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的大兴土木,连年征战汉武帝却没亡国?

如歌岁月41

主要原因有三个:


汉武帝刘彻晚年反思自己的政策得失



一 他上台之前,汉帝国刚刚经过文景之治,不仅仅是帮他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汉景帝平息了“七国之乱”,帮他完成了中央集权最坚实的一步。简单来说他有浪的资本。


二 他碰上两名不世出的名将——卫青、霍去病。他们的功绩我就不多详叙了。大家都知道。我只是举两个例子来对比,同样是征伐异国,霍去病能克敌服远,连匈奴人祭祀的金人都抢回来;而汉武帝另一名大将李广利这种,对战的记录就是,即便胜利也是兵士大损,失败更别说了,损兵十之六七。从战争结果来看,汉朝开疆拓土,能从战争中获得红利。


三 汉武帝的大兴土木、大规模用兵,有人在帮他擦屁股。就是以桑弘羊为代表的一众官员,变着法的帮他捞钱,所以海内沸腾的同时,汉帝国的经济架构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而在晚年意识到自己的治国之策出现问题后,他也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下了轮台罪己诏,称“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政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回归汉初的政策,与民生息。这就为汉帝国保留了最后一丝元气。



这里我要拉一个人出来作对比,那就是隋炀帝。


一 他和汉武帝一样,都有一个擅长搞经济的老爹,杨坚通过大索貌阅、输籍定样,一举奠定了开皇盛世的基础,从这一点来说,杨广的开局和汉武帝是差不多的。


二 杨坚三次伐高句丽,每次动辄百万人,第一次大败,第二次杨玄感造反,第三次全国范围造反,只好议和。这时候他和汉武帝就体现出差距了?打赢战争是有战争红利的,打输战争面对海内的评议,只能一次次出兵扳回面子,以至于民怨沸腾。更重要的原因是,匈奴对汉是攻势,汉民族有抵抗匈奴的主观能动性;伐辽东是为了杨广的武功,不能获胜,民怨更甚。

此外,李世民也征伐过辽东,在大败之后,立刻就缩手,此后一直维持小规模进宫,消耗高丽国力,最后由他的儿子也就是唐高宗一锤定音。兵者,国之大事。战争没打赢,没有战争红利,强如李世民也扛不住。


三 面对国内此起彼伏的起义,隋炀帝几乎没做任何安抚措施,单纯的镇压,没有出台任何与民生息的措施,而是日日躲在江都征集美女进宫享受,纵情酒色。


对比一下,你就明白汉武之所以没有亡国的原因。


萌萌

汉武帝大兴土木,穷兵黩武。为什么没有亡国?

汉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张汤、杜周、江充,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尽。汉武帝重用法家桑弘羊,大肆敛财,卖官鬻爵,死罪可花钱赎罪。致使吏治腐败,法制混乱。

汉文帝时,已经废除法家夷租连坐等恶法。放开言论,废除诽谤罪。

汉武帝时,重立诽谤罪,夷租连坐等恶法。

还实行算缗法,平准法。盘剥压榨百姓。

汉武帝还耗费巨额的人力、物力、财力,寻仙求长生。

汉武帝即位之初,政治清明,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

汉武帝后期,国家千疮百孔,盗贼肆虐,饿殍遍野,人口减半,相当于今天死了7亿人。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

大汉遇到汉武帝这样的熊主,居然没有亡国,为何?是因为百姓感念汉文帝的功德。汉文帝被儒家誉为汉代尧舜。节俭爱民,关心百姓疾苦。文帝临终的遗言,更是永载史册:朕闻万物萌生,非有不死。死者,万物之理,物之自然也,岂可哀哉!并叮嘱丧事简办,不要耽搁农事,不能以死者害生者。

刘彻为皇帝,大汉当亡不亡,蒙文帝之余烈。若即位的汉昭帝也像汉武帝一样,横征暴敛,滥杀无辜,荼毒生灵,倒行逆施。不出三年,大汉必亡。

汉朝虽然有汉武帝这样的败家子和恶魔,但前有汉文帝,后有汉宣帝。大汉王朝才能够伟大。





杨朱学派

一、汉武帝即位时,汉朝经过文帝和景帝两朝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国力已非汉朝立国之初可比。说白了就是汉武帝的祖父和父亲为他积攒了雄厚的家底。众所周知,战争不单是武器装备和军队作战能力的比拼,更是后勤补给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如果没有文景之治积攒的家底,即便汉武帝再有雄心壮志也是徒然。



