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看北碚」鄧高如——碚地硅谷

「知名作家看北碚」邓高如——碚地硅谷

《水土工業園》王迎春攝

當我寫下這行標題的時候,我已預感到天賦北碚這個飽含科技韻味的美稱,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叫響:

碚地硅谷——北碚是重慶的硅谷,是西南的硅谷,或許還是中國的又一個硅谷!

說來也

可笑

八十年代初期

“科技興國”的戰略才在我國興起,我所在的城市成都的一所名校——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後改名為西南電子科技大學),名聲日隆。隨之,這裡便傳出一個新鮮而洋派的名稱:“成都硅谷”。

一般人自然聽不懂,尤其不懂“硅谷”二字的含意,即便查遍當時的《新華字典》,也茫然無知。於是便望文生義地認為,這“硅谷”莫非就是指在成都這個校園內有一片研究生產“硅膠”的谷地,或者研究生產硅膠、稻穀的地方。

「知名作家看北碚」邓高如——碚地硅谷

京東方大樓

後來

才知

全然錯了!

所謂“硅谷”,原是指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舊金山灣區南部的一個高科技研究生產基地的別稱。

這條長達25公里的谷地,是美國最早研究和生產以硅為基礎的半導體芯片的地方,後來成了美國以至世界電子工業和計算機業的王國;而當時成都的這所電訊工程學院,是當年由周總理親自提議創辦的專業學院,是一所教育部直屬的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中國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亞洲最大的電子工程大學。它培養的學生,當時成為了社會上最為搶手的電訊、電子技術人才,而且也成了美國硅谷的眾多業務、技術骨幹。於是“華夏硅谷”、“成都硅谷”的美稱便由此而生。

「知名作家看北碚」邓高如——碚地硅谷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大樓全貌

深秋

時節

我有幸參加

“知名作家看北碚”採風活動

車到兩江新區北碚屬地,使人大吃一驚:過去的荒溝野嶺,幾年未到,現已變成高樓林立,道路如網,工業園區、生活小區、公園校區此接彼連的地方。

我不禁心中在問,這就是當年以經營花木、種植糧食為主業的水土鎮麼?就是幾乎不通公路、運花木出來也全靠人背肩扛的農戶花鄉麼?

其時,兒時聽過的一首民歌便響在耳畔:“好久沒到啊這方來喲,新栽樹兒哩排隊排喲。蝴蝶蜜蜂採花粉,樹上喇叭響起來……”隨著這熟悉旋律的引進,我口中就哼出了這樣的詞句:“好久沒到啊這方來喲,新蓋的大樓哩排隊排喲。公路輕軌通四處,科技興區幸福來。黨的開放政策好,農村邁入新時代……”

「知名作家看北碚」邓高如——碚地硅谷

“井字型”骨架路網

過去

多年來

我一直羨慕珠三角區和長江入海口的金三角那些地方,也曾多次去參觀訪問過,便也從中明白了一些道理:這一帶能率先發展富裕起來,首先得益於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其次得益於這裡的交通條件、技術基礎好,再次受益於各類實業項目選得好(那時許多項目剛引入國內,競爭對手少,成功概率很高),最後還靠創業者們苦幹實幹做得好。今天的重慶,今天的北碚,與二三十年前那些地方的情況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創業發展的各項條件,更為充分,更具優勢。比如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加大、加快中西部地區開放發展的優惠政策;現在這裡比起珠江、長江三角地區當年創業的經濟、人才、技術實力更為雄厚;我們在創業過程中,無論具體政策的制定執行、高端人才的招攬任用,以及“朝陽項目”的論證選定、各類產業的科學組合和大批商品的內售外銷等等,我們都能有制可依,有規可循,彎路不致於再走。

「知名作家看北碚」邓高如——碚地硅谷

崛起的新城

一天

緊張的採訪中

我看出了一點門道,聽出了一點真諦,那就是建設者們拓展的多是美麗,保護的多是生態,弘揚的多是文化,打造的多是園區。而在各類工業園區的建設發展中,又堅持的是科技興碚,主打的是高新產業,杜絕的是粗獷產能,防止的是汙染生產……

一句話,發揮的是“硅谷效應”,運用的是“四兩撥千斤、槓桿撬萬噸”的科學原理,創造的是巨大的經濟效益、綠色的環保效益、廣泛的社會效益和無窮無盡的示範效益!

「知名作家看北碚」邓高如——碚地硅谷

汽車生產線

這段“我筆寫我心”的感受性文字,是否反映、表現出了北碚決策者、建設者們的心思呢?我從相關資料特別是兩江水土高新園區的發展事實中,找到了答案。

令人可喜的是,在這幾年飛速發展的時段中,這裡依然是青山綠水,依然是和風白雲、空氣清新、塵埃不起。我們行走一天,皮鞋是乾淨的,衣領是潔白的。

「知名作家看北碚」邓高如——碚地硅谷

川崎機器人

如此驚人的發展速度,如此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保效益,使我們肯定地說:“碚地硅谷”的格局已經形成,“碚地硅谷”的效應正在釋放!我們相信,按照這樣的思路發展下去,北碚的人文地位、生態地位、休閒養生地位不僅會依舊領跑主城,而且其經濟、科技和創新地位,也同樣會倍受世人矚目!

「知名作家看北碚」邓高如——碚地硅谷
「知名作家看北碚」邓高如——碚地硅谷

鄧高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