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好的处理“打”孩子这个问题?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好的处理“打”孩子这个问题呢?


怎样更好的处理“打”孩子这个问题?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他们去弥补错误。

怎样更好的处理“打”孩子这个问题?

3.用间接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过错不大,家长可以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行动加以限制、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怎样更好的处理“打”孩子这个问题?

5.告诉孩子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父母应该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怎样更好的处理“打”孩子这个问题?

从心理健康方面来说,父母粗鲁暴躁的行为是导致孩子人格畸形的直接原因。所以,父母最好对孩子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