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整引导矿产勘查投资回归理性

《中国黄金报》 2018年05月22日 第2版

0

政策调整引导矿产勘查投资回归理性

政策调整引导矿产勘查投资回归理性

本版制图/孔钊

[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矿产勘查投资向合理水平平稳回归,要在减少矿业领域投资浪费的同时,防止矿产资源勘探与采矿领域出现深度衰退。]

地勘投入似渐趋企稳

自然资源部正式发布的《2017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显示,2017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约198.36亿元,同比减少19.8%;地质勘查投入连续5年下降,但降幅较上年有所收窄,似有渐趋企稳迹象。其中,矿产勘查投入120.6亿元,同比减少29.0%,同样呈持续减少态势,在降幅上也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与2012年相比,全国地质勘查投入下降了61.1%,其中,矿产勘查投入更是减少了70.9%;受此影响,矿产勘查投入占比逐年下降,从2012年的81.2%持续降至2017年的60.8%。不过从横向比较看,尽管我国矿产勘查投入已明显回落,但未来可能仍有下降空间。

1991年至2005年,我国矿产勘查投入占全球份额平均不足4.5%,在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推动下,我国矿产勘查投入占全球份额迅速攀升,到2015年达到最高值21.6%,甚至超过了澳大利亚、加拿大与美国等传统矿产勘查大国。

2016年,我国矿产勘查投入的全球占比降至19.0%,估计2017年会有进一步下降,但仍居于全球前列。作为非矿产资源大国,如此高比例投入可能并不尽合理。

政策调整引导合理投入

2012年以来矿产勘查投入资金及其占比的持续下降,无疑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随着国内外经济复苏的持续低迷,下游加工领域对矿业资源需求下降,因而对上游矿产勘查投入的吸引力相应减弱;另一方面,国家矿产资源及相关领域政策的调整,对矿产勘查投入产生了显著影响,引导了近年来矿产勘查投入的持续负增长。

总体上看,矿产勘查投入的减少,更多地是受到国家政策调整的直接影响;事实上,市场需求变化的调节作用,最终也会以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转变为政府政策影响,以避免行业发展受市场剧烈波动影响而出现大起大落。

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说到底还是在于引导矿产勘查投资向合理水平平稳回归;也就是说要在减少矿业领域投资浪费的同时,防止矿产资源勘探与采矿领域出现深度衰退。正是在国家政策的有效引导下,5年来我国矿产勘查投入虽然持续减少,但其降速低于全球平均降速;2013年至2016年,全球矿产勘查投入年平均降幅为23%,而我国年平均降幅只有14.4%。

去产能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主因

近年来,我国多方面政策新举措的出台,都对引导矿产勘查投入的平稳合理回落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去产能政策是推动矿产勘查投资回落的关键动因。

受“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引致需求拉动,以及政府对加大地质勘查力度的支持,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地质勘查投入力度较大;连续多年的大规模投入,最终导致矿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而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和我国经济增长降速换挡,进一步加剧了矿业领域产能过剩压力。

以钢铁煤炭为例,多年来,钢铁煤炭一直都是我国去产能的重点领域,国家及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相应举措,加快淘汰钢铁煤炭领域落后与过剩产能,同时严控新增产能。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倒逼矿产勘查与开采管理政策日益趋紧,助推矿产勘查投资连续回落。

我国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并且印发了《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资源生态环境保护。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5月,原环境保护部等十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2017年7月,原国土资源部颁布了《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方案》。与此同时,2016年至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完成了对全国31省份的全覆盖,大幅提升了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矿产勘查与开发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矿产勘查开采环境约束力度持续加大,空间不断减少,环境成本不断加大,投资吸引力显著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矿产勘查投入的减少。

最后,地质勘查领域国家财政投入政策的调整,与行业衰退周期的叠加,加快了矿产勘查社会资金投入缩减。

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对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投入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将有限财政资金更多聚焦于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勘查项目,将矿产资源勘查腾让给商业性资金进行投入。财政资金投入结构的调整,加上行业衰退周期的来临,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资金对矿产勘查前景的负面展望,从而导致对矿产勘查投入不断下降,成为拉动全国矿产勘查投资连续下降的主要力量。

统计数据表明,社会资金对地质勘查、矿产勘查的投入分别从2012年的293.4亿元、281.4亿元,快速降至2017年的70.6亿元、62.2亿元,分别大幅减少了75.9%、77.9%,降速均明显快于总体下降速度。

总体上看,正是5年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矿产勘查投入上相对较小的调整幅度,对保障矿产勘查工作的稳定和连续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有效避免了我国矿产勘查投入的过快下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