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的大興土木,連年征戰漢武帝卻沒亡國?

如歌歲月41

主要原因有三個:


漢武帝劉徹晚年反思自己的政策得失



一 他上臺之前,漢帝國剛剛經過文景之治,不僅僅是幫他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更重要的是,漢景帝平息了“七國之亂”,幫他完成了中央集權最堅實的一步。簡單來說他有浪的資本。


二 他碰上兩名不世出的名將——衛青、霍去病。他們的功績我就不多詳敘了。大家都知道。我只是舉兩個例子來對比,同樣是征伐異國,霍去病能克敵服遠,連匈奴人祭祀的金人都搶回來;而漢武帝另一名大將李廣利這種,對戰的記錄就是,即便勝利也是兵士大損,失敗更別說了,損兵十之六七。從戰爭結果來看,漢朝開疆拓土,能從戰爭中獲得紅利。


三 漢武帝的大興土木、大規模用兵,有人在幫他擦屁股。就是以桑弘羊為代表的一眾官員,變著法的幫他撈錢,所以海內沸騰的同時,漢帝國的經濟架構沒有出現大的問題。而在晚年意識到自己的治國之策出現問題後,他也及時調整自己的政策,下了輪臺罪己詔,稱“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迴歸漢初的政策,與民生息。這就為漢帝國保留了最後一絲元氣。



這裡我要拉一個人出來作對比,那就是隋煬帝。


一 他和漢武帝一樣,都有一個擅長搞經濟的老爹,楊堅通過大索貌閱、輸籍定樣,一舉奠定了開皇盛世的基礎,從這一點來說,楊廣的開局和漢武帝是差不多的。


二 楊堅三次伐高句麗,每次動輒百萬人,第一次大敗,第二次楊玄感造反,第三次全國範圍造反,只好議和。這時候他和漢武帝就體現出差距了?打贏戰爭是有戰爭紅利的,打輸戰爭面對海內的評議,只能一次次出兵扳回面子,以至於民怨沸騰。更重要的原因是,匈奴對漢是攻勢,漢民族有抵抗匈奴的主觀能動性;伐遼東是為了楊廣的武功,不能獲勝,民怨更甚。

此外,李世民也征伐過遼東,在大敗之後,立刻就縮手,此後一直維持小規模進宮,消耗高麗國力,最後由他的兒子也就是唐高宗一錘定音。兵者,國之大事。戰爭沒打贏,沒有戰爭紅利,強如李世民也扛不住。


三 面對國內此起彼伏的起義,隋煬帝幾乎沒做任何安撫措施,單純的鎮壓,沒有出臺任何與民生息的措施,而是日日躲在江都徵集美女進宮享受,縱情酒色。


對比一下,你就明白漢武之所以沒有亡國的原因。


萌萌

漢武帝大興土木,窮兵黷武。為什麼沒有亡國?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杜周、江充,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漢武帝重用法家桑弘羊,大肆斂財,賣官鬻爵,死罪可花錢贖罪。致使吏治腐敗,法制混亂。

漢文帝時,已經廢除法家夷租連坐等惡法。放開言論,廢除誹謗罪。

漢武帝時,重立誹謗罪,夷租連坐等惡法。

還實行算緡法,平準法。盤剝壓榨百姓。

漢武帝還耗費鉅額的人力、物力、財力,尋仙求長生。

漢武帝即位之初,政治清明,國富民強,人民安居樂業。

漢武帝后期,國家千瘡百孔,盜賊肆虐,餓殍遍野,人口減半,相當於今天死了7億人。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

大漢遇到漢武帝這樣的熊主,居然沒有亡國,為何?是因為百姓感念漢文帝的功德。漢文帝被儒家譽為漢代堯舜。節儉愛民,關心百姓疾苦。文帝臨終的遺言,更是永載史冊:朕聞萬物萌生,非有不死。死者,萬物之理,物之自然也,豈可哀哉!並叮囑喪事簡辦,不要耽擱農事,不能以死者害生者。

劉徹為皇帝,大漢當亡不亡,蒙文帝之餘烈。若即位的漢昭帝也像漢武帝一樣,橫徵暴斂,濫殺無辜,荼毒生靈,倒行逆施。不出三年,大漢必亡。

漢朝雖然有漢武帝這樣的敗家子和惡魔,但前有漢文帝,後有漢宣帝。大漢王朝才能夠偉大。





楊朱學派

一、漢武帝即位時,漢朝經過文帝和景帝兩朝的無為而治、與民休息,國力已非漢朝立國之初可比。說白了就是漢武帝的祖父和父親為他積攢了雄厚的家底。眾所周知,戰爭不單是武器裝備和軍隊作戰能力的比拼,更是後勤補給和綜合國力的較量。如果沒有文景之治積攢的家底,即便漢武帝再有雄心壯志也是徒然。



