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王国清生在莆田,其父是一位石雕匠人。彼时莆田石雕业如日中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工业化机器生产尚未大行其道的时候。做石雕是个体力活,十分辛苦,大家考量一个石雕匠手艺是否高超,是去看他手上的老茧有多厚。这充分说明莆田手工石雕对于资历与实干的注重。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工作中的王国清

后来机械化生产浪潮汹涌,许多传统手艺人承其冲击,不堪重负,王国清的父亲索性顺势而退,手工石雕业的辉煌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但莆田石匠那股子苛刻严谨、艰苦隐忍的劲儿却从父亲那里传到王国清身上。“那种精神,至今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我的玉雕创作,让我在面对翡翠的时候,能够以一种石匠仰望石材的眼光去审视材料,能够用一种石匠手握钢钎的沉稳去切磋琢磨。”王国清如是说。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白度母》

01、“每一个季节该干什么有基本固定的讲究。”

王国清出身农村,这对于很多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其实羞于开口,这种自卑也曾笼罩王国清。但踏上玉雕艺术之路时间越长,他便越感觉这份自卑正转变为自豪:乡间岁月开心自由,现如今已是极难再得;人在自然之中,更能心静与心净,乡下生活实为一场沉淀下来的参禅。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王国清家乡

在现代城市,恐怕已经很少有人能知晓种田的步骤了,可王国清聊及农事,却是侃侃而谈。莆田的天气如何、何种作物应于何时耕种收获,王国清谈起耕作,像谈起玉雕一般。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贵人》

事实上,这段珍贵的农家记忆也给王国清的玉雕艺术创作提供了许多帮助。在王国清看来,他只是将辛苦耕耘的作品从田地转到了一块块玉石材料上,但是在田地里一丝不苟、肯于埋首的精神却一直在激励着他:“那段嬉戏挥汗于田间地头的岁月,让我在面对自己的玉雕创作时,更容易选择贴近自然的眼光,更容易选择纯粹单纯的态度。”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卧佛》

02、“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王国清第一次真正接触玉雕业是在1998年,跟随玉雕师方明亮先生,研究玉雕传统人物题材。方师父在翡翠玉雕观音创作领域颇是有名,这也直接影响了王国清以后的创作。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曹衣出水》

王国清跟随方明亮师父来到广州后,抱着学成后能改善父母家人生活的梦想,拼命汲取玉雕经验。“每天十一个小时的做工还嫌不够,好像感觉不到疲倦一样。”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王国清与师父方明亮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悟性,王国清逐渐在圈内闯出些名气。到了2003年,他从方师父那里出来自己独立创业。虽说是创业,但王国清也一直保持着学徒般的求知欲,彼时已经有不少慕王国清之名上门的客户了,可王国清依旧挨家挨户去许多店里上门给人家看自己的作品,讨论创作、让人家提建议,甚至聊着聊着就上了机器。靠这种别人看起来是“自讨苦吃”的行为,王国清遇到了第二位师父——黄国安。

黄国安师父是台湾人,而台湾玉雕师在创作时有一个特点:但凡作品涉及宗教题材,必须一丝不苟来走传统路子,但其他题材作品又天马行空、别具一格。王国清跟随黄国安顿觉眼界与思路大开,更多了些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把握。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不动明王》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如果说方明亮师父和黄国安师父将王国清带入了绚丽多姿的翡翠雕刻的世界,那么王国清的第三位师父钟汝荣,便是带着他领略了同样令人惊叹的美术与陶塑艺术。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王国清与方明亮、钟汝荣老师合影

钟汝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成就有目共睹。与钟老师交往愈深,王国清便愈加明白艺术创作需要借鉴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点,诸如他所喜爱的茶艺、盆景艺术、石湾陶塑等,从而触类旁通,使玉雕艺术得以绽放异样色彩。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唐韵》