二、汉朝对武力解决匈奴问题一直是有这个思路的,汉武帝之前只不过因为秦末战争创伤而不得已采取了守势,但是从来没有彻底放弃过武力解决这个思路,汉武帝即位后更是如此。即位后不久汉武帝就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求盟友,同时革新马政,积极发展可用于机动作战和远距离奔袭的骑兵。并且,还在不断发现和培养适合对匈奴作战的年轻将领以及改良冶金技术和武器装备。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汉武帝在位日后对匈奴的大规模用兵做准备,其实目的早已经非常明确了。



三、汉武帝在着手战争准备和正式对匈奴开战之后,国内经济上并没有荒废。汉武帝时期的经济的确受到了长期战争的影响而变差,但在桑弘羊等一批财政专家的努力下并没有因为长期战争而变得极度糟糕,起码国内经济虽然拮据,但勉强还是可以支持大规模对外作战的。加之推行盐铁等项目国家专营政策的开源,汉朝的经济并没有因为长期战争而走向全面崩溃,只不过相对拮据一些而已。



四、汉武帝对于人才的眼光还是非常独到的。正因为知人善任,其手下出现了卫青、霍去病、等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以及桑弘羊、霍光等一大批杰出的行政人才。正式因为有了这些人才,才使得汉武帝对外作战事半功倍,对内也没有造成全面崩盘。



五、经过汉文帝对诸侯王实力的削弱以及吴楚七国之乱时汉景帝的直接打击,加之汉武帝大力推行温和渐进式的推恩削藩,汉朝的后院基本已经打扫干净,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已经达到了汉朝历史上的最低谷。在汉武帝长期对外作战时,没有了后顾之忧,更不可能后院起火。



六、汉武帝的头脑一直是清醒的,前期如此,一直到晚年一直如此。从那篇著名的《轮台罪己诏》也能看得出:“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汉武帝对战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其实是有充分预计的,所以也做了很多相应的准备,才使得汉朝没有被长期战争拖垮。同时,汉武帝的战争目的也是明确的,毕其功于一役,终有生之年彻底解决匈奴问题,解决北方游牧民族对汉朝的长期威胁,而且他做到了。相比那些为了抢地盘开战或者后世那位为了所谓“十全武功”蓄意挑起战争的“十全老人”,汉武帝要高尚许多。而且,从汉武帝晚年轮台罪己来看,汉武帝直到晚年也并不糊涂,更没有被战争的胜利冲昏头脑。成就了盖世武功后没有飘飘然,还能自我反省,这一点在历代帝王中还是不多见的。也正是他的“自今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及时改变政策,恢复了汉初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避免了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和崩盘。同时,也为后来的“昭宣中兴”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综上几点原因,所以汉武帝时期虽然经历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但是汉朝却没有像后世一些王朝那样,因长期战争而被拖垮,最终灭亡。


不务正业歪医生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他做过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汉武帝刘彻即位时,西汉已经休养生息70年,给他大展宏图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比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加强了;经济上物质丰厚了、军事上国防力量充实了;文化上逸文佚经重见了。

图为汉武帝画像。

汉武帝在中前期励精图治,在政治上确立察举制度,笼络人才,实行推恩,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在经济上统一货币,推行国家盐铁政策,兴修水利,加强政府收入;在军事上创建八校尉制和募兵制,加强了军事力量和战斗力;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了思想;在文化上,修定礼乐制度,创建太学,颁布《太初历》等,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进步。

图为西汉彩绘木俑。

但是到了晚年,汉武帝大兴土木,这主要体现在痴迷长生不老术,除了派人海上求仙外,还在长安、蓬莱、扬州、泰山等地大兴土木,因为有着“仙人好楼居”的传说,所以不惜钱财大造高楼,有的高30丈,为了能引下仙人求得仙丹,称为“通天台”;除此外汉武帝还扩建了建章宫,不但规模大大超过了秦始皇的阿房宫,建章宫内还建有大量的仿蓬莱、泰山的假山,称为“神明台”。

图为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和金饼。

再丰富的家底也经不起常年消耗,由于汉武帝的连连征战,徭役赋税使得百姓怨声载道,特别是公元前99年,全国各地兴起了农民起义,河南、湖北、山东、河北、陕西等地都有成规模的反抗浪潮,但是因为势力不大,一般是几千上万人,汉武帝采取招安和血腥镇压的方式很快就给平息了。

图为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铜钱。

这番农民起义平息了10年之后的公元前89年,年老的汉武帝反省自己的功过,并列出自己犯的错误,向世人公示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并逐步调整了汉的国策,此罪已诏缓和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当纷乱的社会逐渐平和,使西汉的国运又延长了8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