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冰城 托住民生这个底

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发布《2017年度万人民生民意评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哈尔滨居民幸福度达92.4%,创历年新高。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的重要历史节点,2017年成为近6年来哈尔滨城乡居民幸福度最高的年份,高于前5年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幸福是和谐社会最具分量的人本指标,屡创新高的幸福度见证了哈尔滨“民生至上”的持续发力。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承担责任,像抓发展一样,扎扎实实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到长远有规划,年度有计划,一级抓一级,年年有进步。”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3.7%,均高于同期GDP增速;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70%以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当选2018年“东亚文化之都”,首获全国综治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荣膺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两年来,民生大改善带来哈尔滨幸福指数节节攀高,市民自豪感和城市吸引力明显增强,为城市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哈尔滨举全市之力,持续聚焦惠民行动——一个经济繁荣、城市文明、市民幸福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

民生账单

满满都是幸福

“‘医保新政’实施,我们农村居民是最大的受益者。”道里区新发镇农民赵英杰说,“新的基本医保的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8万元,比原‘新农合’高出了3万元,大病保险也打破了原‘新农合’最高报销30万元的限额,让我们在看病上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

自今年1月1日起,哈尔滨市启动实施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制度,实现了原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与“新农合”两项制度并轨,标志着哈市医疗保险的“城乡差别”从此成为历史。

“医保新政”更全面地保障了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只是哈尔滨民生进步的一个缩影。

两年来,哈尔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为全市人民办实事解难题。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连续多年占全部支出70%以上,各项民生任务得到落实,牢牢托住民生这个底。

——住有所居持续发力。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8256套,为2.1万户困难群众提供住房保障,维修老旧住宅73万平方米,25.8万户居民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老有所养模式创新。企事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发展医养结合、旅居养老等新模式,12349公益平台集聚助老服务组织300余家,成为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城市。

——幼有所教扩大供给。新建改造中小学校28所,义务教育集团联盟成员发展到400所。

——贫有所扶初显成效。现行标准下,47个村脱贫出列、13147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2%下降到0.98%。

——娱有所乐丰富多彩。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推出“祖宾梅塔与以色列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天鹅湖》等高雅艺术演出1000余场,举办国家级、世界级体育赛事20余项。

两年来,哈尔滨还在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新成果。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化软实力持续提高,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当选2018年“东亚文化之都”。公共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市民对食品安全满意率由36%提高到60%,安全生产事故大幅下降,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连续五年保持副省级城市最低,首获全国综治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社会总体保持安定有序。

生态优先

打造大美冰城

格桑花海赏心悦目,大美湿地风光如画。曾是一片荒草疯长、水泡纵横的群力坝外,如今已变成风光秀美的群力外滩湿地公园。

2017年10月,改造一新的群力外滩湿地公园向游人开放,络绎不绝的市民和游客来到这里,领略着清波拥碧、绿坡柳岸、霞飞鹭栖的美丽画卷。

“这里就像图画一样,让人流连忘返。”来自广东的游客廖先生赞不绝口,“在城市密密麻麻的楼群里能有这样的美景,哈尔滨人真幸福。”

廖先生的感慨是外来者的赞美,也代表了众多冰城市民的心声。翻检过去两年来哈尔滨的城市变化,日新月异的城建和自然和谐的生态让人过目难忘。

两年来,哈尔滨持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围绕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城市管理提档升级。

城市载体功能更加完善。新建改造道路73条、桥涵15座,新建续建各类源网厂站21座、地下管网80公里,地铁3号线一期载客运营,哈站北站房正式投用,职工街打通工程、一面街地道桥竣工通车,松花江水源工程具备供水能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公交都市”创建持续推进。

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全面开展“美丽城区”创建,规范居民小区架空线缆6500余处,清理垃圾1.3万余吨,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81万平方米。为团结、平山等21个镇配备环卫车辆,推动机械化作业向城郊延伸。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

城市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超额完成省下达的黄标车淘汰任务,投入14.7亿元,改造、淘汰燃煤锅炉2359台,市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基本退出供热市场。

惠民行动

件件都是“干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今年,哈市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6个,涉及10093户居民,优先改造居民同意率达到85%以上的连片棚户区,并在年内为符合保障性住房资格的2.1万户住房困难家庭提供房源。

自2016年起,哈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全市城区新增公厕600座。除现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184座外,今年将续建完成216座,并再新建公厕200座。

结合解决城市交通治堵方案,今年哈市将采取打通微循环、卡脖路,扩建停车场等措施破解“治堵”难题,其中通过提高新建项目配建标准,建设26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2018年结合道路交通综合大整治行动,计划以道里区“安字片”,南岗区红旗小区、辽河小区,道外区太古街周边区域和香坊区安埠小区等老旧居民区为主体,新增道路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

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提高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市本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由100元调至110元。今年预计为5.5万名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费1.45亿元,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把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困难家庭中65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和65岁以上的特困老人纳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购买服务标准每月提升到200元。

对城乡低保、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和城乡低收入家庭中当年入学的大学生给予3000元一次性就学救助,实现各区、县(市)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100%全覆盖。

涓涓的细流,可以汇成壮阔的大海;平凡的脚步,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全市上下不懈努力,哈尔滨变得越来越干净、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魅力,正向着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阔步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