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意‖徐荣敏: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

一种文字与书写的眷恋

徐荣敏自谦地说:“首先,我不是书法家,一来没有正式拜师学习,二来没有好好地临过钟王颜柳,三来没有参加什么组织机构,充其量只是一个爱好者罢了。”话虽如此,当我们看到他的书法习作时,却不禁为其扎实的笔墨基础和生动气韵所打动。徐荣敏对书法的情感和执着,在点画之间展露无遗。

每个人兴趣爱好,大抵与其生活经历有关。“不同经历的人,对人生、对事业的理解都会不一样。我之所以喜欢写字,首先跟我的家庭教育有关”。徐荣敏的父亲对子女的文化修养十分重视,书法自然是父亲关注的重点。青少年时期,徐荣敏外出求学,在通讯设备落后的年代,与父亲交流只能依靠写信。“父亲对我写信的文字和书法特别讲究。如果信中哪一个笔画写得不对,哪一个点多余了,都会在信上注出,说明错在哪里。改好以后,再将信件退回到我手中。我的长兄毕业于当时的杭州大学中文系,父亲有时还会叫我长兄帮我修改。现在想来,这是父亲在培养我严谨规范的书写习惯。”事实上,除了这份严谨以外,徐荣敏对文字的情感也在一次次信件往返中与日俱增。

匠意‖徐荣敏: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

不忘初心

在徐荣敏上初中和高中那个时代,当时学校里的印刷读物,比如试卷、各类化名册等都是需要在钢板里刻好字,再用油墨印刷。由于从小培养了良好的书写功底,课余时间他顺理成章地承担起了学校里刻钢板字的活儿,在校园里一度被传为佳话。

工作以后,徐荣敏曾在机关单位从事秘书工作。“当时写稿子没有电脑,每一篇稿子都要一笔笔写出来,然后誊抄、修改,再抄……”久而久之,徐荣敏并不觉得麻烦,反而对书法越来越感兴趣,“可以说,工作让我爱上了书写。”

后来,徐荣敏开始拿起毛笔,濡毫染墨、书之绢素的喜悦心情,现在想来依旧记忆犹新。尽管不是“科班出身”的职业书家,没有遍临诸家的经历,徐荣敏也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读帖。“我喜欢读帖。我们与古人之间,相隔千年,如果亦步亦趋地按照古人的一点一画来,照猫画虎,恐怕只会神情悬隔,最后就落入刻意、造作的境地。所以,我喜欢通过读帖来把握古人书法的精神气质,再加上自己理解,对其加以增损,再现于自己的笔下。”于是乎,我们能够在他的笔下见到颜真卿、李北海,见到王觉斯、傅青主。

匠意‖徐荣敏: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

弹琴读书联

匠意‖徐荣敏: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

禅茶一味

一场平凡而悠长的修行

在徐荣敏看来,成功的书法作品必须要具备两个功能:首先是文字功能,书法以汉字为基础,好的书法应该具有可读性。“即便是看上去狂放的草书,也有法度可循。”其次,书法是一种心灵的创作,是人的思想情感、精神意绪通过手、笔表达的产物。“从这个方面来说,书法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日常修行”。多年来,徐荣敏不管工作多忙,始终坚持工作之余创作书法。他写字不喜欢抄录古人诗文,只写对自己有所触动的文句。“当我写一个字或写一幅作品,我一定会深入理解文句背后的深意。有思考而后落笔,这是一种文化修行”。

徐荣敏的书法是生活的感悟,其中有喜悦、有陶然,有把酒临风,也有金刚怒目。有一次,朋友见到徐荣敏激情作书,奋力一笔,竟然将砚台打翻在地,真可谓“书为心画”。

作为一名企业家,徐荣敏的书法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企业的文化。“这种高雅的业余爱好,也在无形中对企业产生了的影响。企业文化得以彰显、提升对员工素质、企业发展也很有益。”

匠意‖徐荣敏: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

云鹤游天

徐荣敏书法看似业余为之,实则是在修练人格,数十年不间断的砥励前行与领悟,书写已成为他不离不弃的必修课,忙也好闲也好,他总能神闲气定的在书写中实现物我两忘,并在书写的干湿浓淡与疏密虚实中寻找自我的“诗与远方”。诚如著名美术评论家徐恩存先生对其书法特点的评价:在从容自然与行云流水中,见出端正大气的情操和人生准则,故其书写的形式与风格,折射着他的内心境界,书法有规律而无定法,有传承更有自我情怀表达,这是难能可贵的。点、线、笔法等展示出的是无尘的纯净心灵,用笔的顿挫转折中见出其数十年苦苦求索的历练,而在厚重与飘逸的线条中则反映出审美取向的卓然与脱俗呈示了以本土文化为前提的精神理想追求一一在以小见大的书写中,面对苍穹与厚土,书写人与自然。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徐荣敏对书法的眷恋还有更高层次的原因。“汉字或许是维系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数千年的关键所在。从某种角度上讲,把中国的汉字写好,其实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这份责任感,让徐荣敏的作品更具有一份纯粹。他认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最为基本的就是保护汉字文化,身体力行当写好中国的汉字,这是每个国人都能做到也是应该做到的。“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小年轻穿着印有英文单词的T恤衫,其实中国的汉字用书法的表现形式印在衣服上更美,我们的汉字同样可以走出国门,许多外国人了解中国首先是从中国的文字入手,保护中国汉字意义非凡。”现在,徐荣敏每天坚持练习书法,正是出于这个初衷。采访中,他一直强调,学习书法,并不是为了有一天要成名当书法家,书法不是追求个人名利的工具。他说:“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是文化自信的最基本表现。”

匠意‖徐荣敏: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

无我

一份文化情怀与精神的追求

徐荣敏去年干了一件文化大事。他带领他的工作团队历时三载、倾力打造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女儿红》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观众好评如潮。作为一家致力于文化传播的文化企业,没有什么比能为广大观众献上一份美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值得兴奋了。电视剧《女儿红》是一部全景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史诗剧。以传播和弘扬中国黄酒文化,彰显其包含的人性力量为主旨,以中国故事、民族精神、浙商情怀和江南人文为主题。先后被浙江省及杭州市列入文化精品扶持工程项目,荣获浙江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杭州市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分别刊登由著名文艺评论家或剧评家撰写的专题评论文章,予以高度评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来函表示赞赏和支持。

匠意‖徐荣敏: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

录《女儿红》台词

匠意‖徐荣敏: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

录西哲语

一生的文化情结与归宿

满满家国情怀的徐荣敏有一份浓浓的文化情结,他表示:一辈子不会放弃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定将会对文化产业和文化慈善进行到底。他说,从事文化事业能安顿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今天的文化传播一定要起到给人以启蒙、教育、净化、改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着力传承创新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公平、正义、科学、民主、法治的思想。因此,从事文化传播事业者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既是对大众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既是对现实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

徐荣敏透露,未来他准备做一些国际文化交流的项目,结合地方优势,把中国优秀的文化精髓弘扬到国际。多年生活工作创业在杭州的他,通过文化传播途径立志为杭州打造国际一流城市尽上一份力量。“我会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守高远的精神追求去从事文化事业,并将这份事业进行到底。”


人物名片:

徐荣敏,浙江浙江雕刻时光影视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从事文化传播事业,并有三十余年收藏经历。

匠意‖徐荣敏: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