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品名篇佳作,观世间百态,享人文情怀

图/尹波 文/兰学武

任何时代都会有那么一批目光远大的智者,他们透析时代的风云变幻,预示未来的发展方向,勇敢承担起联结现在与未来的重任。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这样的人们,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居功至伟,人类因为有了他们才会如此地充满希望。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在云南,只要有农贸市场的地方,就必有宜良烧鸭,"兰老鸭”、“学成饭店”的牌子早已是家喻户晓。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学成”和“饭店”之间,有一段故事。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一九八四年秋,在昆明烧石灰、卖石灰膏的兰学成已小有名气,好友们相约要下榻其寒舍。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拿什么来招待?愁坏了学成。幸得老乡提醒:“狗街烧鸭有嚼头。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于是学成赶往宜良狗街,次日清早,在狗街桥头鲁莽地抓了十五只烧鸭,乘米轨小火车,历时四个半小时赶至昆明,带到住地已是正午,小妹的“拿手菜”早已上桌,朋友们叫学成:“甭忙了,冷鸭子就不必上啦。”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热忱、直拗的学成坚持把烧鸭砍上桌来,小屋瞬时热闹起来,喝酒、猜拳、谈古论今。不知过了多时,一位朋友问:“学成,你提来几只烧鸭?”学成答:十五只。”朋友疑惑,在坐的仅有七位,尽然能甩掉十五只烧鸭。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小妹奇怪,自己用心做的好菜却不受欢迎,剩余不少。学成却心中暗喜,终于有招待朋友的菜啦。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学成开朗好客,朋友盛多,每月要有一二十次招待,为了方便,他索性在小菜园开了家烧鸭店,取名《歪宗烧鸭》,朋友纳闷:“世人都觉正宗好,你却偏拿歪宗叫。”学成笑答:“正宗随处可见,歪宗世间难找,我本是歪宗,怎能骗人。”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由于学成勤奋好学,弄通了宜良烧鸭一点“蜜”的密秘,加之“歪宗”悬念的诱惑,宾客蜂拥而至,买烧鸭的市民排成长龙,常常阻断交通,给交警添尽麻烦。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这时,一位老人盯上了学成,暗中打听,详细了解,三个月后登门来访。学成不敢怠慢,热情款待,真是酒菜上桌,无话不说。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在交谈中学成感到来者高深,无论是鸭子的习性,还是烧鸭的技艺,无不精通。学成像海棉吸水似的贪究烧鸭知识,不经意间便到了深夜,两人只好借值班室和衣而睡。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次日学成醒来,老人却不知去向,他摸头不着脑,是做梦,还是酒喝多了?老人姓什名谁,来自何方?毫不知晓。学成懊恼:“愚钝、愚钝,真他妈的愚钝!天赐师傅竟没留住。”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斗转星移,十年后学成凭借老人传授的知识,把鸭子烧得炉火纯青,并用自己的名字开建了多家(学成饭店),同时推出了“吃完有奖,拒开超额发票”的经营理念。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一时间,各家报刊纷纷报道:“学成烧鸭顶呱呱,千里飘香进万家。"老人得到消息,哈哈大笑:“好,好,好!十年磨练,终有传人。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名振滇中的“京都烧鸭”第三代掌门杨得春师傅。老人家居狗街西村,是宜良的“活宝”,是学成跪拜的师傅。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提起"京都烧鸭”更是传奇:1901年宜良狗街沈伍营村的举人许实上京赶考,请邻村聪明、勤奋的刘文做书童,两人一路艰辛来到京城,投宿于米市胡同老《便宜坊》附近,当晚到《便宜坊》打牙祭,香嫩的烧鸭令刘文忘返,当下请先生让他抽空学习烧鸭技艺,先生通情达理,答应了书童。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不久,刘文做了(便宜坊》的火夫。暗中揣摩,偷偷学艺。年后返回家乡,亲自动手敷了个土坯闷炉,用生铁锅做炉盖,松毛做燃料,用蜂蜜水代替麦芽糖涂于麻鸭表皮,烧出了里外熟透,色泽金黄,皮酥肉嫩的鸭子,亲朋们尝了无不叫绝。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至此刘文在狗街火车站开起了烧鸭店,许实先生给他取了个名号“质彬园”,意在文质彬彬。刘文确实文雅厚道,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短时间内便把烧麻鸭做成了响当当的品牌,就连国学大师钱穆也经不住烧鸭的诱惑,在撰写巨著(国史大纲》时,每周必到“质彬园”消灭烧鸭一只。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前云南省主席龙云更是别有心裁,把刘文及其弟子杨国才接到省城昆明龙公馆,为其宴请亲朋烧制鸭子,并提书“京都烧鸭”匾额相赠,示其技艺得于京都。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刘文极为珍惜,将匾收藏于宜良狗街西村弟子杨国才家中。杨国才尊师如父,得到了刘文师傅的真传,成了“"京都烤鸭”的第二代掌门,他精益求精,携长子杨德春从鸭源入手,教当地农户养鸭、烧鸭,一时间宜良狗街西村烧鸭响溢四方。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2007年6月11日,杨德春师傅正式传兰学成为第四代掌门。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京都烧鸭”第四代嫡传弟子兰学成把学成烧鸭搬进了省城昆明,并精益求精,发扬光大。如今学成烧鸭遍及云南各地,四海皆知,还真是学成烧鸭顶呱呱,千里香进万家。

宜良烧鸭,有故事的云南味

而这道老少皆宜、别具特色的本土大菜,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滇菜中的特色品牌,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滇菜魁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