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李橋鄉:“鄉村旅遊+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初夏時節,來到山丹縣李橋鄉高廟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體驗一次記憶民俗文化,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享受一次慢節奏的休閒之旅,已成為周邊市民的首選。

高廟村地理位置優越,是途經山丹馬場、焉支山的必經之地,交通便利,對於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李橋鄉立足優勢,採取“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模式,打撈記憶民俗文化,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農業圍著旅遊轉,產業圍著旅遊幹,拓展農業多重功能,打造李橋休閒旅遊品牌,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農業變景觀 產業有活力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同頻共振,成為李橋鄉最有活力的新業態。

2015年3月,李橋鄉在高廟成立了全市首家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高廟鄉村旅遊合作社,同時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支部帶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自2015年合作社成立至今,先後建成了高廟記憶民俗文化產業園和景秀田園生態觀光休閒園,集特色餐飲、休閒娛樂、觀光旅遊、無公害果蔬採摘、鄉村住宿等為一體,打造成了“鄉村記憶—農耕館、鄉村客棧—農家炕、鄉村味道—罐罐席、鄉村工廠—小作坊、鄉村樂園—休閒園”五張鄉村旅遊名片,成為縣域內一個服務內容豐富、管理先進、實力雄厚的旅遊服務綜合體。至2017年底,合作社年旅遊收入達100萬元,接待人數超過15萬人次,帶動區域2500人次就業。

“過去一直守著金山銀山過苦日子,如果不是發展鄉村旅遊,我的手藝就白白浪費了。”罐罐席成了遊客的餐桌上的美食,高廟村村民史義民覺得這門傳統手藝沒有白學。

資源變股源,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在李橋鄉黨委、政府大力扶持下,高廟村借力發展鄉村旅遊,農戶以房屋、資金、土地、宅基地等入股參與經營,率先在全縣進行“三變”探索。至目前,高廟村利用閒置房屋40戶110間,帶動區域內種植業、畜牧業和新型養殖業70戶,參與農戶分紅人均增收2600元。全村群眾正跟著“鄉村振興”的大旗,向著家家有資本、戶戶成股東、人人有股份、個個有就業、年年有分紅的航線奮勇前行。

文化重傳承 產業有靈魂

產業為本,文化為魂。李橋鄉在發展休閒農業中,始終堅持農耕文化為魂、美麗鄉村為韻、創新創意為徑、生態農業為基、特色民宿為質,把“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作為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始終追求的目標,深度挖掘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資源內涵,讓鄉村旅遊有文化來頭、有故事說頭、有景觀看頭,讓遊客在鄉村遊、農家樂、綠野鄉居中有看頭、有玩頭、有吃頭,有學頭、有再來唸頭。

“現在這些東西基本都不見了,能看到這些,好像一下又回到那個年代了。”從民房民居到扒犁石磨,從舊式錄音機到年畫茶缸,這些老物件兒總能勾起遊客記憶深處的感動。

在鄉村旅遊的輻射帶動下,李橋鄉計劃積極培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品牌市場,做大做強高廟鄉村旅遊產業,將高廟村培育成全市鄉村旅遊示範村,同時凸顯特色,以各村核心資源為依託,打造“一村一景”,形成一批鄉村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壯大李橋鄉村旅遊特色品牌,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張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