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邻居攻杭州 陶冶:中国零售市场一直在替代

好邻居攻杭州 陶冶:中国零售市场一直在替代

■ 撰文 | 李 华

关注并置顶商业观察家获取零售新闻

服务商圈场景的日式便利店与服务社区的超市、水果专业店等,在当下中国零售市场的业态界限越来越模糊。进而诞生了一个全新业态——生鲜便利店。

好邻居总经理陶冶认为,这是因为顾客变化打破了传统界限。

“很多人注意到电商得益于80后而崛起,但实际上,80后也是便利店过去这些年快速发展的支撑。”陶冶称,“80后的生活习惯与上一代完全不同,60年代、70年代生人很多都不是便利店的顾客,他们会进便利店买饮料吗?不会,他们要的是热茶热水。”

而现在,随着80后,乃至更年轻90后的年龄增长,他们开始组建家庭。他们的家庭是小家庭,因为愿意跟父母辈共同生活的人群大幅减少。因此,80后们开始自己购买生鲜、食品。消费场景延伸到社区。

陶冶将顾客的这波变化所能带来的市场机遇,称之为“存量升级”。

年轻一代开始购买生鲜、食品,同时,他们相对上一代对“便利”又有更大的需求。他们想要高品质的水果与蔬菜,同时,又不愿意花费过多时间、精力用于烹饪、选购及准备工作。因此,既有的生鲜购买渠道可能无法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些构成了好邻居一系列布局的基础。这家企业默不作声地完成了一系列尝试,并在初步成型之后又于一个时间段集中展示,让人目不暇接。

《商业观察家》近日集中考察了好邻居于杭州市场推出的4家全新店型。

“存量升级”的共性在这些新店型中有五点。

一、目标客户群是年轻人、年轻家庭。好邻居新店型当下基本是“水果+便利”的形态,全面转向“生鲜便利店”,根据不同物业、场景的具体情况来设计。

二、寻求目标用户群生活场景全覆盖,做市场覆盖密度。

针对商圈场景、社区场景,好邻居都有不同店型。细化到比如在社区市场,800户的社区内,好邻居推出的是全渠道店型,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来弥补门店传统依靠线下所能覆盖的物理距离内,单量有限的局限,进而实现成功开店。而在200-300户入住的社区内,好邻居则推出了无人业态,相当于补充性业态。谋求的是目标客群的全覆盖,以及市场的网点覆盖密度。

陶冶称,好邻居当下最大的优势是,自己能开的店,很多是其他企业

不能开的。

三、快速可复制性设计

好邻居的店型都比较接“地气”,可以明显发现对成本的控制,以及对零售的理解。当下市场一些更高成本的技术方案未被采用,而是基于零售实际运营,通过采用符合商业逻辑的简单化方案,谋求低成本和快速可复制性。

四、大幅提升数字化能力

在数据获取、运营能力层面,好邻居的所有新店型,相比既有便利店、社区超市,都作了大幅改造与提升。

五、资源快速整合

去年被收购后,好邻居的现有股东中,绿城服务作为物业公司服务了中国1600个中高档社区,其中,80%为非绿城地产开发小区,集中于江浙地区。这家公司当下目标是,每年服务小区数外延扩张30%。所以,在小店物业竞争异常激烈,物业租金飙升的当下,资源整合可能会让好邻居拥有一定物业储备。在杭州市场,好邻居目前已开21家店,其中14家为“绿橙”品牌门店。好邻居年内计划在杭州开店150家以上。

鲜生活作为好邻居的大股东,是好邻居数字化提升的负责方,鲜生活加上好邻居的技术研发团队人数,当下已经是百人规模。

易果生鲜为好邻居带来了现成的生鲜供应链体系和数据。好邻居过去是没有生鲜供应链的,需要一步步搭建。这个周期比较长,但易果赋予了其更高的起点。《商业观察家》了解到,好邻居目前也正在搭建自有生鲜供应链体系,与绿城服务在杭州联合建了仓,绿城拥有生态农场,以及仓配资源。