“传统的东西容易销售,但要建立个人品牌还是需要不断创新,有自己的想法。”

勤奋与悟性在王国清身上结合了起来,“像我们这样的苦孩子,扎进去了,就不能轻易回头,得拼,拼过才不后悔。”王国清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成立个人工作室“心清阁”后,他仍不敢懈怠。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千手观音》

在黄国安师父的影响下,王国清逐渐认识到,原来观音题材并不只有传统做法,只要方法得当,造型可以更加生动更加多样化。王国清决定在传统观音题材中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让别人提起观音,就能想到自己。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飞天》

03、“无论玉雕怎么变,如果失去了对玉的表现,也就失去了玉雕的意义。”

王国清虽接受过钟汝荣关于美术方面的教导,但他认为,玉雕和画画终究有区别。玉雕除了要体现出创作者的艺术水平外,还要兼顾翡翠玉石材料质地的体现,一件成功的作品,应当以题材与表现方式来凸显原石的特质与神韵。这一点,在较早期的作品中便已有体现。比如《踏雪寻梅》《三顾茅庐》《雪夜上梁山》《苏武牧羊》等等。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三顾茅庐》

《雪夜上梁山》原材料种水极佳,但却翠色偏灰,在其之上更是布满了白色棉点,在创作上属于很难加工的料子,毕竟这种棉既不能挖出又不能避开,简直一筹莫展。在身边的朋友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王国清买下了这块料子。

在一次看电视剧《水浒传》时,他灵光一闪:偏灰色的色调正像那寒冬灰蒙蒙的天色,而白色棉点就好似那寒夜里的漫天大雪,好汉林冲提着一柄长枪投奔梁山的画面便出现在脑海中,又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在这方寸翡翠上。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雪夜上梁山》

04、“如何删繁就简?就是断舍离。”

王国清创作的另一特点,便是以“简约”“写意”来突出主题。这源于王国清对盆景与玉雕艺术的相似难题的思考:二者都是减法的艺术,同属于“容天地于方寸”的微缩艺术,那么,人工干预的比例到底如何才合适?如何删繁就简?就是断舍离。他的作品往往只寥寥几笔,却显构图自然、意境深远。“有舍必有得。”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静》

这件《净瓶观音牌》,线条洗练而又流畅,观音主体细致传神,给人沉静之感;而主体之外均为素面留白,极简的构图、清净的艺术境界,不仅与主题十分契合,而且与翡翠素净的色彩也很是搭配。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净瓶观音牌》

王国清擅长用写意手法来刻画传统人物,常以独到的创意引领潮流。以写意手法着重表现作品重点,以写意深化主题。业内对王国清作品评价为“动则大气,静则文艺”,足见其在写意上的境界。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骑龙六臂观音》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一念菩提》

王国清的作品以小尺寸挂件为主,造型对其来说极为重要。小尺寸挂件流行用浅雕,但王国清的挂件主要做高浮雕,且保持与大尺寸摆件相同的做法。这样做难度虽然更高一层,但也使得王国清的作品有很高的辨识度,自然、灵动而富有生气。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自在观音》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黑财神》

虽然是小尺寸挂件,却经得住放大细细观赏,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王国清在细节之处也是格外用心。大胆创新与细心雕琢在他身上结合起来,也使得王国清在“高浮雕挂件”领域声名远播。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蓝度母》

在当今翡翠雕刻界,开拓创新者有之,坚守传统者有之,两边兼顾的玉雕师也为数不少,王国清便是其一。在执着坚守中努力开拓,王国清所代表的,是目前玉雕师中一个群体。他们担负的,是传承玉雕艺术与振兴行业发展的双重责任。在各个行业与时俱进的今天,行业内需要的正是对于成长的回顾与思考。

王国清——心得一清,玉得一琢

王国清

福建莆田人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创作题材广泛、构思严谨

技法多变、工艺精湛

图片/心清阁

平洲珠宝玉器协会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