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马跑者猝死:学习知识苦?别拿生命赌!

1月21日参加渣打香港马拉松10公里赛事的李先生抢救无效于1月24日不幸离世。


据了解该跑者姓李,年龄50岁,是参加10公里项目男子组的选手,比赛当日,他在赛道6公里处倒地昏迷,被紧急送医抢救。


跑马过程中猝死是谁都不愿看到的,但是它真真切切发生了。有跑友说我肯定不会有事儿,就算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而那个唯一的概率就是万一就是你呢?

跑步量力而行,宁欠误过,循序渐进,这是所有安排运动训练的铁定要求。对于跑步强度的制定也是有要求的,想跑马拉松,一定要进行过相应的训练。

而在这跑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道自己正在进行的跑步“强度”是什么阶段!

运动强度分级

运动强度的分级,让跑者们有了评估的标准。而《Daniels' Running Formula》(《丹尼尔博士跑步方程式》)一书中针对运动强度的阐述又更进一层,让人们知道在不同的强度之下,训练带给生理的效益都会有所不同。即下图的跑步训练强度设定。

渣马跑者猝死:学习知识苦?别拿生命赌!

运动强度分级的方式

在运动强度的分级上有很多的方式,例如心率、摄氧量、血乳酸等等,除了这些透过设备仪器可测得出的量化数据之外,还有一种叫“自觉强度(Rating of PerceivedExertion, RPE)”。

自觉强度

自觉指自己能够察觉到、评估到、不倚靠其他装备辅助就能知道的”感觉”。

而自觉强度的意思就是,倚靠着自己对自我生理反应的强弱,能够做出直觉判断的运动强度分级。

经常被采用的自觉强度分级量表为10级运动自觉量表,强度从0分开始呈线性上升到10分,如下图所示:

渣马跑者猝死:学习知识苦?别拿生命赌!

自觉强度的好处

科学化训练盛行的现在,生理测量装备(如心跳表)确实是很好的量化工具,能够让强度”看得到”。

并能够让跑者在一段周期训练后,透过比较同一配速之下,周期前后的心率差异,来得知自己进步的状况,但过度依赖电子装备有个很大的状况是,“自觉”会变差。

以自觉强度作为训练时强度的分级标准有几个好处:

1. 沒有电子装备数据误差的可能。

2. 装备轻量化

3. 不会因为数据而影响心理

4. 更专注于与身体的对话

5. 对于生理的反应更加敏锐

6. 提高破PB的可能

自觉变差的情况是,装备数据不准确时容易乱了方寸,或比赛时容易专注在”数据(每公里配速、心率…)”,而降低了突破自我的机会。

比赛时为了轻量化及降低数据判断誤差,一般是不会戴心跳带的,当预计配速是4’00”/Km,起跑后第一公里看到手表显示3’57”,如果今天是状态良好的,却死守着预定配速而放慢,那就损失了破PB的机会。

反之,若状态不好,还坚持着努力达到预定配速,那后段肯定会跑得很辛苦或是爆掉。

再来,赛事环境会有变数,逆风、侧风、上下坡、对手的配速或战术,都会影响配速的拟定,此时良好的“自觉”就是最好的依循方向,所有优秀的跑者都有良好的体感,能够判断当下的强度自己可以跑得多远!

渣马跑者猝死:学习知识苦?别拿生命赌!

如何强化跑步的”自觉”呢?

答案是要累积“经验”,就要让身体反覆记住各种强度之下的跑感。

最简单的作法:在不看心率的情況下,通过M~T强度的持续跑、还跑或间歇跑训练,每公里或每固定距离看分段计时(配速),或在过程中玩猜配速的游戏,就能提高自己对于速度的敏锐度,以及在该配速之下喘气的状态。

接着给大家分享一个台湾跑步大神参照Daniel博士10级自觉强度量表的制作的的5个强度分级对照表。

渣马跑者猝死:学习知识苦?别拿生命赌!

用喘息(说话)来作为容易判别强度的分级,十分简单好用!

E配速的范围

当你可以边跑边说话、聊天自如的时候,那是在E配速的范围。

M强度的范围

如果这时候,我开始有些喘了,只能讲一个句子,“我要水”“太快了要慢一点”“换你来带”…表示已经进入到M强度的范围了。

换言之,如果在马拉松比赛的前段,你已经说不出话来了,那绝对是跑太快了!

T强度的范围

我们再把强度拉高一些,这时候我只能说一个单字,水! 运动饮料! 盐!! 这大概是T强度,也就是10K左右的比赛强度了。

I强度的范围

如果你已经上气不接下气,无法说话,那就是进入到间歇强度(I强度)的范畴了。

R强度的范围

最后就是闭眼冲刺(R强度),那时候可能连呼吸都忘记了。

很好记吧! 大家可以在训练中或比赛中去使用看看,来提升自己对于生理的反应的敏锐度。

数据化是理性的代表,能够让我们明确的得到想看到的信息。但运动过程中的变数很多,太“理性”很有可能错失一些机会或输掉比赛。

跑步运动本身就是一件感性的事情,透过训练或比赛累积对自己身体感受的经验,跟随着感觉走,并辅以数据装备验证过程和结果,往往都能让自己在冲线后获得突破的惊讶!

建议

年长者,没有锻炼习惯、没有训练经历的人,要特别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合理分配体力,进行与自己年龄、身体能力相适应的锻炼,切不可心血来潮忘乎所以。

跑步时可以通过减小步幅,提高步频来调整心率。每次参加跑步训练或比赛我们都要明确跑步的目的:跑步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不是为了争强好胜,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跑步强度,尤其是对于中年人群,你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你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