二、漢朝對武力解決匈奴問題一直是有這個思路的,漢武帝之前只不過因為秦末戰爭創傷而不得已採取了守勢,但是從來沒有徹底放棄過武力解決這個思路,漢武帝即位後更是如此。即位後不久漢武帝就遣張騫出使西域尋求盟友,同時革新馬政,積極發展可用於機動作戰和遠距離奔襲的騎兵。並且,還在不斷髮現和培養適合對匈奴作戰的年輕將領以及改良冶金技術和武器裝備。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是漢武帝在位日後對匈奴的大規模用兵做準備,其實目的早已經非常明確了。



三、漢武帝在著手戰爭準備和正式對匈奴開戰之後,國內經濟上並沒有荒廢。漢武帝時期的經濟的確受到了長期戰爭的影響而變差,但在桑弘羊等一批財政專家的努力下並沒有因為長期戰爭而變得極度糟糕,起碼國內經濟雖然拮据,但勉強還是可以支持大規模對外作戰的。加之推行鹽鐵等項目國家專營政策的開源,漢朝的經濟並沒有因為長期戰爭而走向全面崩潰,只不過相對拮据一些而已。



四、漢武帝對於人才的眼光還是非常獨到的。正因為知人善任,其手下出現了衛青、霍去病、等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將領以及桑弘羊、霍光等一大批傑出的行政人才。正式因為有了這些人才,才使得漢武帝對外作戰事半功倍,對內也沒有造成全面崩盤。



五、經過漢文帝對諸侯王實力的削弱以及吳楚七國之亂時漢景帝的直接打擊,加之漢武帝大力推行溫和漸進式的推恩削藩,漢朝的後院基本已經打掃乾淨,諸侯王對皇權的威脅已經達到了漢朝歷史上的最低谷。在漢武帝長期對外作戰時,沒有了後顧之憂,更不可能後院起火。



六、漢武帝的頭腦一直是清醒的,前期如此,一直到晚年一直如此。從那篇著名的《輪臺罪己詔》也能看得出:“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漢武帝對戰爭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其實是有充分預計的,所以也做了很多相應的準備,才使得漢朝沒有被長期戰爭拖垮。同時,漢武帝的戰爭目的也是明確的,畢其功於一役,終有生之年徹底解決匈奴問題,解決北方遊牧民族對漢朝的長期威脅,而且他做到了。相比那些為了搶地盤開戰或者後世那位為了所謂“十全武功”蓄意挑起戰爭的“十全老人”,漢武帝要高尚許多。而且,從漢武帝晚年輪臺罪己來看,漢武帝直到晚年也並不糊塗,更沒有被戰爭的勝利衝昏頭腦。成就了蓋世武功後沒有飄飄然,還能自我反省,這一點在歷代帝王中還是不多見的。也正是他的“自今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及時改變政策,恢復了漢初的無為而治、與民休息,避免了經濟形勢的進一步惡化和崩盤。同時,也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了理論和政策基礎。



綜上幾點原因,所以漢武帝時期雖然經歷了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但是漢朝卻沒有像後世一些王朝那樣,因長期戰爭而被拖垮,最終滅亡。


不務正業歪醫生

漢武帝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君主,他做過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漢武帝劉徹即位時,西漢已經休養生息70年,給他大展宏圖創造了優越的條件,比如政治上中央集權加強了;經濟上物質豐厚了、軍事上國防力量充實了;文化上逸文佚經重見了。

圖為漢武帝畫像。

漢武帝在中前期勵精圖治,在政治上確立察舉制度,籠絡人才,實行推恩,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在經濟上統一貨幣,推行國家鹽鐵政策,興修水利,加強政府收入;在軍事上創建八校尉制和募兵制,加強了軍事力量和戰鬥力;在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了思想;在文化上,修定禮樂制度,創建太學,頒佈《太初曆》等,促進文化和科學技術進步。

圖為西漢彩繪木俑。

但是到了晚年,漢武帝大興土木,這主要體現在痴迷長生不老術,除了派人海上求仙外,還在長安、蓬萊、揚州、泰山等地大興土木,因為有著“仙人好樓居”的傳說,所以不惜錢財大造高樓,有的高30丈,為了能引下仙人求得仙丹,稱為“通天台”;除此外漢武帝還擴建了建章宮,不但規模大大超過了秦始皇的阿房宮,建章宮內還建有大量的仿蓬萊、泰山的假山,稱為“神明臺”。

圖為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馬蹄金和金餅。

再豐富的家底也經不起常年消耗,由於漢武帝的連連征戰,徭役賦稅使得百姓怨聲載道,特別是公元前99年,全國各地興起了農民起義,河南、湖北、山東、河北、陝西等地都有成規模的反抗浪潮,但是因為勢力不大,一般是幾千上萬人,漢武帝採取招安和血腥鎮壓的方式很快就給平息了。

圖為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銅錢。

這番農民起義平息了10年之後的公元前89年,年老的漢武帝反省自己的功過,並列出自己犯的錯誤,向世人公示了著名的《輪臺罪己詔》,承認自己犯的錯誤,並逐步調整了漢的國策,此罪已詔緩和了當時社會的矛盾,當紛亂的社會逐漸平和,使西漢的國運又延長了8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