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文渠鎮兩“業”助扶貧

因為這天早晨她6點起床,吃過飯,送完孩子,拿起塑料袋子,趕到地頭,在鄰里的幫助下,拉回自家剛收完的麥子,又急匆匆地騎上電車,一頭扎進村子附近的扶貧就業車間,一干就是一天.....

邓州文渠镇两“业”助扶贫

文渠鎮夢蝶兒內衣廠的小媳婦扶貧車間

嶽小女進的扶貧車間,名叫夢蝶兒內衣廠,是鄧州市文渠鎮“巧媳婦”創業就業工程重點扶持發展的產業之一。該廠自2017率先組建扶貧車間,幫助許多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解決就業難題。

“像我這樣家裡上有老下有小,去外地打工掙錢實在放心不下。現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幹活,一個月下來不僅有近2000多元的收入,還可以接送小孩,照顧老人,打理家務。”說起扶貧車間的好處,嶽小女非常感慨!

近年來,文渠鎮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積極探索扶貧開發新模式,通過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在鎮、村創辦就業扶貧車間,組織貧困勞動力從事服裝紡織、手工工藝等生產或來料加工業務,幫助貧困群眾實現就近就業,實現企業、村集體、貧困戶互助多贏。

“群眾要脫貧,就業是關鍵,要就業,就要大力發展適合本地的產業。”文渠鎮黨委書記楊明輝談起近年來的脫貧工作時,如此說,“企業扶貧車間的建立,無疑是解決了許多貧困群眾的脫貧這一難題。‘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活幹’、‘家庭工作兩不誤’。這已是扶貧車間貧困群眾的共識,這不僅給貧困群眾帶來了脫貧致富的機會,也為留守群體鋪開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徑。”

是的,趙書記說的沒錯。據瞭解,時下的文渠鎮僅以夢蝶兒內衣廠和錦泰紙塑業有限公司為依託,先後在周邊的臺灣村,房營村,文渠村、郝樓村、孔樓村建立5個“巧媳婦”加工點,僅扶貧車間就達20餘個,安排貧困戶婦女和留守婦女500餘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戶25人。

邓州文渠镇两“业”助扶贫

夢蝶兒內衣廠的小媳婦扶貧車間一角

企業建好了,有了就業基地,沒技術還是不行的。為此,鎮裡多次對外出務工意願的貧困戶,積極動員其參加市扶貧辦開展的技能培訓,實現有勞動力的貧困戶“1戶1人1技能1就業”,順利實現穩定增收和脫貧。如今全鎮先後52人參加了育嬰師、養老護理等培訓,順利實現了轉移就業;公益性崗位方面優先吸納貧困戶就業,2017僅凱達康潔公司就吸收貧困戶65人就業。

扶貧車間給該鎮孔樓村李成全一家帶來了希望,讓她從“無業”華麗轉身為“有業”,從“不能上班”到“大顯身手”,這在以前,是她想也不敢想的。

邓州文渠镇两“业”助扶贫

扶貧車間貧困戶就業展板

眼下,在文渠鎮像嶽小女、李成全這樣的貧困戶,通過鎮、企業的培訓,就近在扶貧車間上班就業的人員已為數不少。

如果說企業“扶貧車間”的建立,幫助許多貧困群眾實現了就業夢、致富夢,那麼,同樣也助推了企業自身的發展。

“由於勞動力更有保障,我們產品也出得更有速度,去年,廠裡的內衣出口5個國家,年銷售額很是可觀。今年預計還會實現新的增長。”該鎮夢蝶兒內衣廠負責人王雪高興地說。

產業的發展了,就業有了保障,貧困群眾的收入不僅得到了明顯增加,而且也帶來了鄉風文明的好轉。時下,在鄧州市文渠鎮,貧困的村民有業可就,有錢可掙,務正業的多了。談起眼下的生活,村民們樂呵呵地說,現在的日子,可真的好過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