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有希望了!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 結束中國無芯歷史

他,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他,研製出第一批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芯片。

他,因此成為中國“芯之父”。

他,41歲就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他研製出第一批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芯片,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他41歲當選國家院士,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芯片有希望了!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 結束中國無芯歷史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現在還一時看不到“停戰”的跡象。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向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動突襲:禁止美國企業和中興通訊,開展任何業務往來,禁令長達7年。

而中興雖然是中國第2大、全球第4大通信設備製造商,但是最核心的技術——芯片——幾乎完全依賴從美國進口。

一枚小小的芯片,頓時讓中興“休克”。

中國芯片有希望了!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 結束中國無芯歷史

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就開始在電路芯片領域進行了開發,並培養了一批極其優秀的人才,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鄧中翰

中國芯片有希望了!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 結束中國無芯歷史

2001年,中星微員工共慶星光一號產品化

然而,外國人不相信,破舊的中國竟然能有如此強的自主研發能力。一次,鄧中翰把“中國芯”帶到日本,向索尼公司推薦,結果對方一聽,連看都不看就不屑地說:“中國?中國有芯片嗎?我們索尼可是圖像處理技術的鼻祖……”短短几分鐘就把鄧中翰打發了。

這次的日本之旅也成了鄧中翰的恥辱,回國以後,他加帶領團隊不斷創新、不斷前進。4年以後,索尼筆記本用上了他的“星光五號”,一雪前恥。

鄧中翰設計的“星光”系列芯片,可謂是里程碑式的發明。也就是說,在此之後,人們在社交聊天時用的視頻頭,才被廣為推及。至此,攝像頭成了筆記的標準配置,並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推廣。

中國芯片有希望了!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 結束中國無芯歷史

是的,你可能想不到,就是這樣一個全世界都在用的視頻頭,其核心科技竟來自咱們中國。

但是,鄧中翰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越戰越勇。2005年,其領導開發設計出的“星光”系列數字多媒體芯片,實現八大核心技術突破,擁有該領域2000多項技術專利。

這也標誌著:“星光”數字多媒體芯片成功佔領了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全球市場份額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被國內外知名企業大批量採用。

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達到了全球市場領先地位,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這位“星光中國芯工程”的總指揮,成為中國數字多媒體芯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9年,年僅44歲的鄧中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