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經常學不進去?看學霸們都怎樣克服

考研經常學不進去?看學霸們都怎樣克服

►不想學習的原因

在給出解決清單之前,不如先想一想,究竟是什麼導致我們不能靜下心來。

 1,不學習,是因為可怕的線性思維

這個應該是你靜不下心來學習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小到大,我們所做的一切學習活動,都有人幫忙指出前進的方向和所能達到的目的地:

上小學好好讀書,將來可以考個好一點的初中;初中好好讀書,將來可以考個好一點的高中;高中好好讀書,將來可以考個好一點的大學;只有上了好一點的大學,將來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才能有一個好對象......

你看,我們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有實打實、可以掌控的結果。

也難怪,在大學之前,我們被灌輸最多的,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天才是由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成就的”,“付出定有回報”的毒雞湯,因為家長和老師也都清楚,在這個階段,學生只要努力就行了,至於為什麼要努力,他們一點都不關心。

但高考永遠都是人擠人的獨木橋,有人走上人生巔峰,必將有人伴隨著無數的慘叫,跌入谷底。無論是走上巔峰還是跌入谷底的人,打小被灌輸的線性思維,早已揮之不去,相伴一生。

線性思維帶來的最大負面影響,就是讓人容易產生恐怖化的情緒。

我聽到最多的抱怨,大概可以規成以下幾類:

完了完了,我感覺我考研也考不上了,這輩子就要玩完了;

完了完了,我這次的六級沒有過,今後找工作肯定非常難,感覺大學白上了;

完了完了......

心理學家埃利斯將我們常常誇大生活事件帶來的消極影響的傾向稱之為“恐怖化”。

因為這樣的線性思維,一旦有什麼事情沒有按照既定的線性往上發展的時候,我們就會自己給自己製造障礙,自己給自己加戲,而且還是苦情戲。

但實際上,現在讓我們焦頭爛額的事情,在人生的漫長河流中,連再小的浪花都不是,但因為受制於這樣的線性思維,往往會刻意誇大現在的痛苦,接著看不到將來還有什麼好留念的地方。

2,不學習,是因為相對剝奪的存在

美國著名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曾經寫過這膾炙人口的詩句:

假如我沒有見過太陽,

我也許會忍受黑暗。

你可以理解為,人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覺得自己應該也要擁有其他人同樣擁有的東西,如果得不到,就會非常痛苦。

我一直強調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的觀點,既然是社會性動物,就無時不刻都在和別人進行比較,但因為你和周圍的同學,高考成績都差不多,因而無論怎麼比較,差距都不會過於明顯。

可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別人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都能通過各種載體傳播到你眼前,加上互聯網存在著極其嚴重的“幸運者偏差”,於是你看到的,全部都是比你厲害很多,比你牛逼很多的人。

如果你經常上網,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明明自己的成績也還不錯,明明自己的顏值,也還可以,明明自己的收入水平,也還不差,但一看網上的其他人,立刻就被啪啪啪打臉。

看到有人12歲上北大,於是覺得自己無論成績多吊,也是渣渣;

看到有人常年8塊腹肌傍身,一年四季都在吃健身餐,於是你覺得自己好丟臉哦;

看到別人年紀輕輕就拿到3000萬的風投,不久就要上市敲鐘,你看了看自己的工資單,臉都紅了。

比較可能會激發你向上的動力,但也會激發你相對剝奪的感覺:你會認為,憑什麼別人有的東西,我就沒有!

“相對剝奪”這一術語是學者在研究美軍二戰滿意度時首次使用的,學者發現,美國空軍士兵對於自己獲得晉升的機會要比美國軍警有更多的挫敗感。

但事實上,美國軍警的晉升要比美國空軍更加緩慢且不可預測得多,但美國空軍對比的,不是美國軍警,而是他們覺得自己應該得到的晉升機會,卻沒有得到。

沒有得到晉升的美國空軍,體會到的,就是相對剝奪的感覺。

長年累月地和遠在天邊的人進行對比,你可能會認為別人所取得的成績,可以給你增添許多精神動力。但實際上,如果你一次次地沒有變成他們那麼厲害、那麼牛,那給你造成的挫敗感,一定十分強烈且很難揮去。

一旦嘗試到挫敗感的滋味,你是完全不可能再靜下心來學習的。

知道什麼樣的人最不幸福、最沒有動力嗎?

不是住在非洲大棚裡的難民,而是明明可以按照自己已經報考的方向來努力,卻偏偏強行和“幾個月輕鬆考試211、985”的其他人對比的考研er們,他們一次次地品嚐著“相對剝奪”的滋味,關掉暖屏的手機之後,心裡留下的,卻只能是深深的挫敗感,既然是挫敗感,你是不可能再發奮圖強的。

3,不學習,是因為有很多人取悅你

高度發達的網絡時代,帶來了自媒體,帶來了各種各樣的APP。有時你是不是會感到無聊?沒有關係,各種APP會給你推送各種搞笑輕鬆的視頻。

這些視頻都看完了是吧?沒有關係,它們會給你推送“相似推薦”,“今日最熱門”的文章和視頻。

或許這樣你還不滿意,沒有關係,它們可以根據你的瀏覽記錄,或者在其他平臺上的搜索信息,給你推送“猜你喜歡”,“大家都在看”的內容。

對於一個在學校沒有任何存在感,老師對其又不加以重視的學生,或者對於一個在職場上到處碰壁,沒有人把他當回事的人來說,刷各種頭條類網站和玩遊戲,是killtime和獲取存在感的最佳途徑。

