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米》,有的人生来是为了怀念的

最近,我和许多人一样,读小说《卖米》,读哭了。

其实,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卖米》所描写的农村与农民的艰辛,并不陌生。

我爱人老杨同学就说,《卖米》主人公经历的她都经历过。那时候,她虽然在家排行老三,星期天要上山砍柴,打禾的季节,要打禾,回家时还要挑一百斤谷。老杨说,那时,她最不想和最不愿意的就是挑这一百斤谷,因为太累了。

但是,因为家境,农村的孩子,只能这样。

我突然提笔,想写这个女子,是因为在这个才女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叫罗定中校长,让我敬佩和唏嘘。

小说《卖米》描写的就是张培祥家的真实,家境贫寒,常常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忧愁。初中毕业,张培祥准备去读中专,想早点参加工作,为家里分担经济负担,被校长罗定中硬是从考场上把她拉回来。读高中的时候,因为没有钱,张培祥缀学打工,校长罗定中四处找她,最后将她找回学校,几个月没读书的她,期末考试照样考第一。

《卖米》,有的人生来是为了怀念的

罗定一校长真是慧眼识英才,他说:张培祥就是为读书而生,他从教四十年,张培祥是最有才华的学生。张培祥喜欢读书,是教过她的老师的共同评价。

张培祥考取北大后,就打工赚钱,承担起家里所有经济负担,为妈妈买了洗衣机,接爸妈和弟弟去北京玩。为此,她创作和翻译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帮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策划节目。

《卖米》,有的人生来是为了怀念的

张培祥患上了白血病,临终时,对爸爸妈妈说,她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坐过飞机,她希望爸妈带着她的骨灰坐飞机回去。张培祥的弟弟说:后来,他渐渐明白,姐姐是在为爸爸妈妈着想,他们节俭了一辈子,没坐过飞机…

值得一提的是,张培祥给人们留下了她的作品《大话红楼》和《红楼十日谈》。她大概很喜欢红楼,而与《红楼梦》纠缠很深的女子,似乎注定着缩命。

比如林黛玉…

比如陈晓旭…

比如她…

我突然想。

如果当初罗定中校长不将张培祥从中考考场上拉回来…

如果当初张培祥失学打工,罗定中校长不去将她找回来…

她,张培祥,会好好地活在芸芸众生中么?

因为,天妒英才…

因为,有的人,生来就是让人怀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