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時期青州舉人——王曾的傳奇故事與人物傳說

宋真宗時期青州舉人——王曾的傳奇故事與人物傳說​王曾(公元97 1038年),字舉先, 青州人。宋真宗威平五年(公元1002年)狀元及第,官至宰相。歐陽修稱王曾“為人方正持重,在中書最為賢相。”。王曾先任濟州通判,後又調京授秘書省著作郎。

當時真宗大興士木,滿朝文武無人敢諫阻, 獨王曾上書,指出皇帝這樣做有五大害處,勸皇帝愛借民力,井分析了北宋王朝面臨的局勢,皇帝應以邦國大計為重。 他的建議為真宗採納,升翰林院士。
宋真宗時期青州舉人——王曾的傳奇故事與人物傳說​不久,又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真宗病死,仁宗繼位後,因其年幼,太后示意宰相丁謂,意欲臨朝聽政。丁謂迎合太后的旨意,建議太后召見大臣,處理國家大事,其黨羽隨聲附和。

王曾指出,實行聽政,朝政大權易落入宦官之手,並以東漢故事,說服太后。王曾力駁群論,敢於直諫,忠心為國,深得朝廷信任,於1022年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時年45歲。
宋真宗時期青州舉人——王曾的傳奇故事與人物傳說​王曾輔佐仁宗,竭誠盡力,在他任宰相期間,對官吏的任免實行重才幹實績,並勤於考察。對於靠姻親、裙帶關係提升的官吏,一旦發現,立即罷官查處。范仲淹上奏改革朝政的“萬言書”王曾看後極力稱讚,上奏朝廷,提升范仲淹為秘閣校理。

王曾還多方選拔人才,改革考試製度。他上奏朝廷指出,自唐以來,考選文官,條例繁多,不利選拔人才。在仁宗的同意下,他對考試的一些程序進行改刪。他任主考官期間,選拔了范仲淹、包拯等一批賢士, 並提拔委以重任。
宋真宗時期青州舉人——王曾的傳奇故事與人物傳說​由他主持考選的賢臣良將很多,但他從不宣揚自己的功勞。 有一次,范仲淹問他:“明揚士類,這是宰相的責任,你為什麼不這樣做呢?”王曾說:“執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他的這句話被後世推為名言。

王曾在朝為宰 相多年,對皇室姻親犯法也決不容情,因多次懲處太后親屬,遭太后忌恨。後來,藉口王曾主管的玉清昭應宮遭雷擊,罷免了他的宰相職務,貶官青州知州。他在青州任上,拿出自己的薪俸興辦學校,並把家中大量藏書捐贈給他幼年曾就讀的“矮松園”書院(今青州一中院內)。
宋真宗時期青州舉人——王曾的傳奇故事與人物傳說​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王曾又調回朝中任樞密使,第二年又復任宰相,封沂國公,公元1038年病死。仁宗親自為其撰寫碑額日:“旌賢之碑”,其鄉里改名為“集賢鄉” 《東都事略》 評論王曾“毅然奮忠,臨大節而不可辱,卒使帝室尊榮,禍死不作,可謂社稷之臣矣!

夫賢者以身為天下用,而安危系焉。王曾著有《九域圖》三卷, 《契丹志》一卷,詩集有《有教無類賦》和《有物混成賦》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