在这一系列前瞻性布局下,好邻居看起来,“火力全开”。

由此,《商业观察家》也问陶冶,“存量升级”是否意味着“替代性”,陶冶回答称,中国零售市场一直都在替代。

下面,《商业观察家》将详细展现好邻居近期于杭州试验的4个新店型。

数字化智慧门店

好邻居攻杭州 陶冶:中国零售市场一直在替代

好邻居近期在杭州开出了第一家数字化智慧旗舰店。由鲜生活、旷世科技FACE++、好邻居合作开发,服务商圈场景。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不算一个新的店型,而可以说是提供了一套便利店的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展现了便利店的数字化改造前景。

服务人流量大商圈场景的传统日式便利店,顾客进店停留时间通常就在1分钟左右,买的可能仅仅是一瓶水,且仍有一部分人会选择现金支付。因此,强制要求消费者下载APP,体验很差,影响了便利店的“便利”属性。那么,该如何识别消费者,并进行数字化?

好邻居数字化智慧旗舰店主要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案应用,来提升门店的数据获取、运营能力。

门店安装了两种摄像头,合计10台。一种是嵌入人脸识别算法的摄像头抓拍机,统计客流、用户画像,识别消费者,对人货进行辨识,但计算在云端进行。因此,该摄像头不需要托本地服务器,减少了门店应用成本。

另一种是处理消费者“店内轨迹”的摄像头。出的是视频流,不做计算。记录动线,并与货架联动,比如,某位先生在这个货架停留了多久,拿了什么商品等等。

货架则应用的是TOF感应系统,没有使用RFID、重力感应系统。

门店应用电子标签,但联网化,可以统一在云端操作,不需要门店设置基站。

这一套系统下来,最大特点在于,“摒弃”了纯无人方案的高成本。商业逻辑则是,零售业运营是服务行业,需要店员提供服务。

因此,该店定位明确,就是做店内数字化升级改造,以及应用可复制性。

FACE++的零售业务负责人告诉《商业观察家》,该店数字化方案复制,只需要出硬件钱,因为计算都在云端。而多出的硬件钱,仅仅相比普通便利店贵2-3万元。(不包含电子价签,电子价签为选配方案。)

“而精度可以实现90%多,这对于店内数字化运营就足够了。”

这套数字化方案的数据获取能力在更低应用成本下实现大幅提升,知道每位进店消费者是谁,性别年龄、会员还是新客、以往购物行为习惯等等。也知道消费者选购轨迹,商品的受关注程度等。

这将能指导门店选品,控制损耗,指导营销,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更富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在企业运营端,通过数字化技术,其实也在提升运营成本效率。因为通过数字化技术方案,运营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能监控门店运营情况,知道哪些商品受到关注。而不用像过去那样需要太多的大区运营、督导等工作人员。

好邻居数字化智慧门店也是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接入了“天猫一小时达”,提供线上配送服务。因此,其的数字化能力与线上渠道是打通的。

商品层面,该店40%-50%销售贡献来自生鲜、鲜食品类。

社区生鲜店

好邻居攻杭州 陶冶:中国零售市场一直在替代

这家店最初让《商业观察家》有些吃惊,因为该店90%左右商品,及销售都为生鲜食品,当好邻居在社区开出这样一家“纯生鲜”店时,《商业观察家》的第一反应是,步子是不是迈得有点大。

这家店面积不大,100平米左右,但商品饱满。生鲜以水果为主,50%左右商品为易果供应,其余来自好邻居自有供应链,好邻居在杭州已建仓。

相比周边的社区生鲜店,以及水果专业店,这家店的特点在于,与水果专业店相比,好邻居的生鲜商品品种更丰富,选择更广泛,有果菜肉、日配品类等。因此,更有可能实现“一站式”购买,理论上,更丰富的选择,会让门店有更好的吸客能力。

甚至,好邻居店在店内通过预售方式推出活鲜业务,比如活龙虾,也通过预售销售冰鲜三文鱼。

在水果品类,这家店也推出了受年轻人欢迎的果切等加工业务。

而与周边的社区超市等生鲜店相比,好邻居的商品结构、运营、选品等,与社区超市等有明显差异,社区超市考虑了比较多的“大爷大妈”需求,好邻居则是针对年轻群体。

比如,更大比重的预包装、小包装生鲜商品供应,更年轻的店员、门店陈列,以及更富针对性的商品选品等等。

这一切的背后,则是更年轻的运营团队。好邻居生鲜新店型板块的负责团队来自天猫生鲜,负责人非常年轻。

《商业观察家》问负责人,通过线上预售方式运营,过去看,依赖补贴、促销方式拉动。这家店的情况如何?

