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淨法師:佛教“知恩報恩”的倫理普世教育

理淨法師:佛教“知恩報恩”的倫理普世教育

四、佛教“知恩報恩”的倫理普世教育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金錢意識也越來越強,無論是做任何事都會無意識中與經濟掛上鉤,沒有經濟利益的事無論如何也沒有人去做。人們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雖然有很多人不以為然,可誰又能不受金錢的誘惑呢?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說明人們做任何事總是為自己有利益,這好像是天經地義的。由於社會經濟變軌時期形成的具有特殊性這種不正常社會現象,明顯給我們人類的生存空間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為了改變這種不良現象,人們開始重視“道德教育”,而佛教的倫理道德教育正好能夠填補社會教育中的不足之處,使得社會道德教育更加完善和有效。

理淨法師:佛教“知恩報恩”的倫理普世教育

佛教主張“知恩報恩”的倫理道德觀,在佛教認為每個在一生的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接受他人的幫助,一切眾生對我們皆有恩,我們應當報一切眾生之恩。父母養育我們有養育之恩,老師傳授我們知識有教導之恩,三寶指引我們出離生死有解脫之恩,國土支持我們居住有安居之恩,農民耕種糧食為我們吃,工人織布給我們穿,乃至一切眾生皆在無時無刻為我們的生存和工作辛勤勞動和服務,所以我們要報眾生恩。如《心地觀經》雲:“世出世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土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16]如果人們都能在內心中時刻想到父母的養育之恩,那就不會有五逆不孝殺害父母等人間悲劇;如果人們都能夠在內心時刻想到國家的強盛和社會安給了我們生存的幸福環境,那就不會再有人們為了自己利破壞社會環境人態平衡;如果人們能夠時刻想到自己的知識和文化都是老師教授的,那人們就應當重視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有恩不報非君子”等舉不勝舉的佳句,可人們卻因為一己之利而將做人的根本全都忘記,這就是我們人類倫理道德教育的悲哀。而佛教主張“知恩報恩”的倫理道德思想,正好彌補社會當前倫理道德嚴重缺泛的不良現象。只有人們共同存有一顆真誠“知恩報恩”之心,每個只想回報社會、回報人類,就會抵制社會上貪得無厭的罪惡現象,那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團結和諧、互幫互助,我們生存的世界才會呈現出和平安定、繁榮昌盛的新局面。

理淨法師:佛教“知恩報恩”的倫理普世教育

佛教倫理道德教育是我們社會的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大乘佛教精神的根本所在。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就是“止惡行善”[17],同時也是建設人類社會倫理道德的基礎。我們只有能夠正確認識佛教和認真研究佛法,才能認識到佛教的這種偉大思想境界。使得大乘佛教為社會的精神文明和道德教育添加力量!“道德教育”是國家教育的根本,同時也是佛教教育的根本。佛教倫理道德教育的思想非常深遠,本論文前面所舉幾條只是佛教所有倫理教育的典型部分而已。自古以來凡是佛教興盛的地方,國家必定安定、經濟文化也隨著發達,所以有學者們說佛教是“和平的宗教”,這說明了佛教是愛好和平反對戰爭,佛教徒每天做功果時都有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詞句。如果我們能夠重視佛教的這種倫理道德教育,大力提倡和正確宣揚佛教的“舍已為人”的精神,使佛教育的倫理道德教育能夠普及於社會教育中,那對於普及道德教育也是一個具大的推動。使得社會倫理道德教育內涵更加豐富,將會對於人類倫理普世起到積極因素,對於人類倫理普教育產生深遠意義。


[16] 見《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第2卷,《大正藏》第3卷,第297頁。

[17] 止惡行善:止惡是要人們對一切惡絕不去做,行善是要人們對一切善努力去做;善與惡是相對而言,而不是絕對的存在,在佛法中認為凡是對他人有利的事情就是“善”,凡是對他人不利的事情就是“惡”。所以說“止惡”是對自己嚴格要求,“行善”是全心全意幫助他人。這也是人類社會“捨己為人”的精神,所以說大乘佛教的菩薩行就是建設類社會的“倫理道德”。

理淨法師:佛教“知恩報恩”的倫理普世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