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逆袭”成企业“金牌工人”

他借着产业工人培养计划的政策东风,一步步获得技术职称和学历文凭,最终成长为“金牌工人”。

农村青年“逆袭”成企业“金牌工人”

温海营手持空气粒子计数器进行灰尘检测 兰兵/摄

只有高中文凭的温海营从维修家用电器开始,不断磨炼技艺。他借着产业工人培养计划的政策东风,一步步获得技术职称和学历文凭,文化水平不高的朴实工人最终成长为“金牌工人”,成为企业设备维修保养的一把好手。

学徒式教育让他打好基础

温海营是河南驻马店人,21岁高中毕业后在老家维修家用电器。他跟着老师傅学手艺,见识了不同的电器设备故障案例,摸索着如何更快更省钱地解决问题。两年时间,他已经对一般的家用电器设备了如指掌,初步掌握了电器维修和保养的基础技能。与此同时,他考取了电工操作证,成为持证上岗的电器维修保养“正规军”。

有技术基础,有准入资格,温海营觉得应该去大城市发展。2001年,他来到深圳,先后进入了两个公司工作,工作内容还是维修和保养,不过他要应付的是工业电器、建筑机械和净化设备。从家用电器维修到工业电器维修,有跨度,更有挑战。“电路、控制系统更加复杂、多样,已经与家用电器不在一个级别了。”他虽有基础,但依然要跟着老师傅学习。

在随后的几年中,温海营在不同的公司里担任机械维修和保养师,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电气机械,靠着“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累积了厚实的基础。

有了技术底子,他开始发挥更大的才能。在加入格林精密部件(惠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精密公司”)后,凭着长期在设备维修和保养过程中的技术积累,他参与了设备开发。2015年,公司在丝印手机壳表面时不能有效除尘,合格率较低,他和同事一起开发了丝印自动除尘技术,使丝印合格率大幅提高,该技术还获得了专利。

职业教育让他再上台阶

随着技术的提高,温海营不满足于“师傅带徒弟”和独自摸索这样的形式了。加入格林精密公司后,他在工作之余,报名参加了维修电工职业等级考试,先后获得高级职业等级和技师职业等级。同时,他还报名参加函授专科、本科班,2018年获得本科学历证书。

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费用不低,钱哪里来?自2010年起,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北京大学等相关高校推出“圆梦计划——广东省新生代产业工人骨干培养发展计划”,重点资助在粤务工青年参加高等继续学历教育。按照该政策,温海营学费需要5000元,省财政补助2000元/人,市财政和社会募集资金统筹解决2000元/人,他只需要交1000元即可。

同时,格林精密公司工会对这些积极上进的工人也进行适当补贴,如带薪学习,餐费补贴等。为鼓励工人们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公司还组织技能竞赛,最高给予1000元/人的奖金。自2009年开始,他获得格林精密公司“生产能手”、“先进个人”、“特别贡献”等荣誉,今年还获得惠州市“金牌工人”称号。

经过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提升和技能竞赛的磨练,温海营的技术迅速提高,同时他的工资也在迅速增长,“每获得一个证书,工资就加500元”。

如今温海营已经是老师傅了,他带着一个7、8人的团队,像以往老师傅传授他技能那样,他手把手地教年轻的技术工人,希望能培养一批新的高素质人才。

点评

温海营的成才经历,是一个农村青年向企业技术人员“逆袭”的真实案例,是一个“技能成就人生”的励志故事。

技能竞赛是促进产业工人成才的星光大道。企业开展的岗位技能竞赛针对性强,贴近实战,对于产业工人提升技能具有促进作用。各级工会表彰技能竞赛优胜工人,让他们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又是一种“精神奖励”。

不仅要建立多劳多得的机制,也要建立技高者多得的机制。温海营“每获得一个证书,工资就加500元”,这是他对技能、学历提升孜孜以求的动力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