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給媽媽找母親節禮物不慎溺亡,這樣的安全技能早該教給孩子了

剛過去不久的母親節,當天,在河南社旗縣趙河公園裡,一位母親跪在兒子遺體前,悲痛地哭泣。她14歲的孩子,當天上午在趙河公園撿貝殼,準備當作“母親節”禮物送給媽媽和奶奶,卻不慎滑入河中。雖然有關部門全力救援,但孩子終因溺水時間過長而回天乏力。

他給媽媽找母親節禮物不慎溺亡,這樣的安全技能早該教給孩子了

雖然炎炎夏日還沒開始,但青少年兒童因為冒險玩水導致溺水身亡的慘痛事件已經常常發生。

4月21日,十幾名初中生到陝西渭南市洛河玩耍,一名女生不慎落水,另一名女生去救落水者,結果一死一失聯。

4月8日,在廣西南寧市,3名小男孩在大派水庫附近玩耍,不慎落水,全部溺亡。而其中2名小男孩是一對雙胞胎。

3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五號河發生一起溺水事故,一名14歲男孩在戲水時不幸溺亡……

溺水,是我過青少年兒童非正常死亡的頭號殺手,防溺水教育刻不容緩,但很多家長對於兒童的防溺水教育仍然處於初步階段,遠遠不能保證孩子的安全。

溺水的八大無聲跡象

青少年溺水高發,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溺水往往發生於人們毫無知覺之時。在現實中發生溺水,溺水者並不會像電視中所演的那樣揮舞手臂,大聲呼救,平躺在水裡。

實際上,很多溺水都是悄無聲息地發生,溺水者被發現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救助時機。

他給媽媽找母親節禮物不慎溺亡,這樣的安全技能早該教給孩子了

調查顯示,90%的孩童在發生溺水事故時,均有他人在旁邊看顧。但由於溺水者看起來“平安無事“,監護者沒有及時的救助溺水的孩童。因此,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可能溺水時出現的跡象,在帶孩子玩水時多加留意。

1.溺水者不會呼救。溺水時,溺水者的嘴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間沒有時間呼吸,更別提大聲呼吸了。

2.溺水者也無法揮手求救。溺水者會本能地將雙臂伸到兩側,向下壓,好讓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則可能將手臂前伸。總之,他們無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動,或把手伸向救援設備。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像是靜靜地站在水裡,沒有踢腿動作,他們只能掙扎20秒~60秒,之後下沉。

4.在溺水發生幾十秒後,溺水者會逐漸眼神呆滯,無法專注或閉上眼睛。

他給媽媽找母親節禮物不慎溺亡,這樣的安全技能早該教給孩子了

5.頭髮可能蓋在額頭或眼睛上。

6.頭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頭後仰,嘴巴張開。小孩的頭可能前傾。

7.最容易讓人忽略的情況是,溺水者看起來不像溺水。他們看起來可能只是抬頭在看天空或岸邊。這時家長一定要問:“你還好嗎?”如果孩子能回答,大概就沒事。如果孩子沒有回答,家長一定要去確認孩子的安全。

8.小孩在戲水時會發出很多聲音。當發現孩子安靜無聲時,就該去看看是怎麼回事。

另外,家長要做到防患於未然,首先要了解孩子容易溺水的地點,否則很容易忽略一些危險地帶。事實上,不僅僅是在游泳時可能發生溺水,孩子擅自下河玩水,在水邊玩耍、下水摸魚、撿落入水中的物品時,甚至在自家的澡盆中都可能發生溺水。

青少年對周圍環境和形式缺乏判斷地能力,家長一定要考慮周全,儘可能排除所有的安全隱患,提早告訴孩子遠離危險區域,避免危險行為,加強對孩子的監管和教育。

預防溺水,孩子需要知道什麼?

除了家長,孩子自身也應該儘早學習預防溺水的相關知識。譬如說不去自然水域游泳這種常識性的安全警戒,很多孩子卻一再違反,就是因為很多孩子不僅缺乏安全知識,還沒有意識到溺水危險的嚴重性。

因此,家長也應該不厭其煩地向孩子強調安全常識和知識:

他給媽媽找母親節禮物不慎溺亡,這樣的安全技能早該教給孩子了

1. 千萬不要到池塘、河邊洗手、撿物品,很可能由於地滑跌入水中!

2.

不要在噴泉、河邊逗留、泡腳、玩耍等等,這些地方容易滑倒,也很容易因為追逐打鬧出事故;

3. 不去河裡抓魚蝦、蝌蚪,可能在岸上看河水很淺,但實際上卻深不見底;

4. 無論如何不能私自結伴去人工湖、水區工程等危險區域游泳,即使孩子水性很好,這也是絕對禁止的!

5. 遇到同伴溺水,絕對不要手拉手施救。曾經發生過很多次為了救一個孩子,一群孩子全部溺水的悲劇,水中的情況比我們想象得更為複雜。

他給媽媽找母親節禮物不慎溺亡,這樣的安全技能早該教給孩子了

6. 在游泳館游泳時,先熱身,再下水;游泳過程中如果身體狀況不佳一定要馬上告訴家長,上岸休息,不要勉強。

最後,如果孩子單獨外出,家長一定要做到“四個知道”:知道孩子要去哪?知道孩子和誰一起去?知道孩子去看什麼?知道孩子什麼時候回來?

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培養孩子和家人報備形成的習慣,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孩子去危險區域玩耍,避免悲劇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