得到的回答是,生鲜的预售并不需要通过促销拉动,人们预购生鲜会更注重鲜度。开业不久,目前,该店的预售单量表现理想。线上销售占比在10多个点,相当一部分通过预售完成。

鲜生活合伙人李俊鹏称:“尝试‘纯生鲜店’也得益于一些机缘,因为既然有这样的团队,我们为什么不试试这样的店型。”

陶冶则表示,该店型主要市场定位在于获客,培育消费习惯,进而实现更好的转化。

全渠道店

好邻居攻杭州 陶冶:中国零售市场一直在替代

好邻居青园店定位全渠道店,开在一个只有800户居民的封闭社区内(青园小区)。

通常,这么少的社区住户,是不大可能养活目前市面上既有的社区超市,以及日式便利店业态的。因此,从现实情况看,好邻居青园店所在小区,周边有日式便利店和社区超市,但都选址于小区外拥有更大人流量的街道处,这个小区只是他们服务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因此,《商业观察家》认为,这可能会是好邻居旗下店型中,未来最具可复制性的店型之一了。因为好邻居能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方式,开进更少住户的小区内,这在过去是一个空白点,缺少竞争,且物业租金更便宜。

得益于与天猫一小时达等的紧密合作,这种店型可以通过线上方式来辐射小区外的更大部分需求。通过门店则为小区内的居民带来更大的购物便利性,距离更近能截流小区内需求,通过数字化方案则能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培育更好的消费习惯、粘性。

相关负责人告诉《商业观察家》,好邻居店建筑面积120平米,过去测试的一天最高线上单量是298单,现在每天能做到200左右线上订单。

无人店

好邻居攻杭州 陶冶:中国零售市场一直在替代

无人店也是好邻居新推出的一个店型,覆盖社区、商圈场景。目前社区无人店已开出首店,办公等商圈无人店即将开出首店。

从好邻居首家社区无人店情况看,无人店有两大特点。

首先,无人店更像一个智能自助售卖机的升级版,但顾客消费体验更好。消费者进店可以随意触碰商品,商品选择更丰富,既有快消品,也有生鲜,高档烟酒。

其次,相比于当下的一些无人店方案,好邻居的无人店显然考虑了更多实际零售运营,没有引入成本更高昂的电子价签、RFID标签、人脸识别等技术方案。

没有更高成本的RFID标签和更多图像识别技术引入,则是完全从市场定位和商业运营考虑。

好邻居对无人店的定位更像是补充性业态,即开在所覆盖市场无法支撑有人店开设的环境。这家无人店开在封闭的高档社区内,当下入住居民只有200多户,这样的市场容量在过往是开不了店的,但无人技术的进步,让零售商有机会渗透到这样的市场内。

因此,好邻居对无人店的设计逻辑,从一开始就是基于细分场景运营,这么小的市场内如果要用RFID标签、人脸识别等,商业逻辑上可能走不通,因为成本太高。但不用这些技术,又如何解决防盗损等问题,这就在于商业选址和精准目标市场定位。

好邻居无人店选址在封闭小区和封闭商圈,“不考虑”防盗损,消费者不支付金钱可以非常容易拿商品出店,只要点击自助收银机上的无购物按键,店门就会开启,都不要相关技术识别,没有当下无人店常见的“两道门”离店设计。

但店内安装了造价便宜摄像头,记录进店人群购物行为,因此,好邻居是能够知道那位消费者没有支付金钱,便拿走商品。在一个封闭、熟人环境下,由于被准确记录了购物行为,社区内消费者恶意偷拿商品的行为会受到很大“约束”。

过往的案例也显示,好邻居无人店所在小区内,曾有租户三次拿走商品未支付金钱,但在工作人员提醒下,也都补足了之前该付金额。

这也是好邻居无人店可以在店内陈列高档红酒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这样的封闭商圈、封闭小区有一定市场空间。

文章出自公号商业观察家

好邻居攻杭州 陶冶:中国零售市场一直在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