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二等公民,不喊美国万岁,隐姓埋名22年终成中国核司令

一说到两弹一星功勋,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三钱”,其实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科学家被遗忘。比如有着“核司令”这样霸气称呼的程开甲。

程开甲,1918年生于江苏吴江的一个商人家庭。祖父程敬斋希望子孙能走科举入仕途,但独子程侍彤却连个秀才都考不上,希望就只能寄托在孙子上。

不做二等公民,不喊美国万岁,隐姓埋名22年终成中国核司令

程敬斋早早的就为孙儿起好了寓意独占鳌头的“开甲”的名字,然而程侍彤却一连生了六个女儿,直到去世后的第二天程开甲才出生。

程开甲的童年并不幸福,六岁时父亲病逝,两年后母亲又离家出走。由于缺少家庭温暖,程开甲小时相当顽劣。幸运的是中学时,程开甲遇到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燃起了他对科学知识的渴望。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又进入爱丁堡大学,成为有着“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称号的玻恩的学生。

不做二等公民,不喊美国万岁,隐姓埋名22年终成中国核司令

在随玻恩学习的期间,程开甲在《自然》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1948年又与导师共同提出超导的“双带模型”理论。

1949年,程开甲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玻恩对他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但见他意志坚决,只能准备一大包食物,并亲自开车为其送行。

1950年,程开甲回到浙大,随后又被调入南京大学。程开甲回国后多次改变研究方向,在学术界是非常罕见的,但被问起原因时,他的回答总是四个字:“国家需要”。

不做二等公民,不喊美国万岁,隐姓埋名22年终成中国核司令

1960年,程开甲突然接到一纸莫名其妙的调令,调去哪里,做什么完全不知道。为防止人才流失,南京大学还把官司打到了北京,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原来由于国际形势突变,国家领导人在军委会议上说:

“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 没有那东西, 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 我们就搞一点吧!”

在钱三强的点将下,程开甲一头扎进西北,负责核试验中的技术工作。他的首份工作就是拟定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方式。最初的方案偏向于空投,但程开甲反复推演后认为空投对保密、数据采集和飞机安全都有重大挑战。他提议建造百米高塔,采取静态方式引爆。

不做二等公民,不喊美国万岁,隐姓埋名22年终成中国核司令

钱三强慎重考虑后同意了程开甲的方案。为确保一次成功,1963年,程开甲在北京先做了一次模拟试验,然后直奔罗布泊。罗布泊又称“死亡禁区”,程开甲却并不在意这些,带领团队提前半年入场,每一处监测点都亲自检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核爆程开甲从97%的仪器上拿到了完整、准确的数据。美国、英国和苏联首次只拿到很少的数据,而法国干脆就没拿到。

从1964年到1984年,程开甲指挥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核爆,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为“核司令”。程开甲每次都亲临一线,还多次深入爆炸后的现场。大家都劝注意安全,但总会被教育道:不知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嘛?

不做二等公民,不喊美国万岁,隐姓埋名22年终成中国核司令

1984年,程开甲被调回北京,22年后才得以重新开始学术研究。很多人都问他亏不亏,如果呆在国外会怎么样?

程开甲的回答却让很多人汗颜:

“最多是一个二等公民身份的科学家,会有一些发明创造,不过如此。可我回来就不同了,我能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呀!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不可能到美国去喊美国万岁,我只能喊中国万岁。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