當然,也只有在虛擬的網絡之上,軟件和遊戲的開發商們,才會珍視你的需求,知道你想要什麼,並千方百計地想要討好你,留住你的時間和注意力。

用戶的時間和注意力對於它們來說,你知道意味著什麼嗎?意味著流量和可以拿到手的投資額,這是他們可以甩開其他競爭對手的關鍵因素,也是他們對外宣傳的絕佳籌碼。

而你的時間和注意力對於老師來說,根本就是可有可無,你來不來上課,對於他們來說,其實一點都不重要;你上課滿不滿意,對於他們來說,也不是很重要,你對他們有意見,也得等到學期末的時候,按照流程走走,才能提出來。

一邊是虛擬網絡把你捧上天,一邊是線下的學習環境把你當成普通人,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做一名“天使”吧!

►怎麼做

既然知道了知道了不能靜下心來學習的原因,接下來就是具體的解決方法了。

4,用“追求卓越”來替代“追求優秀”

這是解決線性思維的一個好方法。

線性思維不允許我們在追求目標的路上偏離既定的路線,一旦偏離既定的路線,我們會感到深深的無奈和絕望感,從而不會想著再繼續去努力,繼續去改變已然發生的事實。

在“追求優秀”的人看來,從一點出發達到另一點,只有兩條最標準的、不會繞遠路可以走,因為他們不允許自己犯錯,對偏離既定路徑的事實,無法接受。

而在“追求卓越”的人看來,同樣的路程,有任意一條標準的路徑走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中間出現曲曲折折,兜兜轉轉的路徑,他們也可以接受。

關於這一點,哈佛大學幸福公開課的Tal教授也有提及。

你可以發現對於同一個事件的解釋和反應,這兩種不同信念的人,給出的反應是不同的。

同樣都是六級考不過,“追求優秀”的人傾向於一考定終身,會自己給自己強加“恐怖化”的情緒;而“追求卓越”的人,則暗自檢討不過的原因,爭取下一次避開之前犯下的錯誤。

 5,盯緊別人的成功,不如記錄自己的想法

我記得巴菲特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時刻盯緊別人是否賺到錢是最愚蠢的做法。

當你時刻盯緊別人的學習成績或者取得了多大的事業成功時,那留給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一定會大幅度地減少。

想想你和別人在賽道上進行賽跑,當你時不時關注別人是否有在用力,穿的是什麼裝備,用的什麼牌子的洗髮水,那別人有什麼風吹草動,都可以在你的內心裡,引發巨大的風暴。

所以,時刻和別人進行比較,並不是讓自己靜下心來學習的好方法,一個更好的方法是,找一個本子,把自己每一天完成的事情,給記錄下來。

《小狗錢錢》裡面的主人公,正是因為每一天對自己的收支情況做記錄,才慢慢地養成了關心自己並不斷積累財富的習慣。

即使是一些負面消極的信息,你絕對也可以將它給寫下來,因為只有當你把焦慮和痛苦的情緒給記下來,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你就可以輕鬆地找到應對的方法。

查理·芒格曾說:如果我知道自己會在哪裡死去,我就永遠都不去那兒。失敗的經歷,其實也有它的價值。

記錄自己的想法和取得的進步,可以讓你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6,再多思考一層

每當你在緊張的考研學習之餘,準備刷微博或者頭條的時候,你可以反問一下自己:

我現在很累嗎?我幹嘛要沉浸在人工算法給我無盡的推薦之中?這對我有什麼好處嗎?

多思考一層的結果,是為了不做一名被動的信息接收者。面對過量的信息,自己為難自己,強迫自己走出別人乃至人工算法設下的圈套和牢籠。

被動地接受信息,通常很容易,因為無需動用自己的腦力去多思考一層。但時間久了,會產生路徑依賴,到時候想動用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可能這種能力,已經喪失殆盡了。

7,運用思想軌道論

人每一次的思想支配行為,都是在強化一條軌道。時間長了,要脫離軌道很難。天天在外頭跑來跑去,就覺得家裡呆不住。天天宅在家裡,就懶得去外面。早起的人恆早起,都是這個原理。人的精神狀態,學習狀態,懶惰程度,全有自己的軌道。

玩三消/掃雷/紙牌類簡單遊戲的時候,明明沒啥癮,甚至覺得有點無聊,可還是一局一局的玩下去,在那種時刻可以明顯感受到心流在固定的軌道上湧動。學不下去的時候,就要給自己打破現有的懶散軌道,鋪一條學習軌道。

怎麼打破現有軌道呢?分為環境和身體。

環境包括:改變居住環境;改變學習環境;參加學習小組/課程;找學習夥伴,等等。

身體包括:開始早起,開始運動,規律作息和三餐。

現有懶散的軌道打破之後,就要給自己鋪設一條學習的軌道。這個過程挺難的。如果思想是河流,它已經在我們惰性的河床上流了太久。現在我們把它帶到學習的平原上,剛開始只能徒勞的淺淺劃下痕跡,很容易散漫,很容易慣性的又回到原來。這時候就要用意志力給自己設限,約束河流往學習的方向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