡喜,他對隴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談起今後的打算,王峰說自己打算和朋友開餐飲公司,做連鎖加盟等。

來自人民網的一組數據

2010年10月10日,經過2000多名深圳援建者800多個日夜的連續奮戰,深圳對口援建甘肅隴南直接援建項目全部竣工並整體移交甘肅省。

在兩年的援建過程中,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給深圳經濟帶來不利影響的情況下,深圳市委、市政府向災區人民作出“決心不變、目標不變、標準不變、力度不變”的莊嚴承諾,通過壓縮行政開支、取消重大慶典活動等,將對口支援資金總規模擴大到30億元。按照深圳三年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1%計算,累積超出國家規定的每年6.4億元的標準,增幅達28%。


攝影 薛雲麾

視頻 肖兵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