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縣龍源壩鎮發展油茶產業推動「造血」扶貧

坡坡油茶林,綠浪連天;處處油茶香,幽幽沁心……近日,筆者行走在全南縣龍源壩鎮盆坑的山坡上,連綿起伏的油茶林映入眼簾,塗染出一幅幅產業蓬勃興起的動人畫卷。

整地造林開闢綠色福地

“變了!過去這裡還是一片水土流失嚴重的荒山坡,如今搖身一變成了貧困農民的‘致富林’……”樸實憨厚的榨油師傅曾照天在自家油坊裡,一邊用稻秸包裹著剛蒸熟還冒著熱氣的油茶,一邊跟圍觀的孩子們回憶起過去。

近年來,全南縣龍源壩鎮將油茶產業建設與低質低效林改造結合起來,嚴格按照技術標準打造高產油茶林,對現有低產油茶林及時改造,紮實推進油茶產業發展。與此同時,該鎮採取以獎代投、扶貧貼息等辦法,發動貧困戶在荒山坡地廣種油茶樹。對油茶林低改與新造的農戶,第一年按800元/畝,第二、第三年各按100元/畝的標準發放後續發展資金給予扶持。

通過開展油茶造林,發展油茶產業,昔日光禿禿的山嶺紛紛披上了綠裝。如今,全南縣龍源壩鎮的山嶺上油茶林綻綠吐翠,蔚為壯觀。油茶樹上,果實掛滿枝頭。

“荒山坡變綠了,周邊環境變美了,老表的腰包也變鼓了。”龍源壩鎮副鎮長唐鵬介紹,如此美景在幾年前是看不到的。該鎮持續推動整地造林、種植油茶林, 改造低質低效林2000畝,昔日“黃土地”不僅搖身一變成了“綠山頭”,還給周邊的貧困戶開闢了增收的綠色福地。

種植油茶助力脫貧攻堅

“一棵茶樹一斤油,子子孫孫不用愁;百畝油茶萬斤油,討了媳婦又蓋樓……”在龍源壩鎮,這首順口溜成了油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成效斐然的真實寫照。

龍源壩鎮現有貧困戶487戶1535人。為了向脫貧攻堅“深水區”發力,破解貧困“魔咒”,該鎮在產業脫貧上狠抓油茶產業,努力讓貧困群眾有效脫貧、穩定脫貧。

“將山林折價入股流轉至村油茶專業合作社,我們不用花一點心思就可以按股分紅,在這裡務工每天還可以掙到80元。”眼下正值油茶樹生長的關鍵期,龍源壩村43歲的貧困戶陳榮漢正在油茶基地除草。

找準路子,奮力攻堅。依託豐富的山林資源,龍源壩村將村集體山場的林地使用權、林木使用權折價與廣東三家和公司合作,成立盆坑高山油茶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投入資金380萬元,創建油茶基地1300畝,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方式,吸納周邊農戶以山林土地流轉形式入股,油茶掛果收益前的費用由基地承擔,減輕了貧困戶的生產投入負擔;油茶掛果盈利後按比例分成。如今,在當地,像陳榮漢一樣無資金、無技術的貧困戶,搭上了產業發展的“順風車”,找到了脫貧渠道。

以龍源壩村盆坑高山油茶專業合作社為引領,油茶逐漸成為龍源壩鎮各村扶貧產業中的優勢產業。通過基地土地租金、水電、崗位補貼和基地一次性建設補助政策,目前該鎮已有61戶貧困戶加入盆坑高山油茶專業合作社,平均每年每戶可通過入股分紅增收1000元,在基地務工的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可達2.6萬元。

精耕細作推動產業發展

“以前村民的傳統觀念認為油茶耐貧瘠好生存,往往天種天養或人種天養。加入專業合作社後,他們學會了把油茶園當菜園來精種細管。”龍源壩鎮林業站站長譚春明說,發展油茶產業,最重要的是轉變觀念,用科學技術進行精耕細作。

發展一畝油茶林,第四年開始掛果,第六年豐產,盛產期年產油60公斤,可產生收益4000元左右,穩定收穫期在70年以上。因此,一畝油茶林的收益能有效解決一個貧困人口基本生活資金需求,貧困戶通過加入合作社發展油茶產業為實現豐產高效和生態保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貧困戶“造血”功能不斷增強。

龍源壩鎮藉助科技下鄉活動,普及油茶豐產栽培技術,組織技術人員開展油茶低產林改造與造林技術培訓,標準化栽培技術被全面推行至整地墾複、挖穴栽苗、配方施肥、培兜覆蓋、樹體培育、綠肥間種、病蟲害生物防治、採摘等油茶栽培全過程。當地油茶種植大戶及貧困戶發展油茶產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有了穩步提高,推動油茶產業高效發展。

勤耕出碩果。近年來,龍源壩鎮通過油茶產業累計帶動140餘戶貧困戶實現了增收,人均每年增加純收入2000元以上。(付濤 曹珍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